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蒙
【摘 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扶貧工作做出新的要求與機制,并要求扶貧人員不斷創新方法,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同時,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短板;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因此我國在進行鄉村扶貧工作時,需嚴格落實黨和政府的扶貧要求,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符合鄉村脫貧的旅游扶貧策略,助推鄉村貧困群眾脫貧。本文通過對我國鄉村旅游扶貧方式和發展途徑進行研究,以期為廣大扶貧人員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鄉村旅游;扶貧方式;發展途徑
目前鄉村旅游就與精準扶貧相結合,是助推我國鄉村扶貧工作有效落實,提高人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鄉村的發展遠遠滯后于城市,因此在進行扶貧工作時,需根據鄉村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旅游扶貧方式和發展途徑,實現2020年全國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社會。
一、我國鄉村旅游扶貧方
(一)景區帶動鄉村的方式
景區帶動鄉村的方式是在貧困地區利用優厚的旅游資源,建立起旅游景點,實現景區對鄉村的輻射作用。景區的建立要以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為主,景區以采摘園、農事體驗、民俗文化、主題公園等為主。通過鄉村旅游景區的帶動作用,帶動周邊的農民進行相關的旅游服務活動,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早日擺脫貧困的帽子。
(二)能人帶戶方式
該方式是通過一些能力強,最先致富的能人到農村去開發旅游,并在農村進行與旅游相關的活動,進而帶動周邊農民擺脫貧困。能人帶戶的方式,主要是依托人才進行的,因此要鼓勵人才深入到農村,并鼓勵能人與農民一起合辦旅游產業,進而促進該地區的旅游業發展,依靠旅游發展實現駐村人才與農民的“雙贏”。
(三)商品促收方式
該方式是在貧困地區積極開發旅游商品,商品的開發以紀念品、土特產等為主。農民對這些商品進行售賣,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同時,還可以利用電商的方式進行售賣,保證為農民創收,實現農民脫貧的目的。商品的開發要建立在本地區的特色內涵上,一定要擺脫同質化的影響,實現商品的多樣化與個性化,提升旅游商品的附加值,進而提高農民的整體收入。
(四)“企業+農戶”方式
該方式主要是通過一些優秀企業對旅游資源進行開發,并讓貧困人口參與到旅游活動中,推動貧困人口脫貧。該方式的主體是企業,在企業積極帶動下,對貧困地區的旅游資源進行合理的整合與開發,并鼓勵農戶參與到旅游扶貧中來。農戶通過應聘的方式加入到企業開展的旅游活動中,并不斷提升自身技能,同時企業積極引導農戶以家庭為單位從事相關的民俗體驗活動,增加農戶收入。企業在享受國家政策的同時,也要擔負起社會責任,積極引導農民加入到合作社,與農民一起走向富裕。
二、我國鄉村旅游扶貧發展途徑
(一)政府扶持途徑
鄉村旅游扶貧模式的出現,其實就是在政府扶貧政策與鄉村實際情況相結合的情況下產生的,因此鄉村旅游的發展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政府的政策[1]。在政府的政策下,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其職能,對鄉村旅游扶貧模式進行細致的調研與規劃,進而提高貧困人口的收入,實現農民的脫貧致富。同時,政府要加強鄉村道路的興建,完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加強鄉村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渠道的建立,這樣才能推進鄉村旅游扶貧的發展。
(二)生態途徑
鄉村旅游主要是建立在鄉村的生態資源與農業等資源上的,為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助推鄉村旅游扶貧的有效落實,在具體實施中必須加強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提升鄉村的整體效益。在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對鄉村特色文化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才能實現鄉村旅游的長遠發展。
(三)品牌策略
在鄉村旅游扶貧中,要提高品牌意識,提高對游客的服務品質,維系老客源,吸引新客源。所以鄉村旅游要借助多種渠道對其進行宣傳,并積極構建起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在品牌建設中,要鼓勵農民再現鄉土風情與民俗文化、節日活動等特色內容,創建有別于其他地方的旅游品牌。鄉村旅游品牌的建立與宣傳,能夠有效吸引客源,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民脫貧致富。在鄉村旅游品牌建設中,要借助現代網絡信息平臺,對鄉村旅游進行包裝與推廣,促進外界對鄉村旅游項目的了解,進而提升鄉村旅游扶貧的有效落實。
(四)區域合作策略
在鄉村旅游中,不能只局限于簡單的農家樂等,吸引客源的重要方式要加強對鄉村旅游扶貧產品的開發,而區域合作是其中較為重要的策略[2]。在進行區域合作中,要借助鄉村的優勢旅游資源,加強對不同地區的聯合,進而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景區之間的聯合發展,打造區域聯合的發展新模式,充分發揮鄉村旅游扶貧工作的價值,并不斷提高區域內農民的收入。
(五)加強鄉村旅游景區的管理
在鄉村旅游景區的管理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農民惡意收費、環境衛生差、管理混亂等問題,不僅對景區的長遠發展造成預定影響,也嚴重制約著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步伐。因此要提高景區管理水平,加強對管理人員的培訓,并向當地農民做好宣傳工作,提高景區形象,進而提高景區知名度,促進農民收入。
三、結語
鄉村是我國扶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區域,因此國家結合鄉村的實際情況,以鄉村旅游扶貧方式帶動貧困地區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該模式通過能人帶戶、景區帶動鄉村等方式助推農民脫貧致富,并力求在政府扶持、品牌建立、區域合作策略等發展途徑中擺脫貧困的帽子。
【參考文獻】
[1]羅云艷. 我國鄉村旅游扶貧模式創新與實現路徑[J]. 改革與戰略, 2017(9):97-99.
[2]顏廷利. 新時期我國鄉村旅游扶貧機制探討[J]. 農業經濟, 2017(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