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冬冬
【摘 要】《德意志意識形態》(以下簡稱《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形成的重要標志,它第一次系統的闡明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問題。本文將會從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條件、意義等方面來入手分析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從而達到理解以人為本的必要性的目的。
【關鍵詞】人;現實的人;全面的發展
1845-1846年,馬克思與恩格斯合作完成了《形態》這一著作。《形態》承載了馬克思恩格斯很大的期望,是一部重視人的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研究價值。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
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是現實的、物質的、社會的人。馬克思對人的本質有四種定義:人的最高本質不是其他任何事物而僅僅是人自身;人的本質是需要;人的本質還是自由、自主的實踐活動(勞動);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馬克思從“現實的個人”出發來來考察全部人類的歷史,“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存在”。而“現實的個人”是指處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一定社會關系中“生活著的”、“從事實際活動的人”,并不是指單純的個人;
那么人的全面發展到底是指什么呢?第一,人的全面發展在很大意義上是指人的體力和智力的發展。一個人要想完成一件事情,需要有健康的體魄和足夠聰明的頭腦,兩者缺一不可。其次,人的全面發展還表現在人的個性的發展。在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的前提下,人們可以得到全面發展,而他們自己的生產能力為他們帶來社會財富,正如常言所說的那樣,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粒沙子只有在沙漠中才不會被吹走。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要想走得很遠還是要一群人一起走,這就是說個人的價值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更好的實現。
二、人的全面發展何以可能
(一)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條件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就會得到提高,人們得以發展自己的個性。在舊社會里我們的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更別說全面發展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帶來的是生產同一件商品所用的時間的縮短,這就代表著我們有了比以往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于是人們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在藝術、文化、科技等方面發展和發現自己的能力和潛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增加自己與別人交往的機會,認識到比以往更多的人,從而讓我們的社會關系變得更加的豐富。人們得到了更好地發展,又進而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是良性的互補。
(二)人的全面發展的保證是私有制的消失
顯而易見的是,資本主義時期的私有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兩極分化。工人創造的財富越來越多的被集中在資本家的手里面,資本家又用這些財富來剝削工人,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資本家越來越富有,而工人就越來越貧窮,長此以往,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工人就只能夠維持自身的溫飽而顧不上其他了。兩極分化會導致社會矛盾的加劇,引起動亂,進而引發經濟危機。只有把私有制徹底的消滅掉,個人才能夠聯合起來,進而全面地占有生產力。然后才能夠從兩極分化中脫身出來并創造屬于自己的財富,才能夠有條件實現自身的發展。
(三)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就是徹底的改造舊的分工
在以往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條件下,舊的分工非常的片面,它強迫工人只做固定的工作,不能夠讓人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靈活性。這就把人限制住了,使人的發展不能得到衍生。是的,我們不能否認分工它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還把大量的人圈在工廠內,顯示了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和擴大。然而,分工的強烈專業化阻礙了人的全面發展,它會讓人們長時間甚至一輩子都綁定在某一專業、技能上,這就會使人的其他興趣或者技能得不到展現,造成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出現失衡的后果。這就要求我們要把舊的分工給拋棄掉,實行合理的分工,使得物盡其用、人盡其責,每個人都能夠到最適合自己的地方發展,這樣就可以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進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
(四)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接受良好的教育
人們從幼年時代就會接受教育,這幾乎是約定俗成的事情,良好的教育會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這一點毋庸置疑。教育最首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人對于自我的超越首先是在意識精神領域,然后才影響和體現到現實世界,成為指導現實世界的方法論。
(五)人全面發展實現的必要條件是社會關系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只要是生活在現實的人他就不能脫離社會、時代而存在,所以我們在這里討論人的全面發展,就不得不去考慮當時的人所處的時代。人要想發展必須得在社會里發展,這就要求人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擴大社會關系。
三、人的全面發展何以存在
人的全面發展何以存在?這里所講的存在是指意義。
(一)人的全面發展有助于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社會的發展使得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人們可以從事精神活動的場所變得多了,有助于人們的發展。人們的個性都得到了發展就會在這個社會的大環境里施展拳腳,或經商或從政或致力于農業,反過來促進社會的發展,進而起到大力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的效果。
(二)人的全面發展有助于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人的全面發展得益于教育的發展,在教育的催動下,人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這個時候人們會很容易的意識到人與自然的正確關系應該是愛護大自然,現在的小朋友都知道人類應該愛護大自然,畢竟地球只有一個。大自然給我們提供棲息地和各種能源,我們就應該善待她,這是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
綜上所述,人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理論,它更是一個實踐活動,是一項亟待實行的政策。社會的發展不能以GDP為唯一標準,還應該要注重精神財富的創造,人的全面發展的能力,我們應當通過教育等方式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為人們的全面發展添磚加瓦。反過來,人們得到了全面發展,又會進而回報社會,促進社會的進步,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6]薛江:《論人的全面發展的內涵》[ J]《理論學習》200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