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 楊明利 王維維

【摘要】文章根據國內外藥學實訓基地建設情況,針對目前存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校內實訓室運行不暢、師資隊伍建設滯后三大問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如何進一步在管理上與現代化手段進行結合方面進行思考和探索,對于提升實訓課程在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給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藥學實訓;人才培養模式;建議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7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于連云港醫藥產業需求的獨立學院藥學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2017SJB2126)。
一、前言
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是教師掌握課堂主動權、學生被動接受授課的填鴨式教育,這種模式往往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隨著時代的進步,當前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理念逐漸發生轉變,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等培養模式下所輸出的應用型人才越來越受到重視[1]。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多方位的,不能僅僅依靠教學的某一個環節,而是應該要靠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其中,實訓課程作為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建設的核心[2]。完善實訓基地的建設,提高實訓課程的教學水平,整合利用學校、醫院、企業相關資源,已經勢在必行。
以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為例,自2013年遷址江蘇省連云港市辦學以來,著重建設校內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訓基地,整合周邊院校、學院附屬醫院和國內知名藥企等各方資源,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創造良好條件。相比之前在母體學校南京醫科大學,學生有更多的出去見習和實踐的機會,逐步適應醫院、藥企等用人單位的需求。學院五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
二、目前取得的成績
本專業在教學中,采取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協作互助能力,實現利用實習基地建設深入醫藥企業、藥監部門,充分強調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的的個性化教學。
校內藥學實驗教學中心歷時三年建成,承擔著藥學部藥學、藥物制劑專業學生的藥物分析、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藥劑學、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分子生物學、綜合實訓共十二門實驗課程,以及理學部分析化學實驗的氣相、液相實驗。實驗項目總個數為40余個,年實驗學時數約為87000學時。藥學部實驗中心場地近2000平方米,擁有25個專業實驗室,實驗開出率達到100%。教學條件較以往有大幅度改善,實驗室擁有WATERS液相色譜儀1臺、Agilent液相色譜儀9臺、Agilent氣相色譜儀6臺以及壓片機、溶出儀、電子分析天平、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低速離心機、高速離心機等儀器設備,單價千元以上的儀器有200余臺,實驗儀器設備累計金額超過400萬元,實驗中心有實驗員5人,其中2人具有碩士學位,2人碩士在讀。
校外實訓基地有連云港豪森、康緣等知名藥企,積極打造校企合作平臺,與豪森醫藥集團合作舉辦“豪森班”,至今已有三期學員畢業且多數留在豪森工作,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將連去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建成學生見習基地,帶學生熟悉醫院GCP、臨床藥師、門診藥房、病區藥房、靜脈配置中心及臨床藥學研究相關內容,使學生理解醫院藥學相關工作流程、方法,明確藥學專業在醫院如何做研發和工作創新。在生藥學實訓課程中加入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醫藥博物館的參觀學習,開闊學生視野。
三、目前存在的不足與改進建議
(一)各學科實驗項目有的較為陳舊,需要更新
以往的實驗內容驗證性的居多,各實驗課程有項目重復現象。建議各教研室課程負責教師加強交流和整合,嘗試開設綜合性實驗。以常用實驗項目阿司匹林為例,原料藥的合成→原料藥的結構鑒定→原料藥的質量分析→處方篩選→制劑的制備→制劑的質量分析,整體實驗項目做下來,學生會對藥學和藥物制劑專業內涵有更加直觀且深入的認識,也能對自身擅長哪個環節有所了解,不管是就業還是考研,都能有的放矢。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規范管理
在藥學校內實訓開展過程中,由于涉及一些危化試劑的使用、動物實驗的開設等,對師資隊伍的要求高。目前的教學模式還是理論教師講授和指導學生實驗實訓,以30個人的一個教學班來說,一位教師是無法在有限的實驗學時內指導每組學生進行實驗的,建議專業實驗員和教師同時在實訓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指導,以確保教學質量和實訓安全。
(三)見習之前進行有目的的預習,避免走馬觀花
比如在見習過程中,對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區新引進的自動發藥機,學生沒有任何相關了解和知識儲備,進入醫院藥房,因為藥房正常工作本來就多,見習學生不可逗留過長時間,很多學生對自動發藥機很好奇卻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從何處著手。若能在去見習之前做相關的了解,相信現場學到的更多。同時,建議學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建設模擬藥房,將配藥、發藥作為實訓課程,可以讓學生對醫院藥房、社區藥房等相關工作流程和工作職責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四)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系部每年組織實驗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驗設計的能力。競賽由理論和實驗兩部分組成,實驗部分考核的內容主要是藥品合成、藥物制劑和藥品質量分析。往年都是各部分單獨命題,建議今后嘗試一種藥品從合成路線設計到原料藥結構鑒定、質量分析,到處方設計,進行制劑,再到制劑質量分析的綜合競賽模式。如此一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量又加深了一步。另外,今后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省市級或者國家級的職業技能競賽,開闊眼界,激發學習熱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藥學部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構成了以傳統理論教學為基礎、多種實訓課程為支撐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根據醫院、企業等用人單位對人才能力需求不斷發展變化的趨勢,有針對性地向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無論實訓基地建設還是運行的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如何提高實訓平臺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搭建實訓信息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是我們今后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褚淑貞,茅寧瑩,席曉宇.基于MCTE模型的醫藥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探討[J].藥學教育,2013,29(05):5-8.
[2]勾秋芬.提升高職院校校內實訓資源利用率的實踐研究——以樂山職業技術學院藥學系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7(18):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