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莉
摘 要:從利益相關者視角來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的建立、運行和變遷是利益相關者交互行為的結果,應當以利益相關者整體利益增長為目標,而非僅僅形式合理。通過分析政府、犯罪人、受害人、社會公眾和國際社會在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中的利益變化,不難發現合法參與者無不存在著“賠錢賺吆喝”的尷尬。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絕不是簡單地提高保護標準,必須注重平衡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平衡協調本身就是消除負效應的加強保護。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知識產權刑事保護;負效應
中圖分類號:D924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5-0185-02
股東至上理論認為,股東利益最大化是公司經營目標,管理者只有按照股東利益行使控制權才是公司治理的有效保證。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股東在公司中地位逐漸弱化,其他利益相關者日益成為公司價值創造主要推動力量。任何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公司治理應當綜合平衡各方利益,追求整體利益增長。將這樣的分析方法應用在制度領域,也是可行的。制度變革從本質上講是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必然打破利益相關者既得利益格局,利益相關者也必然會通過理性行為選擇重新獲得利益平衡,進而影響制度變革效果。因此,只有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綜合平衡,制度才能運行良好。從利益相關者視角來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的建立、運行和變遷是利益相關者交互行為的結果,應當以利益相關者整體利益增長為目標,而非僅僅形式合理。綜合平衡利益相關者訴求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才能成為“和諧社會”發展的動力,否則只能帶來負效應。
一、政府:回報不明顯
我國的知識產權刑事立法,罪名完善,刑法典和附屬刑法涉及知識產權侵權犯罪的幾乎全部領域,刑罰嚴厲、程序完備。加入世貿組織以來,2004年、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出臺兩個司法解釋全面提高了知識產權犯罪門檻,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加強了刑事執法力度。但國際層面,我國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歐美發達國家列為全球最大的假貨實體市場,服飾、電影、軟件的侵權假冒尤為嚴重。同期,我國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刑事案件數量并沒有明顯增加,仍然少之又少。每年各級法院受理的知識產權犯罪一審、二審、再審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平均不足1%,即便在知識產權案件中,刑事案件比例平均也僅維持在5%左右。執法機關為打擊知識產權犯罪每年均開展“護航”“亮劍”“網劍”等專項治理行動,投入了大量人財物,實際執法效果似乎也并不明顯。2018年,美國更是在“特別301”報告中再次將我國列為重點國家。由此可見,政府加重刑事制裁,增大了知識產權刑事支出,卻沒有獲得與之相當的回報。
二、犯罪人:利潤很豐厚
成本低廉、風險可控、利潤豐厚是知識產權犯罪的原動力。不同于自然犯罪,知識產權犯罪既不危及生命,也無長期大量的資金投入,價廉物美的侵權商品甚至比正品具有更為廣闊的市場需求。一旦成功,獲利頗豐;即便被抓,罰金數額也遠低于犯罪收益。各國的知識產權刑事處罰均以自由刑和罰金為主,只要不涉及食品藥品安全和危及消費者人身安全領域,犯罪人無性命之憂。實踐中,自由刑緩刑適用率高,接近50%,罰金適用普遍,達70%以上,但罰金與犯罪收益不成比例。況且知識產權犯罪歷來以共同犯罪為主要形態,相當數量的犯罪人有意識地分別參與不同的交易環節,化整為零,利用合法形式做掩護,有效降低了知識產權犯罪風險。知識產權犯罪利潤是毒品犯罪的2倍以上且可高達900%,再重的刑罰估計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經濟犯罪不梳理經濟源頭,僅靠刑罰難以奏效。
三、權利人:補償不對等
打擊知識產權犯罪對于被害人來說,更關注的是能否通過制止侵害更好地保障其應得的經濟利益。侵犯知識產權從本質上來說是損害了受害人基于產權壟斷而帶來的高額壟斷利潤,受害人控訴主要動因還是要獲得經濟賠償,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賠償就成為了首選。因此,知識產權民事案件自始至終都是案件大戶。刑事打擊的重點在于懲治犯罪,罰沒物品銷毀,違法所得或罰金上繳國庫,彌補受害人經濟損失本就不在考慮之列。受害人在刑事訴訟中能夠獲得的賠償比例不高,知識產權刑事處罰再重也難以矯正現實損害。個別檢察院和法院甚至針對這些情況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刑事和解制度,通過積極推動犯罪人與被害人和解、諒解、退贓退賠,彌補被害人損失,以“認罪認罰從寬”來實現刑事處罰與利益矯正的結合,效果良好。對等地補償權利人經濟損失,有助于知識產權刑事保護作用的發揮。
四、社會公眾:理智不敵情感
社會公眾對于以刑事手段嚴厲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理智上贊同,尤其對那些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假冒偽劣公共產品(如假藥、有毒有害食品等)深惡痛絕。但不得不承認理智往往戰勝不了情感。沒有人身危險性、“價廉物美”的“假冒不偽劣”侵權商品其實是深受社會公眾喜愛的。侵權假冒商品擁有巨大的市場,消費需求強勁。經久不息的消費需求,無疑刺激了知識產權犯罪的增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的不斷加強造成了侵權假冒商品由公開市場轉向隱蔽市場,供給由明轉暗,價格上漲,無形中也增加了社會公眾的購買成本。“知假買假”行為固然應該受到譴責,名牌奢侈品過高的價格和壟斷利潤恐怕也難辭其咎。
