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巖剛
【摘 要】高校教育要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斷加強對學生思想引領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是教育的根本保證。針對“00”后大學生群體,如何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建設思想引領的路徑,讓實踐育人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產生潤物無聲的作用便尤為重要。
【關鍵詞】實踐育人;思想引領;路徑
立德樹人是高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其中思想引領便是引導學生不斷發展的德之所在,在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都要嚴把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在新時代壯闊發展的大背景下,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培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實踐育人在思想引領中的重要意義
新時代下,“00”后學生正步入大學舞臺,并將很快成為大學校園的主要群體,“00”后學生成長在我國發展的黃金時代,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家庭成長環境造就了他們獨特的身心發展規律與思想特點,思維活躍、自我意識較強、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理想信念教育接受性差等已經成為一個相對普遍的現狀。加之隨著“4G”、“5G”時代的到來,信息的獲取方便無比,在充斥著各類信息的網絡環境下,各類多變復雜的信息更容易對他們產生價值觀上的誤導。新形勢下高校應該采用貼合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發展規律的舉措,提升思想引領的創新性與吸引力。新時代要牢固堅守高校意識形態主陣地,采取全體學生可以親身組織、親身參與進來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在參與中去成長,在行動中去不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育人過程中潤物無聲。
二、以實踐育人促進思想引領的建設路徑
(一)建設實踐育人共同體
實踐育人是高校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更是在實際生活中去引領學生思想進步的重要舉措。所以應加強實踐育人合作基地的依托共建,深化校地合作,促進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
在共建機制上,加強對本地紅色資源的利用,加強與紅色教育基地建立育人共同體,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在育人過程中既要加強對學生思想理論的教育引領,更要注重強化學生在實踐中的感悟,引導學生在服務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歷練中培養感恩進取的奮斗精神。
在實踐育人共同體的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強對當地教育資源的探索,加強共建合作形式的創新,打造實踐育人共同體的長效機制。以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加強實踐育人活動在學生群體中的吸引力,針對“00”后學生的特點,不斷鞏固實踐育人過程對學生內心的引領。
(二)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走入專業課的課堂,但還是以教師講述為主要的授課方式。以教師為主的講授方式一方面還是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興趣,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另一方面也無法讓學生全過程參與其中,便導致了學生與思想引領過程的距離感,造成思政教育親和力的下降。
思想政治教育與理想信念引領首先就是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的激情與活力,以學生為主體打造思想引領品牌實踐育人活動,讓學生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全程組織、全程參與,在實踐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促進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的深度融合,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用理想的激情去詮釋理想信念的不斷成長。
(三)培育文化自信踐行者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高校師生是中國先進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面對網絡亂象的叢生,新時代的文化自信離不開對學生思想的引領。提升校園文化氛圍,不斷豐富校園實踐活動,占領網絡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針對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時事政治開展富有實效的各類實踐活動,通過實地研究、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方式不斷去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從而服務社會關心社會發展,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不斷加強學生自身對文化自信的傳播力。
同時充分加強對實踐育人共同體的開辟,通過與實踐基地的資源整合,加強對黨的優良傳統的傳承教育,通過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對中國精神的不斷追隨。在實踐過程中,引領學生宣傳傳統文化,學習革命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以踏實的干勁做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傳播者。
三、以實踐育人促進思想引領的平臺搭建
(一)理論研究平臺
實踐育人過程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領,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堅定理想信念。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便是整個實踐過程的重要保證。在理論教育過程中,要堅持理論知識使用性的主體地位,通過指導教師的共同學習、共同商討、召開學生意見征求會等多種方式確定理論教學大綱,并且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并根據實踐過程不斷調整完善。
實踐育人過程指導老師的理論水平與實踐指導能力對育人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組織、實施工作可以高效有序的開展,必須加強實踐育人過程理論平臺的搭建。不斷促進指導教師理論素質的提升。同時通過開展學生群體調研、問卷調查等方式不斷了解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所需的知識,幫助學生提高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保證指導過程中的實用性、科學性。
(二)黨團引領平臺
堅持黨對實踐育人的全過程領導是不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根本保障,為實踐過程指明方向。同時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黨支部帶動團支部、通過團支部帶動全體學生的方式不斷促進實踐育人活動的延伸。
同時,各團支部要充分發揮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高校基層團支部要充分發揮自身組織優勢與實踐優勢,在黨的理論方針指導下創新性地運用貼近高校大學生實際的方式方法,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讓全體同學感受到關懷、尊重,讓所有學生都有切身的參與感,保障實踐育人過程中的思想政治引領落實,在實踐活動中積極邀請任課教師、專家、優秀實踐團隊對自身進行指導。
(三)骨干培訓平臺
不斷增強實踐育人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感,發揮學生骨干的引領示范作用,整合學院、學校資源,增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通過開展團支書培訓班、大學生骨干培訓班、學生干部素質拓展等一系列活動,打造一支高效的工作團隊,建設實踐育人過程學生骨干凝聚、服務體系,不斷增強學生實踐過程中思想建設的領頭人作用。
同時,不斷加強學生骨干實踐活動策劃組織能力的培訓,通過對學生骨干的指導,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如學術文化月、暑期實踐行、讀書文化月、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亮明團員身份等,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在自我策劃、自我組織、自我參加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素質與責任感。
四、結語
高校實踐育人活動具有發揮青年熱情與活力的優勢,可以面向新時代的學生實踐活動提出很多貼近學生實際的方案,在整合校地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黨團引領效果,在實踐育人過程中打造更多內容豐富、形式引人、組織有力的特色實踐基地,不斷提升實踐育人在高校學生思想引領過程中的切實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宏達,許亨洪.我國高校實踐育人共同體建設的內涵、問題及對策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5).
[2]王洪新.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培育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8):85-86.
[3]譚貽群,鄭新瑜.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挑戰與對策研究[J].共產黨員(河北),2016(3):38-39.
[4]吳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