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棉勇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逐年增長。由于人們過度開發土地資源、排放廢水廢物、過度開采等行為,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作為全世界賴以生存的場所,是一個國家永葆青春活動的不竭之源。生態環境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發展的好壞。目前,全球大范圍變暖、極端氣候頻發、厄爾尼諾現象屢見不鮮等,這些都是人與自然沒有實現和諧共生的表現。傳統的毀林開荒、刀耕火種等以破壞生態環境來謀求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被人們所排斥。只有積極協調生態環境與經濟增長兩者之間的關系,才是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林業生態;修復現狀與對策;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作為人們維系生存的美好家園,是推動人類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維系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為了保證人類生存環境,推動國家發展,林業作為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發展與經濟建設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至今,已有四十年之久。無論是生態環境建設,還是經濟增長方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環保意識不斷加強,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越來越注重環境的保護與修復。目前,我國除了高度重視林業自身的發展外,也將林業的修復列為新時代背景下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在本文中,筆者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并結合自身看法,總結了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推廣林業生態修復的必要性,并在最后闡述了關于解決林業生態修復問題的幾點對策。以供廣大學者參考。
一、我國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人口的過度增長,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近年來我國在林業發展方面格外重視。就目前來看,截至2018年,我國森林覆蓋率為21.66%,接近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但由于我國是人口大國,人均森林面積與人均木材儲備量卻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甚遠。另外,我國在林業領域的發展較晚,關于林業的制度不夠完善,相關政策也相對較少,造成我國林業的發展緩慢,與發達國家的林業水平還存在較大差異。而且,近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人們對資源的索取與破壞加深,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業的發展。
二、推廣林業生態修復的必要性
1.推動可持續發展
林業能夠為人們提供飾品、燃料、木材、家具等生活必需品,同時也是凈化空氣、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多樣性以及推動農業發展的重要保障。林業在人類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埃及與古巴比倫的衰亡,我們不難看出,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生態環境建設密不可分,而森林的極速消失會加速國家的衰亡。因此,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保護林業對維系社會與經濟發展尤為重要。
2.與農業聯動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都在對農業經濟結構進行大力調整。在結構調整中,林業的發展和修復成了重要內容。緊抓林業的建設能夠改善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林業的修復與發展能夠發揮防風固沙、改善農業種植條件、保持水土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穩定。此外,有關部門還可以出臺相關政策,積極鼓勵農民因地制宜的發展林業種植。通過經營商品林,提高農民收入。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林業的聯動作用,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觀光旅游業等相關產業,全方位,有布局的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3.降低自然災害發生率
對林業實施修復與發展對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松花江和嫩江等多地時常遭受特大洪水災害。受災期間,雨量大且相對集中,陰雨天持續時間長,并沒有留給自然環境足夠的緩沖時間,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平衡,對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造成威脅。針對這種情況,若積極地采取生物工程措施,對生態環境進行綜合保護與治理,對提高自然環境的抗災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通過對林業的修復與發展,能夠緩解水土流失的現象,提高土壤的穩定性,進而降低防范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發生率,保證農業生產的安全性。
三、解決林業生態修復問題的對策
1.積極利用先進科技手段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高科技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的發展中。而高科技的運用同樣可以推動林業修復的發展。相關人員在對林業進行生態化修復時,可以與先進技術相結合,將科學的管理方式作為林業修復的重要手段。在林業修復時,充分結合科學技術手段,利用新技術新方法提高林業修復的效率與質量。推動林業修復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有機統一,進而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優化林業產業結構的升級
在對林業進行修復時,除了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還要配合林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促進林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在進行林業的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時,要注重改變原有的資源利用方式,以創新的環境和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林業的資源利用。通過正確方向的優化與升級,能夠實現保護生態環境與人類發展兩者之間的和諧統一,有利于為人類創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在對林業進行開發與利用之前,一定要深入基層做好調查工作。及時掌握林產業資源的發展現狀以及林業與其他各產業之間發展關系。通過專業人士對林業的深入分析,指出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升級的正確指導方向。此外,在對林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時,也要注重對新型林的建設。以科學的方法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提高林業的利用效率,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3.提高林業資源的自我修復能力
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工業化進程也不斷加深。因此,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兩者之間的不平衡也越來越明顯。導致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粗放、對環境保護的漠視。若想解決此類問題,相關人員應該明確生態環境未來發展的首要目標,認清環境保護與林業修復兩者之間的關系。要始終統籌兼顧經濟利益與開發自然資源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生態環境的保護,以此保證人類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林業的生態修復是維系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合理的林業生態修復能夠保證人類的長久發展,也是恢復自然環境的重要手段。林業修復過程中,要組織多方人員共同參與,以促進林業的全方位發展。從上級政府到下級林業各個部門,都要積極投入到林業生態修復中,為推動環境發展與生態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李緯 欒偉 孔繁華 關于林業生態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 2007(3):1-2.
[2] 譚三清 廣州市林業生態經濟體系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特區經濟 2007(11):34-35.
[3] 劉青竹 張蘭 淺談林業生態修復的現狀與改進措施[J].中國林業產業 2016(3):18.
[4] 劉明 李樹志 廢棄煤礦資源再利用及生態修復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礦山測量 2016(3):70-72,127.
[5] 龍民一 永勝縣程海湖流域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 2015(4):215-216.
[6] 張小有 黃冰冰 趙銘銘 碳匯林業投資行為的現狀及對策探討——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為例[J].南方林業科學,2016(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