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軍 陳靈芝
摘? 要:彝族族系系屬氐羌系,語言系屬藏緬語族。彝族祭祀文化與歷史文化密切相關,自始至終與體育活動緊密相連,進而形成了今天異彩紛呈的傳統體育項目。本文通過對彝族祭祀與傳統體育歷史文化的關系分析,探尋彝族祭祀活動中傳統體育的歷史源流,具體從彝族祭祀節日“火把節”、彝族圖騰崇拜、彝族祭祀相關農耕文化、彝族祭祖及生活相關祭祀活動幾個方面分析彝族祭祀與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從而為彝族相關傳統體育傳承和發展提供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彝族祭祀? 彝族傳統體育? 傳承? 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3(c)-0218-03
Abstract: The Yi family belongs to the Di Qiang family and the language family belongs to the Tibetan-Burmese language family. The Yi people's sacrificial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orts activities from beginning to the end, thus forming today's splendid traditional spor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nalyse the Yi nationa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acrifice and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raditional sports,and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raditional sports in Yi sacrificial activities is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 sacrifice an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Yi sacrificial Festival "Torch Festival", "Yi totem worship", "Yi sacrificial related farming culture", "Yi sacrificial ancestors" and life-related sacrificial activities. Therefore, it can provide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related to the Yi nationality.
Key Words: Yi sacrifice; Yi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1? 彝族祭祀與彝族傳統體育歷史文化的關系分析
在中國歷史中,祭祀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與舞蹈、體育緊密相連,與逐漸形成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中秋節等也密不可分,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諸多傳統體育項目,如賽龍舟紀念屈原,二月二龍抬頭舞龍活動。彝族也不例外,彝族族系系屬氐羌系,語言系屬藏緬語族,在中國歷史中,其祖先歷經不同的歷史時代發展成為今天的彝族,其中主要時期當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以及近現當代等不同時期。在漫長的歷史過程當中,彝族通過與其它不同民族的融合與發展,經歷戰爭,生產生活,形成本民族的獨有的傳統文化,有著本民族的價值觀、宗教、祭祀等不同文化,彝族祭祀文化與歷史文化密切相關,自始至終與體育活動緊密相連,進而形成了今天異彩紛呈的傳統體育項目。
彝族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節日文化和宗教禮儀,在祭祀、宗教、戰爭、農桑等不同方面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傳統節日以及相關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宗教、戰爭、農桑等文化大多與祭祀有關,比如彝族阿細跳月、大刀舞、老虎笙等。
2? 彝族祭祀活動中傳統體育發展的歷史源流
從體育學視角對彝族祭祀活動中傳統體育的發展進行分析,目的是了解彝族祭祀活動的發展源流及其歷史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了解彝族祭祀活動中傳統體育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背景,中國彝族祭祀活動中的傳統體育活動之所以可以存在并發展到現在,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中國特色以及其發展機制,是一個系統存在及發展的過程。彝族祭祀活動中的傳統體育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與原始宗教、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巫儀以及史詩發展、彝族畢摩文學、彝族家支發展等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式在這種不斷融合與交流過程中,才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彝族傳統體育文化活動,并得以傳承,只有在彝族文化背景下研究今天所存在的彝族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活態傳承,才能承繼歷史,既往開來,不失其本源,并得以更好地發展。
