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彭子懿 林禮玉 劉戈
【摘 要】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的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之年。近年來天津發展勢頭迅猛,城市地位和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是帶動京津冀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回顧這70年崢嶸歲月,天津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在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鮮明的城市“印記”被記錄下來,成為值得被歷史銘記的壯麗篇章。本文將摘取天津70年來的重要事件,結合天津城市規劃發展和人民生活狀況,分析城市建設發展與時代變遷下天津的變化,進一步明晰天津城市的社會變遷。
【關鍵詞】天津變遷;城市發展
一、建國初天津城市發展規劃
天津這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城市歷經風雨洗禮時代變遷留下了獨特的文化和自然風貌。1949年平津戰役的戰火使得天津這個近代化城市受到嚴重的損毀,面臨繁多的重建工作。1949年9月天津成立都市計劃委員會進行局部或專項工程規劃,于1952年開始著手建設城市工業體系,并在1953年提出天津市的第一個城市建設初步規劃方案。方案規劃市中心位于海河灣第一工人文化宮附近,規劃出四個工業區,以及三環十八射的環形放射系統的城市道路的規劃。[1]這一規劃使碎片化的城市建設逐步合理,朝向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方向發展。
二、天津住房制度的改革
在住房方面, 1992 年天津開始全面的實施住房制度改革, 至今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天津市的保障性的住房發展, 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3] 在1992-1994年間,進行住房改革初期的合作建房與解困房。1992 年1月1日,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合作建房、單位住房基金等六項改革。這在推行住房商品化上邁出了很大的一步。1988 年到2001年9月, 全市成立了89 個住宅合作社,解決了3272 戶低收入和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1995年-1999年住房改革深化階段,天津推進“安居工程”與 經濟適用房。政府的扶持開發政策, 對“安居工程”和經濟適用房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1995 年以來, 興建“安居工程”1 528 萬平方米, 16.6 萬戶居民遷入新居, 使約20萬戶的家庭入駐經濟適用房。[4] 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天津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在促進了民生發展方面邁出了一大步。
三、天津海河的建設
作為天津最重要的河流,海河有“海河:中國名河,津衛搖籃”之稱。位于海河河畔的天津,使得東西南北地區之間的文化有效的交匯碰撞,也使這條河流擁有了獨特的魅力。海河是天津社會經濟、城市發展的廊道。1986年《天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明確將海河定義為天津城市發展的重要河流。2002年起天津啟動了海河開發改造,包括規劃設計、景觀設計、堤岸改造等。[5]現在的海河不僅擔當者天津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的功能需求,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象征。[6]一條72公里長的河流,托起了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承載了一部與國家緊密相連的歷史,彰顯了一種交匯型的文化,代表了一個特殊時代的脈動。
四、天津社會保障制度發展
在社會保障方面,天津市堅持城鄉統籌、總體設計、分步實施,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2007至2008年,實現了塘沽區和開發區醫保制度與全市并軌,實現了職工五項保險的全市統籌;2009至2010年,成為全國第一個實施了城鄉一體化的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制度的城市,并且直接實現了社會保險制度的城鄉統一;目前,已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六加四”社會保障模式。 [8]保障范圍跨越城市、職業,實現了從城鄉、城際及臺港澳和國內外范圍的全覆蓋。并以人為本,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努力使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五、天津居民收入工作的不斷推進
“十一五”時期,天津市委、市政府,提出多項措施增加百姓收入,提出了一些增加人民收入的措施,建立了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與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的聯動機制,有效提高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時加快濱海新區建設,促進天津經濟發展,促進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積極實施就業和再就業項目,促進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十一五”期間,天津四次調整最低工資標準,2005到2009將最低工資標準從590元調整至920元,有效保障了低收入者工資的增長。提高退休金標準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促進非就業人員收入快速增長。2006年-2010年期間,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社會保險一體化,企業退休人員養老保險每月從765元增加到1520元。并且加快示范小城鎮建設,推動農村社區、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三區”共同發展,促進農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長。[9]這一舉措使得天津人們工資標準得到明確,居民收入得到保證,大大減少了不規范發放工資、社保的情況。
六、2018天津財政情況
根據《關于天津市 2018 年預算執行情況和 2019 年預算草案的報告》,2018年天津的一般公共收入 2106 億元,完成預算 94%,比上年下降 8.8%。其中,稅收收入1625 億元,比上年增長 0.8%,占一般公共收入的 77.2%,比上年提高 7.7 個百分點。[10]作為一個老工業城市,在國家、政府大力整治環保的情況下,天津扎實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天津的實施,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實現了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較好地保障了各項重點支出需要。
七、結論
在七十年天津社會建設的進程中,天津政府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信心,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擔當作為,順應時代應時而變、積極作為,努力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天津城市規劃歷史沿革及啟示嚴定中,康安平,劉薇,劉茂國,吳立剛 ,天津市規劃局,城市發展研究 2016 .12
[2]天津開發區與城市空間結構演進分析 何丹,蔡建明,周璟 地理科學進展 2008.11
[3]天津市保障性住房發展及規劃研究蘇萌,運迎霞 生產力研究 2007.5
[4]《天津市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實施辦法》 1999.6.25
[5]淺析海河與天津歷史文化的關系 羅澎偉 理論與現代 2013.11
[6]天津海河規劃與開發建設的再認知 王健
[7] 《天津城市總體規劃(2005—2020 年)》 2006
[8]天津社會保障工作綜述 鄭研 天津社會保險 43期
[9]天津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對策研究 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課題組 求知 2012.6
[10]關于天津市2018 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天津日報2019 .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