李先章 熊波
【摘 要】公路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會造成其在施工以及使用后出現許多的問題,其中水對于公路的危害經常容易被忽視,但是其影響是很大的。本文通過對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對于公路路基的危害,闡述路基路面排水設計。
【關鍵詞】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設計
在對公路路基路面進行設計的時候,其排水設計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合理的設計對公路的施工質量具有很好的保證,同時對于今后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壽命影響很大,因此需要引起企業的重視。
一、公路路基路面排水設計分析
公路排水設計對于公路路基的穩定性和路面的使用時間長短有著直接的影響,公路路基路面設計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考慮如何減少地下水、農業灌溉用水對公路路基及路面的影響,這被稱為第一類排水;二是考慮到如何減少將路面水快速有效的排出路基之外,盡可能的減小雨水或是其它水對公路路面的影響,減少水的下滲量,減少其對路基、路面的損害,這種排水方式被稱為第二類排水。
第一類排水的設計主要采用提升公路路基的高度、或是在公路路基底層設置隔水層的辦法,進行排水設計,在施工期間一般都要挖掘臨時性邊溝,排水施工期間公路路面的水和地下水,同時,在路基底部摻入一些外加劑,諸如石灰等,根據工程實際,設置穩定層,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類排水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通過公路路基的邊坡設置、橫坡設置、溝槽或是應急排水道,將路表水排出路基以外;第二,就是通過設置中央分隔帶或是盲溝、透水管道和其它的吸水設置,將下滲的水快速的排出路基之外;第三,可以在公路路邊設置泄水孔,將水排出,最后,在公路路基的設計中,可以使用瀝青進行表面密封處理,或是采用土路肩縱橫、碎石盲道、軟管吸水等方式進行設計施工,將路面水或是下滲水排出。
二、路基路面排水的主要任務和原則。
地表排水設計的主要任務是把降落在路界范圍內的表面水有效地匯集并迅速排出路界,同時把路界外可能流入的地表水攔截在路界范圍外,以減少地表水對路基和路面的危害以及對行車安全的不利。排水主要遵循的原則有:
(1)排水設施應因地制宜、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地形和自然水系,做到水流不過于集中排放,能及時疏散,就近分流。
(2)排水系統應自成體系,注意與農田水利相配合,與灌溉溝渠互不干擾,防止沖毀農田或危害其他水利設施的同時,也要防范農業用水影響路基穩定。
(3)設計前應進行調查,查明水源,考慮排水設施與橋涵布置的配合,地下排水與地面排水的配合。
(4)在滿足排水主功能的前提下,應節約用地,選擇排水設施的形式應與周圍自然景觀相協調,營造道路與自然和諧的環境。
三、公路路基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及步驟
依據公路等級及其排水類型確定公路路基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及步驟。一般情況下,公路路基排水設計的主要內容及步驟為以下幾方面:
(1)對相關數據的調查及采集。在對公路路基排水進行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以及社會環境狀況。其中,自然環境狀況主要為,公路路基沿線匯水區中的地形、地貌以及河川水系;土壤類型、地質特性及土壤性質;植物生態分布狀況及地表覆蓋;地下水類型、補給來源,地下水水位、流速和流向及涌水、泉水位置和流量等等。社會環境狀況主要為,公路路基沿線匯水區中土地使用狀況;水利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城市發展規劃、防洪排水、土地開發以及河道整治等等。
(2)布設公路路基排水設施。選用溝渠、透水管、管道、攔水帶、急流槽、進水口、出水口、滲溝及集水井等排水設施,通過攔截、輸送、匯集及排放的方式對地表水及地下水進行相應的處理,并采用平面及縱斷面的形式進行布置,最終建成合理的排水系統。
(3)分析公路路基沿線的水文。相關工作人員根據公路路基沿線的水文、氣象及地形狀況,對需排泄量進行估算,進而合理的設計徑流量。
(4)計算公路路基排水系統的水力。通過分析公路路基沿線的水文,合理的設計其徑流量,從而可以科學的計算排水系統的水力,進而保障滿足各項排水設施所需的斷面,與此同時,對其流速進行相應的檢驗,確保其位于最大和最小的允許范圍中。
(5)對公路路基排水系統的結構進行相應的設計。通過對水利計算、對地質勘察狀況以及維護需求等,對排水系統的結構進行相應的設計。
(6)對公路路基排水系統的沖刷作出相應的防護措施。在檢查出水口的水流速度及沖刷狀況時,應對其作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四、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的設計
(1)表面排水
通常情況下,為保證整個路基工程排水設計工作的順利完成,我們可以在路基表面設置邊溝、截水溝、排水溝和積水池等設施,每一種設施所具有的功能都是有一定區別的,而它們就共同形成了路基的排水系統。設計邊溝和排水溝時,應先對公路的地質情況進行實地調查,充分的了解周圍環境的邊坡度,從而確定最為合理的排水方式。通常在公路路基的挖方地段,建議采用矩形的邊溝,而在公路路基的填方路段,則建議采用梯形的排水溝。它們的共同點為都能夠將路基內部的所有水源排出到路基以外的路段。在邊坡上一般會采用截水溝這一形式,其能夠避免自由水的大力沖刷,保證路面的順利通車。
(2)地下水排水
通常情況下,為取得良好的地下水的排水效果,我們在路基的地下部位都會選擇設置滲溝、盲溝或是滲井的方式,它們能夠有效的攔截可能對路基造成影響的地下水,設計時,應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縱向的坡度和橫斷面的寬度。舉例來說,盲溝的坡度應是超過1%的,而滲溝的坡度則應是超過0.5%的。
(3)中央分隔帶排水
在路面的中央分隔帶地區,如果不及時排除積水可能會導致路基路面的結構向兩側或者下方滲開,造成路基路面結構強度分化,影響公路使用。因此,在中央分隔帶,排水系統應同時設計為橫向及縱向排水,在超高路段也需要與超高路段的排水系統相結合設計。
縱向排水系統即設計縱向的排水滲溝于中央分隔帶位置,把分隔帶處填土中的下滲水印象滲溝中,而滲溝結構中的橫縱向排水管道會將水通過路基邊坡處的急流槽引出中央分隔帶,最后由排水邊溝排出公路。
如果公路的中央分隔帶呈凸形,排水系統運轉后可能仍然有水回滲中央分隔帶,此時應在填土下部設置碎石組成的盲溝或者排水暗溝,以方便水的再次排出。
(4)挖方段排水
在路基路面設計過程中,應將經濟問題考慮在內。傳統的邊溝設計為橫斷面矩形巖質或者橫斷面梯形土質,但沖刷力度較小且地勢平坦的路段,利用植草構成的蝶形邊溝更為經濟,同時也相當安全。而沖刷力度較大的路面,采用深挖路基以及帶有蓋板的矩形橫斷面設計同樣經濟安全。
五、結語
公路排水工程關系到整個工程的使用壽命,在進行排水設計時應與周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全面考量,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創造出景觀上整體協調、綜合效益較高的公路排水體系,從而提高我國公路的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偉杰,馬慧濤.路基路面排水設計在高速公路上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8):38.
[2]靳陸東,范矯捷.對路基路面進行排水在公路工程當中的重要性探析[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