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楠
【摘 要】從布魯克斯情報學思想視角分析社交媒體倦怠的成因,關注運營商、信息和用戶三者之間的交互,考慮用戶個體差異性,為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提高信息質量,使其容易被用戶認知結構所吸納和接受,避免因信息過載而產生倦怠情緒。
【關鍵詞】布魯克斯;社交媒體倦怠;信息過載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迎來創新民主化的Web2.0時代,社交媒體的使用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然而社交媒體倦怠問題日益嚴重。垃圾廣告等問題讓用戶無所適從,疲憊和厭倦情緒叢生,用戶產生減少使用和退出社交媒體的傾向。如何避免信息過載,減少用戶倦怠情緒,布魯克斯情報學思想為我們提供重要指導意義。
一、社交媒體倦怠
(一)社交媒體倦怠的定義
社交媒體倦怠的概念最早源自2011年Gartner針對6295名社交媒體使用者習慣和態度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24%的用戶比最初注冊時更少使用社交媒體網站,31%的年輕使用者開始對社交媒體感覺厭倦。(Goasduff & Pettey, 2011)此后這一現象逐漸吸引世界各地的學者進行研究。Technopedia(2011)將社交媒體倦怠定義為社交媒體使用者逐漸退出社交網站的一種傾向,原因是用戶被過多網站、內容和朋友淹沒,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保持這些聯系。Ravindran 等(2014) 認為社交媒體倦怠是“一種主觀、多維度的用戶體驗,包含與社交網絡使用和互動等多方面相關的疲憊、暴躁、惱怒、失望、無警覺、低興趣和低動機的眾多感覺。”李宏和李徽 (2017)認為社交媒體倦怠是社交媒體用戶由于受到個人、平臺和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影響,產生疲乏、厭煩和厭倦的感覺,進而導致社交媒體使用頻率降低、使用時間減少,甚至不再使用其平臺。
(二)社交媒體倦怠的成因與信息過載
社交媒體倦怠的形成原因來自多方面,跨越心理學、社會學和組織行為學等多種學科。(李宏和李徽,2017)Ravindran等(2014)通過對新加坡201名臉書使用者進行調查,確定了社交媒體倦怠由三方面因素引起:平臺相關因素、社區相關因素和自我相關因素。近年來很多學者從過載角度分析社交媒體倦怠的成因,研究發現,信息過載、社交過載和系統功能過載會導致用戶產生倦怠情緒進而減少使用社交媒體。其中,信息過載是產生社交媒體倦怠的重要影響因素。(Shokouyar等,2018)當社交媒體用戶接受過多圖片、新聞或消息并超過其認知負荷時,就會產生信息過載。信息過載使用戶產生疲憊,影響其持續使用意向。下文我們將從社交媒體倦怠的重要影響因素——信息過載出發,引入布魯克斯情報學思想進行分析,試圖從另一角度為解決社交媒體倦怠現象提供啟示。
二、從布魯克斯情報學思想分析社交媒體倦怠成因——信息過載
(一)三個世界和情報學基本公式
布魯克斯指出情報學旨在組織波普爾提出的客觀知識——世界3,其關注點為世界2與世界3的相互作用。(Brookes等,1983)波普爾認為,世界1是客觀物理世界,世界2是主觀精神世界,世界3是客觀知識世界。三個世界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布魯克斯以擬數學的方式提出了重要的“基本方程式”:K(S)+△I=K(S+△S)。K(S)是原有的知識結構,在吸收情報△I之后而變為新的知識結構K(S+△S),△S體現了改進后的知識結構中的變化。麥彩云(2018)的研究通過半結構訪談,發現社交媒體的社會化、實踐、網絡化、講述和信息遭遇等環節,都能促進教師的隱性知識共享,發生知識從顯性到隱性和隱性到顯性的轉化和共享。Web2.0時代下的網絡信息檢索重視用戶的認知結構,強調用戶與信息的動態交互,而布魯克斯的情報學方程式直觀地提供了人文認知方面的理論基礎。(婁銀銀和劉春茂,2008)布氏情報學思想也可以用來解釋網絡信息時代下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理念。
(二)布魯克斯情報學、信息過載和社交媒體倦怠
在Web2.0時代網絡用戶通過各種社交媒體獲取和交流信息,當用戶不停地接受圖片、新聞和事件等消息超過其認知能力時,就會產生信息過載進而導致社交媒體倦怠,降低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的意愿。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信息過載也會對用戶產生不良影響。從布魯克斯情報學思想分析,信息過載忽略了個性化信息服務。由于每個信息接收的用戶都存在個體差異性,因此需關注信息與用戶的交互作用,使用戶個人的世界2主觀精神世界與世界3客觀知識世界發生作用,避免用戶接受過多不需要的信息而產生信息疲憊。
我們也可以從情報學基本公式來進行分析,K(S)+△I=K(S+△S)公式中,信息用戶每個人原有的知識結構K(S)都各不相同,社交媒體的信息發布者在提供信息△I時,要注意K(S)和△I的匹配程度,使△I更好地被吸收至K(S)中,獲得新的知識結構K(S+△S),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創新。另外,信息過載除了因為信息與用戶不匹配,也有信息質量本身過低的原因,大量低質量、不相關的信息充斥在社交媒體中,增加用戶的認知負載,使其產生疲憊并降低使用意愿。根據信息采納模型,信息自身的質量和來源可信度(世界3)影響用戶大腦對信息有用性的評估(世界2),進而影響是否采納信息(世界3)。
綜上所述,信息過載是社交媒體倦怠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其影響機理可以由布魯克斯情報學思想進行解釋。信息與用戶的匹配和互動體現了世界2與世界3的交互作用,也反映了用戶知識結構K(S)吸收情報△I得到改進后的結構K(S+△S)的過程,為信息服務商如何避免信息過載和用戶產生倦怠情緒提供啟示。現代情報學提出信息構建,強調信息創建者、信息和信息使用者三者的交互作用。信息組織過程要考慮用戶本身的認知結構,合理而有效地組織信息,使用戶更好地感知、理解和利用信息,使其升華為知識的狀態,這才符合情報學的最終目標——研究世界2與世界3相互作用,更好地組織客觀知識。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