3? 彝族祭祀活動與彝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彝族祭祀活動中與彝族的歷史密切相關,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與彝族的圖騰崇拜、與母系氏族社會的發展歷史是分不開的,圖騰崇拜,如虎圖騰,是與狼圖騰等類似,都是一個民族的崇拜,都與不同的節日文化是分不開的,如祭天、祭水、祭祖等,祭天與神話等有關,如昆明祿勸有些地方會跳起“羅婺鼓舞”,如“煙盒舞、虎舞、大刀舞”等;祭水,與彝族進入農耕社會后的農耕生活有關;祭祖時候的祭祀上會形成射弩、摔跤等不同的傳統體育活動,這些活動甚至與漢文化的影響有關,在發展過程中,就逐漸形成了今天在不同方面(祭祀節日、圖騰崇拜、農耕文化、日常生活等)祭祀活動中所形成的不同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這就說明彝族祭祀相關活動中形成了不同的彝族傳統體育,這些活動的產生與發展是與祭祀活動密不可分的。
3.1 彝族祭祀節日“火把節”與彝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關于火把節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該種說法認為,火把節在于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類似于除舊歲,祈求新年一樣。這種說法的來源是南詔兼并五詔時候,“誘至一室,圍而焚之”內有一詔,他的妻子勸他不要去,不聽,隨以手鐲相認,“夷人哀之,每歲屆期,集火把以吊之,隨成俗”。火把節的主要民族為彝族等民族,彝族火把節主要在農歷六月下旬,現在多數地區定位火把節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這一天。且勿論火把節的來源如何,火把節的活動中有各種搏斗表演活動,是傳統體育傳承發展的良好載體。火把節期間有“火”祭祀等系列活動,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火把節期間以及平時的旅游表演過程中,仍然有畢摩祭天的活動,有專門的人員舉行相關的祭祀活動,這期間還有民族傳統體育表演,主要有摔跤、賽馬、打陀螺、舞龍、斗牛、斗雞、斗羊等活動,舞蹈主要有“左腳舞、達體舞、朵洛荷舞”等,隨著現代社會東西方文化的的交流,“火把節”節中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之外,也有了新的方式,比如輪滑,體育舞蹈等一些活動,呈現出火把節傳統體育與現代體育的融合發展。
3.2 彝族圖騰崇拜與彝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云南省楚雄彝族是崇拜虎的民族,虎是該地區民族崇拜的標志性圖騰,每年都要舉辦虎文化節,以虎為圖騰的活動有“老虎笙”等彝族原生態民俗歌舞,該種祭祀活動與虎結緣,“虎舞”也逐漸形成一種祭祀活動,現代社會在“虎”文化節中,每年都要進行與民族傳統相關的各種活動,如虎舞、舞龍舞獅、彝族左腳舞等,這些活動進一步促進了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交相融合,這些以圖騰崇拜的祭祀活動而演變成的“虎文化節”也帶動了很多傳統體育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民族傳統體育的演變以及與時代的融合。
3.3 彝族祭祀相關農耕文化與彝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有彝文經典《查姆》、創世史詩《梅噶》,等在這些彝族彝文經典以及史詩中都反映了彝族先民進行生產生活耕種以及日常生活的一些發展狀況,彝族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另外有不少的傳說,相傳諸葛亮七擒孟獲之后,彝族人民為了紀念漢族和彝族的團結,每年都要在火把節期間進行大刀舞活動,來紀念彝族和漢族的團結友好,彝族祭祀相關農耕文化與民族傳統體育緊密聯系,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在當時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人民對自然認識非常有限的條件下,農耕之余,人們為了祈求上蒼帶來好的收成,為了祈求風調雨順,都會進行與農耕相關的祭祀活動,這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何挖掘與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如射弩等,進行加工、創編,進而納入大中小學校進行體育練習,是彝族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途徑。
3.4 彝族祭祖、生活相關祭祀活動與彝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
云南楚雄彝族的普通百姓的祭祖過程中,都會帶上祭品,全家人一起到墳前祭祖,以表達哀思之情,婚喪嫁娶中的相關祭祀活動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生活中,有很多與祭祀相關的活動,有些為了驅邪祈福,如大理彝族的“啞神節”,云南彌勒縣的彝族阿細人每年初二初三都會舉辦祭火活動,以求人畜興旺,楚雄彝族有些地區如在蓋房上梁之前會選取吉日,跳起舞蹈,祭祀,以求得圓滿,這些祭祀活動中形成了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 如楚雄彝族南華縣“羊皮舞”,黔西北地區的“鈴鐺舞”,還有些與祭祀山神有關,在滇南彝族地區,至今仍有山石和神林合拜的習俗,另外還有些與祭天祈雨有關,如云南省易門縣的舞龍會。這些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與歷史源流一脈相承,我們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開發出來,為全民健身及豐富人們文化生活提供有效方法和途徑,
4? 彝族祭祀相關民族傳統體育傳承發展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4.1 祭祀相關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在傳承發展過程中,應摒棄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因素,始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人民文化生活,提高人民體質,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貢獻自己的力量,陶冶人民的精神生活。
