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廈
【摘 要】東北三省歷史以來就是農業大省,農業的發展由于農業自身的特點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農林水務支出在一般預算支出中作為財政支持農業的重要資金,對于農業的發展非常重要。通過比較三省農林水務支出的規模、效率、增長率三個方面,得出三省農林水務支出比較之下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國內外的經驗,給出日后三省農林水務支出的建議。
【關鍵詞】農林水務支出;支出的效率;財政貼息貸款;農業保險
一、研究背景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家,所以自古以來,國家就對農業非常重視。從古代的皇帝祭天、祈古到現在的連續14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問題,農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由于農業屬于風險產業,存在自然風險與市場風險,而且生產具有周期性波動。與此同時,農業還對自然條件和基礎設施比較依賴,而且有些農業基礎設施屬于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需要政府提供。因此農業需要政府的投資。政府投資農業這一理論最早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他在《國富論》研究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他認為農業投入比重越大越能促進國民財富的增加。除此之外,舒爾茨也在1964年出版的《改造傳統農業》一書中,詳細闡述了政府需要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改造傳統農業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他認為“并不存在使任何一個國家的農業部門不能對經濟增長做出很大的貢獻的基礎原因。”而東北三省作為歷史以來的農業大省,研究東北三省農林水務支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全國的農林水務支出狀況。
二、現狀及問題
(一)支出的規模
1.絕對規模
縱向來看,東北三省的農林水務支出大體上都呈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長的趨勢,可以認為東北三省的農林水務支出的規模符合“瓦格納法則”。但是通過三省的對比可看到遼寧省的農林水務支出明顯低于吉林,更遠遠不足黑龍江省。如果光看這一數據,可能會得出一個結論:黑龍江省的農林水務支出絕對規模更大。但是事實可能并非如此,黑龍江省是東北三省中面積大省,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2017年黑龍江省的林業用地面積為2207.4萬公頃,農業播種面積為14767.59千公頃,如果僅用這兩項數據代表農業面積,那么黑龍江省的每單位的農林水務支出為551.59萬元每千公頃,同理2017年遼寧省每單位農林水務支出為411.08萬元每千公頃,吉林省每單位農林水務支出為406.48萬元每千公頃。看來經過這樣的計算也能證明三省相比黑龍江省農林水務支出絕對規模更大。
2.相對規模
此處的相對規模采用的是農林水務支出占GDP的比重這一計量指標,從這一指標中可以看出,與絕對規模得出的結論一致的是三省的農林水務支出相對規模也符合瓦格納法則,而且三省中黑龍江省的規模較大,吉林省次之,遼寧省較小。
(二)支出的效率
對于財政農業支出資金的績效評價問題,有基于DEA的分析,但是由于基于DEA的分析計算復雜,本文選擇采用入產出比即農業生產總值/農林水務支出計算農林水務支出的效率。如表格3所示,2009-2017年東北三省是農林水務支出效率大體上呈現黑龍江省高于其他兩省的趨勢。可以黑龍江省在農林水務支出上不僅規模大而且效率高。那么也可以認為遼寧和吉林兩省不僅規模小而且效率低。
(三)支出的增長率
2009年到2017年遼寧省的GDP從15212.49億元增長到23409.24億元,增長了153.88%,而財政支出從2007年的2682.39億元增長到4879.42億元,增長了181.91%,但是農林水務支出由2009年的240.71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459.23億元增長了190.78%。可見農林水務支出的增長略高于GDP的增長率和財政支出的增長率。同理從2009年到2017年吉林省的GDP由7278.75增長到14994.53億元,增長了206%,財政支出由1479.21億元增長到3725.72億元,增長了251.87%,而農林水務支出由240.45億元增長到554.77億元,增長了230.72%,可見農林水務支出的增長率高于遼寧省,而且高于本省的GDP增長率但是略低于本省的財政支出增長率。而黑龍江省2009年到2017年GDP由8587億元增長到15902.68億元增長了185.19%,財政支出由1877.74億元增長到4641.08億元增長了247.16%,而農林水務支出由192.42億元增長到815.16億元增長了423.63%,可見黑龍江省農林水務支出的增長率在2009到2017年遠高于吉林和黑龍江兩省,而且遠高于本省的GDP增長率和財政支出的增長率。
三、意見建議
通過上面對于農林水務支出的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和遼寧省農林水務支出的規模效率以及增長率較低。針對這一問題,通過學習國內外的經驗提得到一些借鑒
(一)繼續加大農林水務支出
吉林和遼寧省的農林水務支出不管從規模上從增長率上來看都遠低于黑龍江省,因此在日后仍然要加大農林水務支出。加大政府農業投資的力度,加大農業補貼力度。確保財政農業支出的增長速度高于經常性收入的增長速度。提高財政農業支出在總財政支出中的比重。
(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農林水務支出領域引入績效評價機制,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要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確保國家支農資金的及時全額到位。而且進一步健全支農資金的預算安排、執行、使用、項目等環節的檢查制度。
(三)創新財政支持農業的方式
財政對于農業的支持不應僅僅局限于目前僅有的方式,可以創新財政支持農業的方式,可以通過農業貼息貸款的方式,為農民提供低息貸款,解決他們的資金短缺問題。財政貼息貸款這一措施目前在吉林省已經實施。除此之外還可以借鑒美國的農業保險財政財政補貼機制的經驗,為農民提供農業保險以規避氣候因素帶來農產品減產等問題。
注釋:
i 表格中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ii 表格中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得之
iii 表中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并在此基礎上計算得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
【參考文獻】
[1]袁祥州等.美國農業保險財政補貼機制對我國的借鑒[J],保險研究,2016(01):76-86
[2]方言等.美國棉花保險政策最新進展及其對中國農業保險制度的借鑒[J],中國農村經濟,2017(05):88-96
[3]安明友.以財政補貼擔保建立農民基本信貸保障制度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10(7):55-61
[4]費貴麟.以政府直接補貼資金不擔保向農民提供生產貸款的案例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2011(06):78-81
[5]熊敏,淺談財政農業支出與農業經濟發展的關系[J],山西農經,2016(05):9
[6]崔元峰等,基于DEA的財政農業支出資金績效評價[J],農業經濟問題,2006(09):37-40+79
[7]司翼等,我國財政農業支出的經濟效應:效率評價及路徑優化[J],商業研究,2017(09):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