五、國際社會:執法矛盾轉嫁
無論刑法也好,知識產權法也罷,都是一國的國內法,本不屬于國際層面。然而,隨著國際貿易的深入,關聯知識產權的商業貿易份額在全球市場穩步提高,知識產權貿易保護工具色彩日濃,一躍而成為目前最重要的國際問題之一。知識產權保護早已突破國內法的地域性限制,發展成了以國際公約為保護基點的國際制度。巴黎公約、伯爾尼公約和馬德里協定,確立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三大支柱,并由WIPO負責協調和監督成員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TRIPS協議的誕生,更是加快了知識產權納入世貿組織的進程,知識產權的國際保護進入了標準化的“快車道”。在 TRIPS之外,美國更是通過自由貿易協定FTA不斷提高保護范圍和保護水平,逐步實現美國國內標準的國際化,并同時建立了“強保護標準是新興國際促進經濟發展必由之路”的意識形態。但是,從消費端打擊假貨總是陷入“屢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的尷尬,面對業界的執法不利指責,發達國家不得不將執法重點轉向制假源頭,尋求源頭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標準不高、執法不嚴也就自然成為矛盾焦點,成功轉移了業界視線并轉嫁了國內矛盾。無視制假、運假、售假的犯罪產業鏈化趨勢,一味利用TRIPS爭端解決機制施壓發展中國家提高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標準、加強刑事執法,似乎這樣假貨就能絕跡,醉翁之意不在酒。
綜上可知,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的合法參與者獲益不顯著,不法參與者倒是獲利空間巨大。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識產權犯罪業已成為國際社會束手無策的頑疾。其實,是利益失范干擾了制度參與者的行為選擇,進而影響了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功能發揮。通過分析政府、犯罪人、受害人、社會公眾和國際社會在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制度中的利益變化,不難發現合法參與者無不存在著“賠錢賺吆喝”的尷尬,運用刑事手段解決知識產權侵權犯罪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絕不是簡單的提高保護標準,必須注重平衡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平衡協調本身就是消除負效應的加強保護。
參考文獻:
[1] 田銀華,李華金.現代企業制度下控股股東代理問題的產生機制研[J].華東經濟管理,2014,(12):91-94.
[2] 劉赟.公司社會責任制度的理論基礎與路徑選擇[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0,(6):36-41.
[3] 何國強,馬婷婷.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立案、定罪、量刑問題考察[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5):28-32.
[4] 何萬里,計放,楊保勤,何芳.知識產權犯罪成本問題研究[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1,(6):903-907.
[5] 牛強.“后TRIPS時代”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中國路徑[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9,(6):30-37.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operation and change of the crimi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stakeholders,and which should aim at the growth of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not just at a reasonable form.Through the change of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criminals,victims,the public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crimi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t is embarrassed that the legitimate participants are "losing money and earning shouts".The Criminal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does not mean the simple improvement of standards,yet means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are to eliminate negative effects and strengthen protection.
Key words:stakeholders;criminal protection syste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negative effects
[責任編輯 李春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