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雁嫦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貧困生資助工作形式也發生很大轉變,做好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管理能夠解決貧困生物質需求,并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這方面高校還應該加強扶持工作,重視貧困學生的素質培養。
【關鍵詞】學生資助;資助方式;經濟困難;學生素質
隨著我國高校大學生人數的不斷激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人數也不斷上升,伴隨而來的是這部分學生群體在學業、人際交往及就業等方面的問題不斷凸顯,受到黨和政府、高校以及社會各個層面的極大關注。因此,創新資助育人的理論與實踐途徑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健康成長,促進社會穩定、校園和諧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一、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意義
我國高校資助體系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僅給家庭經濟貧困的大學生提供了繼續深造的物質保障,實現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公平。在馬克思的人全面發展思想中,高校資助體系的建立,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物質生活,還要對其進行能力輔助和精神激勵,滿足家庭經濟貧困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從根本上幫助其解決困難。與傳統的高校資助育人模式不同,高校發展性資助育人模式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理念,在保障學生物質生活的基礎上,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要發展方向,最終在促進學生學業發展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能力和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幫助學生成功、成就事業的目的;另一方面,從資助的性質上來看,通過發展性資助模式,經濟資助已全面發展為育人資金,高??梢愿鶕W生的成長規律,將人力、財力和物力運用到更加貼切的需求中,使其真正滲透于高校家庭經濟貧困學生的發展過程中[1]。
二、學生資助工作的核心內容
高校對于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核心在于資金真正援助給家境貧困的學生,當今我國大部分高校判斷學生是否貧困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填寫的家庭經濟情況報表,而信息的真實性問題一直困擾著高校的認證機構,學生家庭所在地,家庭的經濟收入狀況等因素都會對高校認證機構造成影響,無法實施對貧困學生的標準統一化。通過以往對貧困學生進行認證的數據顯示,要想獲得學生家庭情況的真實信息,家訪的方式效率是最高的,但是由于進行家訪的成本過高,高校無法對所有的貧困學生進行全面開展家訪,所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校應當盡可能多的對貧困學生進行抽樣家訪,同時,對于學生在校內的消費情況進行記錄,確保班級內同學間相互評議的功能,增加高校扶貧工作的準確性,確保貧困學生的教育公平性。
三、拓寬學生資助工作方式提高經濟困難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貧困生認定工作和動態管理
應出臺更加明確和操作性強的認定標準,在進行認定之前,應深入了解情況,有條件時甚至可以開展實地調查和走訪,也可以與當地政府和民政部民取得聯系,地方在開具貧困生證明的時候必須進入資助系統,按照系統統一的格式進行填寫,經辦人要寫清楚貧困的基本要素,并實行倒查機制,以確保貧困生信息的準確性。學校負責學生在校表現情況的基本審核,最終給予貧困檔次的認定。在認定過程中既能有標準可遵循,又能根據掌握的情況靈活處理,避免工作簡單化。認定工作結束后,適時對貧困生進行追蹤調查,掌握貧困生的各種信息,包括經濟情況的變化、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及時更新和完善貧困生信息,以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二)構建互通互享的新時代高校數據化學生資助工作平臺
首先,加強數據化學生資助工作平臺建設,全面推進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信息化,構建資助工作信息化平臺和資助育人信息化平臺。其次,加強頂層設計,建立跨部門、跨院系的大數據共享云平臺,實現高校資助工作平臺數據和校內各部門(院系)平臺數據的有效調取和對接。再次,推動高校學生資助工作平臺和地方相關政府部門工作平臺數據的無縫對接,建立和優化貧困學生動態監測、識別大數據平臺。最后,打通高校、社會相關組織、銀行等數據對接渠道的“最后一公里路”,實現互通、互享的數據化工作平臺[2]。
(三)提高學生在校鍛煉機會,加大支持就業的力度
大部分貧困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板,導致其相比其他學生就業更困難些。學校應提供更多機會與平臺給這部分學生,提升他們的就業能力。第一,在招聘學生時,可提供一定比例崗位,側重考慮貧困生,讓更多貧困生有機會提高鍛煉工作能力。第二,舉辦實用性面試或演講比賽,鼓勵更多貧困生參加此類比賽,以此鍛煉口才與膽量。第三,國家與學校要加大扶持貧困學生就業與創業。可以開辟創業貸款綠色通道、求職考試來回路費報銷等,減輕貧困生在就業過程的經濟壓力。
(四)拓寬貧困學生認定渠道
在最近幾年高校的貧困認證工作中,學校不再以學生填寫的家庭情況調查表作為最主要的認證依據,拓寬對于貧困學生的認證渠道,如對進行貧困補助申請的學生進行實地走訪,并通過同學之間互相評議對學生的貧困狀況進行認證,同時采用對學生消費記錄的分析作為認證工作的輔助手段。通過多種方式確保高校對貧困學生資助工作的準確性,一旦有弄虛作假的情況發生,立刻取消高校對該學生的補助,并在年級進行通報批評處理。比如:班級評議是對貧困學生進行認證的重要依據,相對于傳統的投票模式,近幾年來,大多數高校會讓同學們在貧困補助申請人回避的情況下,讓熟悉申請人的同學和其他同學進行申請人的經濟狀況評議,綜合同學意見進行投票[3]。
(五)貼近學生,完善服務的拓展機制
在發展性資助育人的過程中,應充從以下三方面,貼近學生,以完善服務的拓展機制。首先,面向學生進行政策宣傳,尤其是在學生入學前、報到時、入學教育時,進行有針對性的發展性資助教學教育,務必使得每一個學生了解到政策的相關內容;其次,要努力搭建一個良好的服務平臺,如成立事務服務中心,并設立勤工助學等助學崗位,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時間,開展社團活動,組織社會實踐等形式,使得學生在實踐鍛煉的過程中,不斷拓展其綜合素質;最后,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媒體平臺,提高發展性資助的科學化、規范化和信息化水平,以提升發展性資助育人的質量。
(六)大力推進精準資助
學校和社會對貧困生的資助,包含了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也包含了對他們的期望。應該將資助與誠信感恩教育結合起來,增強學生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將誠信與自身的發展聯系起來,將感恩與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起來,將社會支持與回報社會結合起來。在獲得資助和幫扶的同時,更要在回報社會的過程中塑造健全的人格,盡可能的為這些學生提供一些參加公益的平臺,如參加志愿活動、公益活動和愛心傳遞活動,使他們通過奉獻得到升華。
四、結語
總而言之,做好高校貧困學生貧困資助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學生等多方面做出努力。高校貧困學生的素質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的發展,同時也影響著一批同齡人的成長。長期來看,高校應高度重視貧困學生的素質培養工作,同時也應積極探索更科學和人性化的資助體系,擴寬學生資助工作方式,在多方努力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宏雷,閆新華.北京高校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15):268-269+278.
[2]李洪霞.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精準資助政策體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4):23-24+27.
[3]呂思菁.高校自治背景下貧困資助政策體系的問題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