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穎
摘? 要:目前,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著生涯意識薄弱且咨詢意識不強的情況,導致其目標定位不清晰、能力發展不聚焦、就業缺乏動力等。該文以理工科學生為例,通過個人、教師、家庭、高校等不同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高校和教師層面的應對策略,幫助大學生理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并培養主動咨詢的意識,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自我成長和管理。
關鍵詞:大學生? 生涯意識? 咨詢意識? 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72-02
目前,高校大學生存在生涯意識弱的同學,主要表現為生涯意識薄弱且咨詢意識不強,對未來發展考慮較少,理想目標定位不清晰,能力發展不聚焦,行動力差,能力提升較少,且優勢不突出,容易造成就業沒動力、沒信心或者就業迷茫、亂投簡歷、不會選擇、后悔違約等情況。
1? 生涯意識和咨詢意識薄弱的原因分析
根據理工科專業背景特點,以及從大一到大四貫穿延續的實際工作情況,關于學生生涯意識和咨詢意識不強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
(1)個人規劃較少。進入大學后,大一學生主要是培養良好的個人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習慣,才能引導學生考慮個人規劃和未來發展。有些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成長,個人思考能力薄弱,低年級時不考慮畢業發展方向,高年級時不考慮求職目標定位,只根據各個教學環節的任務,完成目標作業,缺乏主動性,很難形成完整且獨立的個人價值觀。
(2)教師引導欠缺。目前各高校均執行大類招生政策,但是專業教師在課堂對各專業領域發展的趨勢滲透較少,各專業普遍在專業分流(筆者學院專業分流在大二下學期)前夕才進行講解宣傳,導致學生前兩年對專業意識模糊,缺乏專業的強烈歸屬感,不確定未來自己會分流到哪個專業,大量時間要先了解各個專業是學什么的,才有時間考慮自己想去并且能去學什么專業,最后才能思考自己將來向什么領域發展。
(3)家長認識不足。有些學生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沒有灌輸給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并且未將就業壓力及時滲透給學生,反而讓學生早有心理底線,知道家中會幫助就業,造成學生本人在校期間不提前思考,也不積極準備。
(4)心理不夠成熟。學生在校期間會參加各類實習實踐,鍛煉能力,但是會存在失敗經歷,有些學生抗打擊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強。從在校期間的鍛煉到就業季找工作或者咨詢指導,這種抗壓能力和心理成熟程度始終貫穿,承受能力不強可能導致學生不再思考生涯發展或者不敢咨詢。
(5)宣傳方式單一。筆者學校主要通過開設課程《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向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近兩年增加了團輔、社團、培訓等形式,積極上進的學生能夠了解參與,但是大量普通學生并未全面獲悉。因為活動方式和宣傳程度還未達到全面覆蓋所有學生,導致學生了解人數較少,參與活動或者受益收獲未能廣泛宣傳到普通學生群體中。
(6)關注過程不連續。該校免費提供職業咨詢,學生參加后有當次記錄表,但是若學生不再次咨詢,咨詢師無法做到持續追蹤,關注過程和反饋不連續,效果大打折扣。輔導員連續關注學生,但主要集中在日常學習和心理狀態,很少對生涯意識進行跟蹤關注,也很難實現對全體學生的生涯意識進行持續反饋。因此,導致咨詢效果不理想,不足以讓學生形成“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
2? 提高大學生生涯意識的應對策略
培養大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因循守舊,需要發揮不同角色,分階段完成目標。在以上眾多原因中,高校和教師層面目前能應對的策略如下。
2.1 加強生涯意識教育,發揮兩個課堂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可根據啟蒙階段、強化階段和升華階段,分別設定教學目標,將生涯教育的喚醒、探索和引導,滲透到各年級學生群體,并且最好是連續帶班,教學計劃和效果更好。除了抓住第一課堂,也可以開發一些形式有趣、互動性強、容易理解的活動,利用第二課堂繼續培養。
同時,學校要積極幫助學生客觀了解行業和學科發展前景,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情。在各學院專業教師課堂滲透的基礎上,學校可以邀請專家進校開展主題討論,與學生分享當前國家發展形勢下各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拓寬學生專業視野。
2.2 搭建能力提升平臺,展現社團基地作用
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單純指某一項技能、能力,而是學生多種能力的集合,包括學習能力、思想能力、實踐能力、應聘能力和適應能力等。想提升學生未來服務社會的能力,需要抓好校園成長和校外實踐兩個平臺。
校園課外成長平臺主要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的校園各類活動,包括社團組織、文體活動、學科競賽、創新創業活動等。注重價值觀引導和實踐能力提升,提高活動的持續影響性和教育性,避免“參與時很受益,參與后忘干凈”的虛假繁榮現象。
校外實習實踐平臺對用人單位和在校生是雙贏的平臺,學校要加強校企人才合作,積極建立學生實習基地,搭建校企學生科研合作平臺,幫助學生了解工作需求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習的目的性和主動性。專業實習基地應該適時的更新并提高實習基地的環境質量和教育內容,將生涯意識融入在各階段的認知實習、生產實習和專業實習。現在很多大三學生意識到實習重要性,愿意利用假期實習,但是缺乏專業相關度高且單位質量高的崗位機會,學校可以考慮組織“實習生大型雙選會”,讓更多的學生找到實習機會,提前增強就業意識,并且帶動畢業季就業。
2.3 注重反饋調整,鞏固宣傳咨詢滿意度
通過反饋與調整,加強咨詢效果和能力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群體對咨詢意識的滿意度和需求度。反饋干預是鞏固并提高績效的有力措施,因此,需要引導學生做好反饋與調整,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其生涯意識的發展。指導學生定期進行自我總結,澄清自己的發展目標,反思自己的階段表現、成果及不足。可以設計一些自我評價體系或者個人成長檔案,讓學生分階段填寫反饋,從而對自己重新審視和定位,并且實現連續跟蹤。
根據學生自我評價的總結反思,做出積極的行動調整和努力,幫助學生確立更合理的職業目標,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制定更加詳細的行動計劃并確保能夠積極付出努力。通過咨詢效果的整體提升,擴大宣傳途徑,以多元化方式融入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生涯意識與咨詢意識。
參考文獻
[1] 陳璐,蔡寒菁.基于就業能力提升的當代大學生生涯輔導路徑研究——以S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4):12-14.
[2] 周莉.大學生職業生涯意識培養研究[J].現代營銷,2018(2):135.
[3] 尹兆華.基于大學生能力和意識同步發展的生涯輔導策略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17(6):109-113.
[4] 杜英.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培養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