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曉敏
【摘 要】建筑施工行業是國家安全生產法中明確規定的高危行業,目前建筑行業規模巨大,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人員奔波在各個施工現場,如果不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將會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如何利用智能科技改善施工生產中的安全環境是現代安全生產科學的一個重點研究領域。本文從VR安全體驗館、全時視頻會議系統、多媒體安全教育培訓工具箱和人員定位等方面系統闡述智能科技對建筑施工生產安全的改善。
【關鍵詞】智能科技;建筑行業;施工安全
當前,研究者們把人工智能技術與建筑行業各專業領域知識相結合,使得智能科技在建筑設計、結構、電氣、施工圖生成、施工工序應用、建筑工程預算、建筑效益分析等領域中取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2]。已有許多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應用在建筑行業并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當前我國建筑行業安全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各種安全事故頻發,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仍然無法得到保障。試想如果我們把VR安全體驗館、全時視頻監控系統、多媒體安全教育培訓工具箱和人員定位系統等全面應用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去,將會給我國建筑行業帶來怎樣的福音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
一、建筑施工行業的安全特點
建筑施工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2018年中國GDP為90萬億元,其中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23.5萬億,對國家GDP貢獻超過25%。據相關統計,截止2018年上半年,全國有施工活動的建筑業企業(不含勞務分包企業)有85993個,從業人數將近4500萬人。行業市場規模大、從業人員多,但是建筑施工行業因其作業環境的特殊性和從業人員個人素養問題,呈現出較高的危險性。其行業主要安全特點概括如下:
1.人員流動性大。建筑施工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員流動,一項工程建設完結后便在其他地方開始新的工程建設。建筑從業人員也是不固定的,他們大都不是正式員工,流動性很大。而且施工期也不固定在某一季節,往往要經歷較長時間,防護措施也要根據時間不同而不同,大大增加了安全管理難度。
2.施工環境復雜,露天作業和人工作業多。建筑施工行業涵蓋市政、路橋、房建、水利等各個施工種類,其作業環境大多暴露在露天自然環境中,受氣象、地質、地形等自然條件約束性大,且環境復雜多變,不可控因素多,很多施工現場常常處于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或者荒漠高原之上,本身客觀條件就具有極高安全風險。另外建筑施工大多數需要人工操作,機械自動化水平低,并且存在交叉作業的情況,也導致了極高的安全風險。同時作業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繁重的體力勞動加之惡劣環境影響,導致作業人員注意力不集中,更容易導致各種安全事故。
3.建筑施工變化大,規則性差,不安全因素隨形象進度變化而變化。由于工序不同,施工工藝和施工方法不同,所存在的風險因素也不同,這些都給安全管理帶來諸多困難。而現如今的安全施工管理與控制方法是非常單一的,有的只是憑借經驗管理,很難形成詳盡、統一的管理規范。
二、建筑施工行業安全管理的現狀
1.建設單位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因為歷史發展的原因,我國建筑施工行業傳統粗放式管理在建筑施工行業中仍占主流,對作業人員安全管理缺乏重視,針對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安全隱患視而不見;安全檢查走馬觀花,敷衍了事;問題整改不夠深入,管理不夠嚴格,導致安全管理上下脫節,進而使得安全事故發生概率不斷上升[1]。
2.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
受國情影響,我國建筑施工行業的從業人員整體文化素養不高,安全意識淡薄。加之施工單位缺乏有效的安全培訓手段,不重視安全警示教育和安全體驗教育,只重痕跡管理,不重培訓效果,施工作業人員不能有效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操作規程,在生產中憑經驗作業,埋下了安全隱患,導致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進而影響施工進度,造成安全生產事故。
3.安全監控薄弱,現場控制不力
建筑施工行業的生產現場,大多覆蓋區域廣,作業人員和設備多,但是缺乏監控手段和設施,主要依靠現場安全員盯控,導致監控盲區和死角多,不能有效掌控作業人員生產操作情況,對重點區域缺乏監控手段,不能及時發現安全隱患,現場安全控制不力。
三、智能科技應用對建筑施工生產安全的改善
根據對我國建筑施工行業施工安全特點和當前建筑施工行業安全管理現狀分析,我們亟待將智能科技引進到建筑施工行業的生產安全管理中來。下面分析一下上述智能科技應用對建筑施工行業安全改善的作用:
1.VR安全體驗館
建筑VR安全教育體驗館是集安全教育、質量樣板、綠色施工為一體的體驗館,它主要是結合VR眼鏡讓體驗者在動態漫游狀態下更加真實的體驗電擊、高空墜落、洞口墜落、腳手架傾斜等效果[3]。
VR安全體驗館在當代建筑行業施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
(1)新興科技體驗激發了工人參加安全教育的興趣,工人對安全事故的感性認識也會增強;
(2)虛擬場景建設不再受場地限制,可最大程度模擬真實場景下的安全事故;
(3)體驗者進入虛擬環境可對細節部位節點、優秀做法進行學習,獲取相關數據信息,同時還可進一步優化方案、提升安全系數;
(4)虛擬環境中的質量模型樣板有效避免了材料和人工的浪費,符合綠色施工理念。
2.全時視頻監控系統
建立統一的網絡數字化視頻監控、視頻會議和應急指揮平臺,我們便可以結合內部機構行政辦公應用的各個系統,實現視頻會議、監控于一體的平臺建設,并能夠與OA、質量系統、安全系統、技術管理系統等無縫結合,進而實現多重應用效果:
質量系統+視頻監控=實施現場質量監控
安全系統+視頻監控=實時現場安全監控(防患于未然,消滅隱患于萌芽)
技術管理系統+視頻會議=技術專家在一線
項目管理系統+辦公系統+視訊系統=最快捷的上情下達=零距離管理
3.多媒體安全教育培訓工具箱
多媒體安全培訓工具箱集傳統的安全教育培訓教室主要功能于一個工具箱中,便于建筑施工企業安管人員在現場隨時隨地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工作,并以培訓自動化、多媒體化的優勢徹底解放其繁重的培訓工作[4]。
多媒體安全教育培訓工具箱主體是一臺筆記本電腦,內置安全培訓信息系統和各種培訓課件和實體,對建筑施工安全帶來各種益處:
(1)便捷靈活。本工具箱在現場隨時可以外接投影儀和音響開展培訓工作,同時連接網絡后便可成為網上學習平臺;
(2)功能齊全。集建檔、考勤、培訓、自學、考試、閱卷、發證等功能于一體,滿足安全培訓各環節要求;
(3)多媒體化。培訓課件全部采用動漫、視頻等多媒體形式、直觀、生動、易于理解,對農民工具有良好的培訓效果;
(4)資源豐富。培訓模塊單元包括豐富的資源滿足建筑施工安全培訓的要求,同時該工具箱連網后可定期更新培訓資源。
4.人員定位系統
工地人員實時管理一直都是管理工作中的一個盲點,粗放的管理方式往往出現施工人員實時督察難,管理人員敷衍職責等問題,最終導致施工效率低下、事故頻發。人員定位系統可實時精確地對作業人員進行定位,能便捷、高效地進行安全生產和考勤管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也為事故處理和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保證搶險救災工作的高效運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智能科技的發展應用,是提高我國建筑施工質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動力;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更大化的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及整個工程建設的質量水平,從而確保我國建筑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思聰. 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J]. 價值工程, 2011(2).
【2】張凱斐.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及其未來展望[J].呂梁學院學報,2010(4).
【3】漢坤實業VR安全體驗館方案及實例介紹宣傳文件.
【4】淺談多媒體在安全教育培訓中所起的作用.百度文庫,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