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丹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阜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以科技創新促進轉型振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本文以阜新科技創新為例,就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進行比較全面分析,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科技;創新;產業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從世界歷史發展經驗和我國發展要求出發,深刻指出,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是中國發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同時,強調:“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對于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來說,要實現產業振興,科技創新是至關重要的。
一、當前科技創新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阜新積極推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搭建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實際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創新能力不強,基層力量薄弱,科研投入不足。基層科技部門機構不健全,科技工作人員相對較少;各級財政資金緊張,企業資金困難,科研經費投入相對較少,2018年預計阜新R&D投入占GDP比重為0.80%,遠低于全省1.84%的平均水平。越是困難地區,越應抓創新驅動發展,這樣才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
(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夠快,高新產業占比較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不多。近年來,阜新高新技術產業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長,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只有48家,總量在全省較低。科技創新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關鍵,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是重中之重,只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才能支撐高質量發展。
(三)科技服務體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目前,全市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數量比較少,服務體系不夠健全。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不夠完善,市場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決定性作用沒有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導向機制和利益分配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面對矛盾和問題,我們既要增強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更要勇于擔當作為,堅定發展信心。
二、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的建議
科技創新任重道遠,需要持之以恒,更需要不懈努力。為加快解決阜新科技創新中存在的問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培育轉型振興新動能,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健全完善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措施,加大力度落實已有的政策;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包括普惠性的投入政策、人才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在此基礎上,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加快制定相應的工作方案,各縣區、產業園區制定相應的扶持措施,各高校、科研院所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相應的鼓勵措施,從制度上保證創新工作者的收益權、榮譽權等,從政策上提供支持創新者的各項扶持措施,充分釋放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強化宣傳引導,加強各類媒體對科技創新的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報道一批科技創新先進事跡,樹立一批創新典型人物,給先進典型一定的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用典型引路,舉辦多種形式的創新賽事活動,從文化層面提升社會對創新者的認可和尊重。
(二)健全完善多元化創新投入機制。加快建立各級政府支持科技創新穩定投入機制,加快成立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和產業發展基金,優化財政資金統籌使用。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重要來源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完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加強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包括金融租賃、專利質押等在內的融資擔保模式創新,拓寬融資渠道。突出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加強研發鼓勵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圍繞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研發投入強度,采用新工藝新技術,促進企業技術進步。
(三)加快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要強化“為轉型振興發展服務、為企業服務、為人才服務”的理念,使各類人才享受優惠待遇和個性化便利服務,確保高層次人才能引得進、留得下、用得上。提高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支持比例和支持額度,引導企業、高校院所加大對科技創新項目人員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完善人才收入分配、激勵保障機制,鼓勵支持構建政府、企業、高校院所多元化的獎勵體系。完善高級人才選拔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實行動態管理,給予相應的地位和待遇,加大對民營企業科研人員的扶持力度,放寬民營企業人員職稱評定條件,提高評定比例。加強農業科技線人才隊伍建設,著力解決制約農業發展的自主創新、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農業信息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的問題,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四)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要千方百計調動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逐步確立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進而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鼓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利益與風險共擔合資公司,共建研發機構,聯合科技攻關,推動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成果應用的主體。要面向全市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需求,構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整合人才鏈、提升經濟與社會價值的“4+1”產業技術創新體系。深入推進與中科院上海有機所、沈陽金屬所、大連化物所等“國家隊”的合作對接,加強與“兩院十校”的溝通聯系,加速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以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創業(孵化)基地等為載體,加快構建一批眾創空間。
(五)進一步發揮政府在促進科技創新工作中的主導作用。科技創新對于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升產業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阜新是經濟欠發達地區,更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產業振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深刻認識科技創新對于促進全市經濟轉型振興的重大意義,真正在思想認識上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切實保證國家促進科技創新相關政策的落實到位,通過一系列鼓勵、優惠的政策措施引導和扶持企業科技創新,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要繼續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激發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為引領阜新產業發展增添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 洪銀興.科技創新路線圖與創新型經濟各個階段的主體[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0,47(02):5-11+158.韓智慧.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的困境與路徑[J].農業經濟,2017(10):9-11.
[2] 翁伯琦.羅旭輝.以科技創新推動鄉村產業振興[N].中國科學報,2018-09-19(005).
[3] 張志元,雷慧俊,周雪雪.創新驅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振興[J].東北亞經濟研究,2018,2(01):88-98.
[4] 郭晗.以供給側改革促進創新型經濟發展的機理與保障措施[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7(03):66-70.
[5] 陳耀.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要思考的幾個關鍵問題[J].經濟縱橫,2017(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