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摘要: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思維力是整個智慧的核心,參與、支配著一切智力活動,關系到每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思維力。培養學生的思維應建立在尊重學生思維的基礎和前提上進行,不可越俎代庖否認抹殺學生思維,讓他們成為教師思維的復制品。
關鍵詞:思維;課堂;落地生根
最近聽了兩節公開課,感受頗深。一節注重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影視、音樂、圖片、時政熱點紛紛粉墨登場,教師在此過程中適時提問、引導,師生互動倒是順暢。另一節關注學生的參與,注重合作學習。導學案,小組討論輪番上場,教師也在這個過程中適時提問引導,也使問題得到了基本解決。而我在這看似很成功的背后卻產生了深深的疑慮,兩節課中我聽到最多的導是“請同學們看課本哪一頁”或“在課本找找看,看誰找得快?”或“在課本哪里?把它畫下來”。找到后,老師表揚“很好、很棒、很聰明”。問題的解決并不是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生成的,而且在老師的直接指示下學生翻書、看書,找書,讀書、畫書。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費周章地搞這些虛妄的形式主義的活動呢?倒不如直接拋出問題,讓學生找答案。這樣學生不僅能明確地把握本課的知識點,還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教師而言也能快、準、狠地完成教學任務,避免浪費精力,留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培養學生的思維力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所謂思維力是指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場會有不同的思維力,個人的思維力也會隨著社會發展、閱歷豐富與知識的增加而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不但關注學生的思維,還應為學生思維力的發展提供條件,因此教師應:
一、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
教學氛圍是學生參與教學,展現思維力的重要因素。教師應積極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因為愉悅所以學生不害怕,因為不害怕所以敢說、肯說、愿說。因為愉悅所以喜歡,因為喜歡所以渴望說、主動說、積極說,甚至“亂”說。孩子們的思維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交流,老師也因此得以了解孩子思維狀況,有了引導培養孩子思維的前提和基礎。教師的尊重、親和、包容、欣賞心態及廣博的知識是營造愉悅教學的前提。為此教師應積極提高道德修養同時提升專業知識水平,學生在親師信道前提下更容易也愿意接受教師的引導教誨。
二、尊重學生的各異思維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的思維與其成長環境密切相關,每種思維都有它的來源與理由,我們都應該尊重。對孩子思維的培養是建立在尊重個體思維的基礎上,而不是強行代入。強行代入思維違背了中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人的認知規律,也違背了教育發展規律。它并不是建立在尊重學生個體思維的基礎上,因此很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它的存在要不是過眼云煙,就是浮于表面,很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們經常發現經過幾年的學習培養后,學生原來咋樣還是咋樣,他們的思維力并沒有因為學業的升級而提高,相反還有所下降。有老師經常感嘆高中生的表達寫作能力還不如一些初中生。我想除了家庭、學生的原因外,教師承擔著很大的一部分責任,教師的德行、學識及教學技能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素。如果在教學中不能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思維,而是強行介入甚至取代學生的思維,你完成的只是對課本知識或是中高考知識的生硬搬運,而沒有完成對學生學習能力、自主能力及參與能力的培養。學生長年在這樣培養下就沒有了自主思維的動力,喪失了自主思維的自信,成為了他人思維的奴隸。一個缺乏自主意識和能力的人談何質疑創新、談何改革發展?
三、提高抓捕思維的洞察力
思維各異的課堂是有趣快樂精彩的。孩子們的思維表達也是各行其道的,或活躍高調,或沉悶低調、或語言示意、或肢體暗示,或自信從容、或小心翼翼,忐忑不安,或左顧右盼,或心不在焉……。為此教師應提高課堂的洞察力,善于發現孩子的思維,并積極創造條件讓不同思維進行展示、交流,使各異思維在交流中認同、借鑒、提高,共存、共享,使思維在尊重的基礎上得到人性發展,達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教師可從觀察學生的語言、肢體、小組合作、專注度等上抓捕孩子的思想動態,激發孩子的思維觸發點、發展點,引導孩子積極思維并鼓勵孩子表達,不管孩子以何種方式表達都體現了他的思維力及愿意與你共享交流的傾向和期待你的回應的心態,我們都應好好呵護,慈善引導,而不斷然抹殺,這樣才有力量引導孩子科學、理性、持續發展。
四、提高自身的德行修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立德樹人,先要有與其身分相匹配的素養,否則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的德行修養不但體現一個人的學識,也能展現了一個人的人格魅力,它不但是一個教師永續的發展動力,也是一個國家永續的發展力。它包括一個人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愛之心等。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才會不為外物所困,不為困難所折,有勇往直前的勇氣,戰勝困難的信心,有持之以恒的毅力,自我反思自覺,有求發展求精進的永續動力。有仁愛之心才會尊重不同,允許差異、理解個性、和睦共處,求同存異。才懂欣賞他人,善待他人。對于錯誤的、片面的也能循循善誘,不苛責他人。這樣教師才會真誠地對待課堂,善待學生,挖掘尊重不同的思維,使不同思維在人性的課堂中得以人性交流借鑒融合,學生思維得以人性發展。
結束語:
思維力的發展貫穿于核心素養的發展,無論是學生文化基礎、自主發展能力還是社會參與能力都離不開思維力的發展,它關系到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思維力的同時應遵循思維發展規律,尊重學生已有的思維,在此基礎上以包容、欣賞、善待的心態引導推動孩子思維朝健康、科學、理性發展,從而實現人性教育,達到持續發展目的。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每個孩子的思維都是一座未知寶藏,我們不知道它會給我們帶來什么?所以請不要代入孩子的思維,善待它,也許在未來的某天,我們曾經所不屑或咆哮思維卻給我們帶來了最意想不到的驚喜。
參考文獻:
[1]李華.尊重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課程教育研究. 2017(09)
[2]陳祥春.思維課堂的內涵與策略.中國教師.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