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龍晶
【摘 要】精準脫貧戰略思想蘊含著深厚的哲學底蘊,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蘭考精準脫貧工作成就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指導。本文從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圍繞主觀與客觀、實踐與認識、歷史與人民四個方面來分析蘭考脫貧經驗,以期為脫貧攻堅任務提供馬克思主義學理支撐,爭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精準脫貧;脫貧戰略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單列一條進行闡述,他號召“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蘭考縣是全省扶貧開發的重點縣之一,是開封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與全國脫貧攻堅任務的順利完成有著緊密的聯系。“精準脫貧”戰略思想是黨領導人民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思想領航,其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意蘊。本文試從主觀與客觀、實踐與認識、人民與歷史三個方面來展開解讀,為我們更好地理解、把握、踐行蘭考縣脫貧方案提供理論依據。
一、從主觀與客觀的關系,看蘭考縣脫貧致富
辨證唯物主義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是物質決定意識,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探究。同時,意識對于物質具有反作用,并通過實踐來實現。不同貧苦地區地理壞境、人口風俗各異,致貧原因也各不相同。精準脫貧就是要堅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一切從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性,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把種什么、養什么、從哪里增收想明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來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河南省蘭考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位于豫東平原,是躺在黃河故道上的風沙鹽堿地,產業不興旺,經濟支撐不足。蘭考選派了300多名優秀儲備干部,派駐到全縣115個貧困村,根據建檔立卡中的信息對全縣貧困人口進行了再識別。按照“應進則進,應出盡出”的原則,進行了重新排查,將最新因病,因災致貧的貧困戶納入貧困戶范圍。蘭考縣委確定了“三年脫貧、七年小康”的發展思路,拒絕“灌水式”、“輸血式”的傳統扶貧模式,把脫貧攻堅與供給側改革相結合,發展當地特色產業,讓貧困戶在家門口穩定增收。在產業集聚區,公司與貧困戶簽訂養殖收購協議帶動貧困戶養殖肉鴨,一只只肉鴨經過加工銷售到了全國各地。徐陽村農戶則種起了適合沙土地生長并因其紋理細膩、木質疏松、不易變形、抗腐蝕性強等特點,被用來制作民族樂器音板的泡桐。60%左右的徐陽村農戶開辦起屬于自己的樂器工廠,年收入過百萬;其余在這些樂器工廠里打工的農戶,年收入也不低于50000元。樂器訂單更是通過電商平臺和現代物流遠銷國內外。不僅如此,蘭考縣還持續推進特色扶貧產業體系建設。在縣產業集聚區,以強縣為目的,完善產業鏈條,比如家居制造及木業加工,承接家居企業集團式轉移,打造品牌家居產業集群和中高端家居集群;在鄉鎮,在6個木制品發展前景較好的鄉鎮建立專業園區,進行產業規劃;在農村,為實現農民在家門口就業愿望,鼓勵具有產業基礎的村發展群創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產業集聚區。除此之外,蘭考縣推出了“三位一體”金融扶貧新模式:在縣財政局的擔保下,銀行按縣扶貧辦成立的3000萬風險補償金的10倍發放貸款額度,為原來無法貸款的貧困戶提供創業啟動金。幾年來,蘭考從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到建設產業集聚區、特色產業園,蘭考村民在縣內務工率達60%以上。昔日的風沙鹽堿地,如今已是瓜果連片、企業林立。
二、從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看蘭考縣脫貧致富
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和目的,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習近平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思想就是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統一。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的,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多到農村去,多到貧困地區去,深入群眾實地考察走訪,系統地了解、研究造成農民貧困的真正原因,這種到群眾中去實踐的方式,把理論和實踐相聯系,才能使精準脫貧思想更加的科學和行之有效。2014年開始,蘭考縣先后選拔300多名年輕干部,派駐100多個貧困村精準幫扶組到貧困村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嚴格遵守“5天4夜”工作制,為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方案,爭取做到村村有脫貧計劃,戶戶有脫貧措施。“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成績。”蘭考縣長李明俊說:“蘭考開會都在晚上,因為這樣方便黨員干部白天進村工作。”蘭考縣扶貧辦副主任孫貫星花幫助裴寨村發展生態農物,恢復村里水電,制定民俗旅游規劃,建立了外精英人士群,發動能人志士的力量建設家鄉。現在裴寨村的鄉村旅游已經享譽全省,成為了蘭考縣的紅旗村,并在2016年順利脫貧摘帽。河南省公路局的干部葛占偉在擔任曹莊村第一書記后,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將公路修到了村民家門口,嶄新的路燈倚街而立。目前蘭考縣所有行政村之間實現了統一劃路,所有貧困村都實現了村內主干道硬化,現有城鄉客運干線126條,客車通達率100%,通郵率100%。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探索的過程。