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龍 余敬基 陳露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描繪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國有企業作為國有經濟的主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堅強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必須牢牢把握“六個力量”的歷史定位,堅定不移做優做強做大,這就必須要求國有企業加快創新突破力度,以改革促發展。但在基層國有企業的創新發展工作中,仍然面臨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國有企業;基層;創新;發展
一、基層國有企業創新發展中的困惑
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有企業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建國初期,為快速恢復國民經濟,加快實現國家工業化,一大批國有企業應運而生。其中既有如軍工、冶金、能源等的大型企業,也有分散在基層的各類小型生產加工類企業,他們共同為當時極為薄弱的國民經濟提供了堅強支撐。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經濟進入騰飛階段,市場格局發生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一些基礎薄弱、效率低下、技術弱后的小型國有企業便逐步被淘汰在歷史的洪流,而部分大型國有企業也經歷了一系列轉型和改制以適應發展需要,國有企業逐步呈現良性發展。
進入新時代,企業發展競爭環境來到了新的歷史時期。隨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持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應用,企業的發展和競爭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效能提升、挖掘潛能,更是體制的轉型、技術的革新和理念的突破。作為國有企業,也必須在新的時期充分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進一步加強創新力度,不斷優化自身結構,提升競爭能力,贏得市場先機,以創新驅動發展。在這過程中,一部分大型國有企業得益于自身資源優勢和體量優勢,及時調整戰略規劃、加大創新投入,取得了較好成效。而大部分處于基層的國有企業在面臨設備陳舊老化、新技術應用滯后、管理理念傳統等問題時,盡管深知改革創新的迫切性,但在實際工作推進中還是表現出了種種不適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乏創新的激情和氛圍。在國有企業尤其是老企業中,相當一部分職工長期在固有的環境和模式下工作,傳統觀念已根深蒂固,“鐵飯碗”、“大鍋飯”思想仍然存在,不能敏銳的感知外部環境變化,對新興事物,對新的管理要求和發展思路也不以為然。尤其是改革創新過程中必然涉及工作量的增加以及利益的再分配,更容易滋生抵觸情緒。同時,也存在一些管理人員,因為怕難求穩,將工作的主要重心停留在應付工作上,不能主動作為,缺乏創新的勇氣,認為“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也影響創新發展的推進。
二是員工對創新發展的認識片面。創新發展不能單純等同于技術創新,更不能停留在“口號式”、“運動式”管理上,這是一項宏觀的布局,涉及企業生產運維、經營管理各個方面,是新形勢下保障企業長期安全穩定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選擇。而在基層國有企業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員工甚至一些骨干和管理人員,即便有創新意識,也單純的認為創新發展只要做好“小改小革”、“職工創新”,或者覺得創新是“技術部門的事”,對此不能形成整體和全面的共識。
三是創新發展受到客觀條件制約。想要在創新發展的進程中爭取主動,快人一步,真正帶來現實成效,則必然要更加超前、全局和從根本上開展一些工作。不過目前基層國有企業相對體量較小,基礎薄弱,可調動的資源有限,往往在工作中顯得“有心無力”。同時,一些基層國有企業為大型國企的三級、四級以及更末端的下級管轄單位,一方面工作自主權相對較小,以配合與執行上級政策為主,差異化的舉措往往得不到有效滿足;另一方面在具體實施具體工作時往往需要經歷繁復冗長的審批環節,效率效果相對不佳。特別是一些基層單位在所屬國有企業的主營業務之外,此類現象將更為明顯,在推動創新發展時顯得尤為被動。
二、對基層國有企業創新發展的幾點建議
發展史永恒的主題,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面對新的形勢和挑戰,基層國有企業必須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進一步突出思想引領、創新驅動和實干作為,全面提升發展能力、管理水平和隊伍素質,推動企業實現新的更好發展。
一是加強思想引導。必須加強全體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對創新發展的認可,打破固化、保守思維,主動學習新要求、新方法、新經驗。完善激勵機制,激發員工活力,大力營造勇于擔當、敢于突破、善于作為、甘于奉獻的良好氛圍,使企業發展方向適應時代潮流、發展大局。特別是對待一些痛點、難點問題,要明確改革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服從大局,與時俱進,推動破除發展困境。在過程中同時也應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以穩定為前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二是堅持創新突破。明確創新突破方向,以提高發展能力和質量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管理能力、技術水平、隊伍素質,深入開展理念、機制和技術創新。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要提前部署,加強新技術學習研究,提升設備改造、技術革新、管理升級等各項工作的前瞻性,增強發展主動性。同時也應發揮好傳統企業的經驗優勢、技能優勢,全面挖掘生產經營各類課題,積極摸索,大膽嘗試,勇于突破。發揮好各類創新載體作用,利用質量管理、群眾性創新、青年創新創效等豐富的平臺開展各類創新活動,努力形成各類有質量、有價值的創新成果,服務企業發展。
三是推進管理提升。要夯實管理基礎,聚焦當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準薄弱環節,不斷補齊管理短板。重視規章制度在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制度體系建設,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減少制度間的交叉和冗余,優化流程、提高效率。做好協同工作機制,注重橫向交流和縱向溝通,推進各類業務線上和線下融合,提高管理質效。圍繞管理中的重點領域,借力信息技術新手段,做好管理方式的現代化轉型,力求謀劃細致、推進有序、管控嚴密、規范科學,不斷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四是強化人才培養。員工是企業的寶貴財富,是企業發展的基石。企業的創新發展,必要對高端、復合型人才會有更加迫切的需求。要全面搭建發展平臺,展現員工能力,全面挖掘多類型人才。暢通職業發展通道,突出能力和業績導向,量才錄用,任人唯賢,樹立良好用人機制。不斷提高員工教育培訓的力度、廣度、深度,全面提高員工綜合能力,加快培養專家型人才和專業領軍人才,強化專業隊伍,提高企業競爭力。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打破專業壁壘,鼓勵開展掛崗鍛煉、人才交流等活動,拓展視野,開闊平臺,增加成長空間和晉升機會。同時,應不斷傳承和培育企業文化,完善后勤保障,健全設施配備,提升人文關懷,加強企業對人才吸引力,著力提升員工幸福感、歸屬感、自豪感。
企業的創新發展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項宏觀、全局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作為基層國有企業,要深刻認識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主動適應、主動變革,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把握發展主動權,在新時代取得新作為。
【參考文獻】
[1] 余志宏. 國有企業體制和機制創新研究. 房地產導刊. 2019, (3): 233
[2] 賀西西. 新時代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的探索與思考. 商情. 2018, (48): 155
[3] 肖亞慶. 以改革創新開放合作鍛造國有企業競爭力. 中國鹽業. 2018, (17):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