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豪
【摘 要】微課是一種符合新課標對初中生物提出新要求的教學方法,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方面的應用優勢非常明顯,尤其是配合層次化的因材施教教學理念,可以打造個性化的微課程。本文基于初中生物教學,重點就個性化微課程的應用要點及效果進行了探討,希望為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學提供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初中;生物;個性化微課程;教學方法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許多教師常常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生物成績上,忽略了對學生主體能動性的關注。而“微課”的誕生徹底轉變了上述教學理念,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并通過自主學習和探究掌握必要的生物知識,極大提升了生物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順利滲透和應用“微課”教學理念值得深入探討。
1.初中生物個性化微課程及其設計要點
初中生物個性化微課程實際上是基于初中生物課程,開展個性化微課程設計的過程。對于個性化微課程而言,其個性化不僅體現在開展個性化設計微課程的環節,同樣體現在學生個性化選擇微課程資源的過程。通俗來講,個性化微課程實際上就是“微課”教學模式與以生為本的層次化教學法的有效結合。在設計微課程期間,教師要注意綜合考慮“微課程”的內容、形式以及它們之間的連貫性等設計因素,有效結合傳統的教學知識,時刻以學生為課程設置核心,結合學生的實際課程學習情況及邏輯思維發展情況,分成解惑層次、邏輯關系理解層次和拔尖層次三個層次,確保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適合自己的課程切入點,同時,可以適當給予課堂外延伸教學指導。在教師設計個性化微課程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課程學習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需求等實際情況,科學選擇適合自己的微課程資源,在已有的微課程資源庫中自由選擇。如此一來,設計上述個性化微課,可以使師生雙方均滿足個性化課堂內外教育教學的需要。
基于上述個性化課程設計思路,初中生物可以相應地結合生物教學需求,科學地設計個性化微課程,具體設計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環節:
(1)科學地設計微課,教師要深入研究并分解原初中生物課程,結合新課標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和標準,豐富微課程教學的內容。
(2)個性化微課程開發。基于上述個性化微課程設計的基本思路與要點,有效利用各種微課設計素材,教師應綜合收集和整理微課程設計的相關素材,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學習差異性的基礎上,將個性化微課程設計成解惑層次、邏輯關系理解層次和拔尖層次三個層次,之后,針對不同層次的微課程設計層次制定不同的課程內容,確保可以滿足相應層次學生的生物學習需求,這樣才能確保整體個性化微課程開發的質量。
(3)個性化微課程實施,教師要結合實際的生物教學需求,科學地制定個性化課程實施方案,確保個性化微課程不會對正常的課堂教學帶來干擾,而應將其作為輔助傳統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
(4)個性化微課程的應用、評價及完善。為學生分發相關生物教學微視頻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自主學習,并借助教學評價和反思,及時了解個性化微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及時予以修改,避免后續的個性化微課程再次出現這些應用問題。
2.初中生物個性化微課程應用的研究
在明確上述初中生物個性化微課程設計流程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發揮個性化微課程在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果方面的積極作用,生物教師需要注意強化個性化微課程的應用研究,結合初中生物教學的目標和要求,靈活地運用問卷調查、對照實驗、跟蹤檢測等方式開展實踐調查研究,確保可以找出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生物教學策略。基于初中生物教學的需求及個性化微課程的特征,生物教師可將設計的個性化微課程應用于下列課堂教學環節:
(1)巧借個性化微課程,開展課前預習。長期以來,預習一直是初中生物教學的薄弱環節,甚至許多教師完全不會引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影響了后續課堂聽課的效果,傳統課前預習主要要求學生提前瀏覽教材內容,這種預習方式影響了學生課前預習的興趣和效果。而此時,如果科學地編制個性化微課程,可以使學生通過觀察這些微課程課件提前了解一些重要的生物概念,從而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比如:在“生物的遺傳與變異”部分知識教學期間,由于涉及“遺傳”“變異”“基因”等較多生物概念,并且它們之間具有一定聯系,因此,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尤其是容易使學生混淆這些生物概念。此時,教師應該相應設計一個有關動物繁衍的微課視頻,其中需要包含微觀和宏觀兩個環節,并在對應位置處標注相關的生物概念,再配合教師的講解,便可以增加課前預習微視頻資源的趣味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課前預習的興趣,提升課前預習的效果。
(2)巧借個性化微課程,開展課上指導。個性化微課程在初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可以采取教師講解微課程課件等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其中個性化微視頻課程的質量直接關乎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在設計個性化微課程期間,要注意增強微課程視頻課件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具體可將個性化微課程應用于課堂教學的新課導入環節、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環節等。例如:在課上學習“種子的萌芽”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設計個性化微課程課件期間,截取一部分種子發芽的延時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切實體會和掌握種子發芽的整個過程。
(3)巧借個性化微課程,開展課后復習。個性化微課程除了應用于課前預習環節和課上教學指導環節外,還可以將其應用在課后復習環節。相較于傳統的課后復習,如果能利用個性化微課程,那么便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復習。此外,教師除了將課上用的個性化微課程課件分發給學生外,還可以在學生課后復習過程中應用一些針對性微課程教學課件,如:在學習細胞結構時,如果學生很難理解有關的微觀概念,教師除了按照教材上內容安排開展授課外,還可以專門制作顯微鏡下真實細胞的視頻課件,或制作一些相關資料的微視頻課件,引導學生在課下觀察,借此提升學生課下知識復習的效果。
(4)巧借個性化微課程,開展課外拓展。初中生物的課時及教材內容都有限,但生物知識量卻很龐大,因此,為了提升初中生的學習效果,除了課內學習外,教師還要注意拓展課外教學,使課堂內外的教學有效結合,提高生物教學效率,可以借助個性化微課程設計,結合生物教學目標,將拓展性資料單獨制作成統一的個性化課件,之后,在平時課下復習任務不多時,將這些課外拓展性資料發給學生,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這樣可以進一步利用個性化微課程,提升學生生物學習的效果。例如:針對“動物繞道取食”或“種子萌芽環境條件探究”等相關實驗,均可以借助專門的微課課件編制,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主學習,避免耗時過久影響課堂教學開展。
總之,個性化微課程開發是一種符合新課標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新要求的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教師可以在綜合考慮生物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靈活地將個性化微課程應用于課前預習、課上指導、課下復習以及課外拓展,確保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