4.2 弘揚彝族體育文化,加強彝族傳統體育認同及宣傳
彝族傳統體育作為彝族文化的良好載體之一,與彝族服飾文化、彝族飲食文化、舞蹈文化等融為一體,應加強彝族傳統體育的宣傳,從而使更多的彝族傳統體育得以開展,如彝族左腳舞、彝族陀螺等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更好地為外界認知,并與彝族服飾文化一起走出去。彝族地區位于西南有力位置云貴川等地,輻射南亞、東南亞地區,國家交流逐漸增多,也對于西南地區對外國際交流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借鑒和移植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經驗和特色,加強彝族傳統體育宣傳,才能更好地實現彝族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與發展,比如,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過程中,舞龍舞獅、龍舟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發展迅速,深受國內同胞及國外朋友的喜愛,現在已經每年舉辦相當規模的比賽和文化活動,并已經能夠走出國外,也受到國外朋友的歡迎,如何借鑒舞龍舞獅、龍舟等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經驗,將彝族傳統體育活動推出去,如何加強彝族傳統體育宣傳,讓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愛,是彝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方面。
4.3 加強彝族民族傳統體育隊伍建設,儲備更多彝族傳統體育后備人才
彝族傳統體育活動眾多,但是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彝族傳統體育與西方體育相比,有其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如受到越來越多現代西方體育如籃球、足球、排球、攀巖等項目的沖擊,年輕人更多去發達地區和城市打工,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才逐漸流失,這就需要在樹立民族體育自信心,弘揚民族傳統體育的同時,更多的加強民族傳統體育隊伍的建設,儲備更多的民族傳統體育后備人才,從而為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提供人力支持。
4.4 加強彝族傳統體育競賽及展演,促進彝族傳統體育競技性及觀賞性
加強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競賽,就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彝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中來,體會到彝族傳統體育現代競技性的快樂,從而帶動更多的人觀賞彝族傳統體育活動,并提高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趣味性。另外,應加強彝族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展演,使彝族傳統體育擁有更多的生存及發展空間,擴大其經濟及應用價值,從而不會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也能帶動旅游,發展經濟,為地方發展及新農村建設等服務,改善人民生活。
4.5 整合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各民族傳統體育共同發展
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豐富,彝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應該與其他民族傳統體育相互交流、借鑒、吸取傳統體育發展優勢地區及項目,實現彝族民族傳統體育傳承與發展多元化,互惠互贏,協同發展。
4.6 豐富彝族傳統體育傳播途徑,對外傳播手段應該多元化
彝族傳統體育如鼓舞等主要多見于民族傳統體育盛會,如彝族“火把節”等節日活動及其他祭祀相關活動中,在平時的日常生活過程中只是有一些舞蹈類項目更多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應豐富彝族傳統體育的傳播途徑,對外傳播途徑也應該多元化。例如,在云貴川等彝族聚居區學校教育過程中,逐漸加大彝族傳統體育在體育活動中的宣傳和應用,由于彝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相當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所以可以讓更多的傳統體育項目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走進更多的大中小學校,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了解彝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魅力,從而提高參與興趣,在參與過程中,更好地提高身體健康,并娛樂身心。
參考文獻
[1] 王叔武.云南古佚書鈔合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6.
[2] 張昌山.云南文化讀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
[3] 李忠吉,黃幼昆,陳九彬.楚雄歷史文化探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4] 劉祖鑫,楊甫旺.傳統與文化——文山苗族婚俗調查[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4,19(2):48-51.
[5] 楊甫旺,劉祖鑫.云南雙柏小麥地沖彝族跳虎節歷史文化考察[J].柳州師專學報,2003,18(3):101-105.
[6] 錢波,何紹芬.試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彝族文化價值觀的引領[J].文山學院學報,2018,31(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