人們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辨證過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定是一場持久戰,并非一朝一夕。只有現在有效的解決貧困問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期目標,才能實現共同富裕。歷史上風沙、洪澇、鹽堿“三害”一直“禍害”著蘭考,20世紀60年代,蘭考解決了“三害”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蘭考解決了吃糧問題;20世紀90年代,蘭考開始解決錢的問題。目前蘭考縣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1.8%降到了至今的1.27%,正式脫貧摘帽。摘帽以后,在攻堅期內,為了防止邊脫貧、邊返貧現象出現,就要保持原有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變,確保實現穩定脫貧。貧困問題仍然長期存在在摘了帽的貧困縣,因此,各級政府要強化責任擔當,不斷提高脫貧質量。貧困宣戰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脫貧的任務很重,奔小康的任務更重,壓力也會更大,我們不但要化壓力為動力,確保奔小康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都是堅實的、有力度的、富有成效的。
三、從歷史與人民的關系,看蘭考縣脫貧致富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還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精準脫貧彰顯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習近平說:“我們講宗旨,講了很多話,但說到底還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中央的考慮,是要為人民做事。各級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認真研究扶貧開發面臨的實際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治貧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各級黨委和政府深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不能大包大攬,精準扶貧不是簡單的送錢送物,而是要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蘭考縣政府要求扶貧干部要經常性實地走訪、入戶調研,與扶貧對象交流探討,打開心結,查找暫時落后原因,甩掉“依靠等”思想,循循善誘,層層推進,讓扶貧對象的信心一點點建立起來,斗志一點點積累起來。扶貧還要扶智。蘭考縣政府為此開展多種“一對一”培訓活動讓貧困群眾走出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發展特色農業,引導貧困戶發展有能力經營,市場行情好,增收見效快從小微企業遍地開花到多家上市公司落戶,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歷史唯物主義肯定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偉大作用,這并不意味著否認個人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習近平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且提出要重視對扶貧干部的培養:“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精準扶貧也要充分發揮個體作用,“要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在實戰中培養鍛煉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干部隊伍。”一方面,“要想重用,先去駐村,要想提撥,必下一線”,在鄉鎮黨換屆選舉中,蘭考縣政府多次提拔重用工作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干部,進一步激發了基層干部干事創業工作的熱情。蘭考重樹“四面紅旗”,激發基層黨組織活力。圍繞穩定脫貧奔小康、基層黨建、鄉風文明、美麗村莊四項農村重點工作,開展以爭創“脫貧攻堅紅旗村”“基層黨建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美麗村莊紅旗村”等基層黨建活動。推動了農村攻堅脫貧工作的發展。另一方面,“打鐵必須要自身硬”。蘭考各級干部深化平時考核,改進工作作風,強化能力建設在考核。在考核工作中實施目標績效考核改革和末位淘汰制,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考核目標,鼓勵干部積極投入一線工作,總結經驗規律,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質。此外,蘭考在打造一線扶貧干部隊伍時統籌兼顧,科學合理。以基層需求為基礎,實施競爭性選拔。多次從縣直自籌和差供編制人員中公開選拔人才保障了扶貧隊伍的專業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黨的十九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2]《馬克思主義哲學》編寫組.馬克思主義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48.
[3]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99,27.
[4] 湖北省《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編寫組.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178.
[5] 習近平.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吉林調研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7-20.
[6] 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N].人民日報,2017-2-23.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7.
[9]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