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月 朱冰
[摘 要]近年來,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不斷被曝光,研究生在社會浮躁心態的影響下,學術不端行為呈現越來越嚴重的態勢。以某校2014-2018年的1738篇工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以復制比為切入點,可以分析出在學位論文中學術不端行為的6個特征,并從導師、學術環境、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三個方面分析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及提出對策建議,為后續的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關鍵詞]工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7-0182-04
隨著各種學術不端行為層出不窮,其造成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廣,因此,國家加強了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管。2016年6月,教育部頒布實施了《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對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工作機制、工作原則、預防措施、學術不端行為的類型、學術不端案件的受理、調查、認定、處理、救濟與監督等內容做了全面規定,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制度舉措,使高等學校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有章可依、有規可循[1]。2018年7月,教育部部署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對有關部門和各學位授予單位提出了明確要求,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要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已獲學歷證書、畢業證書要依法予以撤銷和注銷的處分[2]。
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作為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一環,越來越受到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的高度重視。眾所周知,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監控離不開對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管,學術不端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學位論文質量的提升就無從談起。在中國知網搜索“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共有2363條結果,其中不乏將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作為一部分內容加以探討的文章。搜索“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得到21條結果,研究側重于學術不端現狀分析、學術不端行為分析、防范對策及監督體系的構建等,而針對具體學科門類研究生學位不端方面的研究,只有一篇關于醫學研究生學術不端方面的研究,可見,針對某一具體學科門類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方面的分析是很少的。我國高等教育有13個學科門類,每個門類的學科都具有自身的研究內容和范圍,研究方式方法也不盡相同,不同學科門類的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有哪些特點是值得深入探討的。
目前各研究生培養單位對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管主要采用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進行檢測,以確定學位論文的重合字數,并得出學位論文的復制比數據,根據復制比數據的高低來判定學位論文是否存在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可見復制比成為衡量研究生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重要指標。本文主要以復制比為切入點,以工學學科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其在學位論文中學術不端行為的特征、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對策建議,為后續的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
一、被檢測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特征分析
筆者針對某工程類大學2014-2018年度申請工學學科碩、博士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檢測結果,對復制比進行了分析。在1738篇論文中,2014年至2018年度論文篇數依次為301篇、298篇、477篇、508篇、154篇;涵蓋20個學科或領域;博士324篇、學碩861篇、專碩553篇。因該校沒有招收專業博士,本文中的博士即為學術型博士的簡稱,學碩、專碩分別為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的簡稱。
在博士和碩士的培養方案中,對兩者的學術水平的要求是存在差異的,在申請學位時,如何界定該篇論文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是存在區別的。根據該校學位申請條例,在申請博士學位時,論文的復制比≤15%認定該篇論文達到要求,論文的復制比>15%則認定該篇論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在申請碩士學位時,論文的復制比≤20%認定該篇論文達到要求,論文的復制比>20%則認定該篇論文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所以,要把博士論文復制比分布與碩士論文復制比分布分開分析。
(一)被檢測論文絕大多數達到要求,但仍有少部分論文存在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從表1可以看出,復制比≤15%的博士論文篇數有321篇,占被檢測博士論文總數的99.074%;其中復制比為0的論文有2篇,占被檢測博士論文總數的0.617%。復制比>15%的博士論文篇數有3篇,占被檢測博士論文總數的0.926%;其中復制比在15%-30%、高于30%的論文數量分別占被檢測博士論文總數的0.617%、0.309%,復制比最高的博士論文復制比為36.4%。
從表2可以看出,復制比≤20%的碩士論文篇數有1356篇,占被檢測碩士論文總數的95.9%,其中復制比為0的論文有16篇,占被檢測碩士論文總數的1.13%。復制比>20%的碩士論文篇數有58篇,占被檢測碩士論文總數的4.1%。其中復制比在20%-40%、40%-60%、60%-80%、高于80%的論文數量分別占被檢測碩士論文總數的3.39%、0.57%、0.07%、0.07%。復制比最高的碩士論文復制比為83.9%,其次為69%,這些論文存在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二)從不同學位類別論文存在學術不端的情況來看,按嚴重程度從高到低排序為專碩、學碩、博士
通過表3可以看出,不同學位類別在存在學術不端的論文數量上,博士最少,其次是學碩,專碩人數最多;在學術不端論文數量在總檢測論文數量占比中,博士最低、其次是學碩,專碩最高。通過表4可得知,在所有檢測的學位論文中,共計18篇論文復制比高于30%,其中博士最少,其次是學碩,專碩最多。而從不同學位類別復制比最高的論文情況看,博士和學碩論文的最高復制比不超過50%,博士論文的最高復制比略低于學碩論文;專碩論文的最高復制比高達83.9%,并且復制比超過50%的論文均是專碩的,分別為51%、58.5%、69%、83.9%,這些論文均存在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有的涉及嚴重的學術造假。綜上可知,從不同學位類別上看,存在學術不端的論文情況最嚴重的是專碩,博士和學碩在某些程度上相差不大,但博士略好于學碩。
(三)從年份上看,存在學術不端的論文數在總送檢論文數中的占比呈震蕩上升趨勢
2014-2018年學術不端論文數量在當年總送檢數量中的占比依次為2.658%、4.027%、4.193%、2.165%、5.844%。從圖1中可看出2014-2016年的占比是逐年上升的,其中2015年占比較2014年上升51.5%;2016年占比較2015年略有上升,上升了4.12%。2017年占比是五年中最低的,較2016年下降了48.37%;2018年占比是五年中最高的,較2017年上升了169.9%,較2016年上升了39.38%。綜上可知,2014-2018年中, 除了2017年占比陡降,其他年份占比均呈現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故五年的總體趨勢是震蕩上升的。
(四)剽竊來源多以學位論文為主
在總送檢的1738篇論文中,共存在61篇論文復制比超標,存在不同類型的剽竊來源。除2份檢測報告文件損壞,我們共查閱了59篇檢測報告,并進行了歸類匯總,發現這些文章主要存在六種剽竊來源:一是期刊為主,學位論文為輔;二是全部為學位論文;三是學位論文及期刊約各占一半;四是學位論文及期刊為主,網絡文章為輔;五是學位論文為主,期刊、網絡文章為輔;六是學位論文為主,期刊為輔。各類剽竊來源論文篇數見表5,從中可見,剽竊來源主要甚至全部是學位論文的論文篇數達到53篇,占超標論文總數的89.83%,可見論文學術不端行為中,論文的剽竊來源多以學位論文為主。
(五)剽竊來源與論文復制比呈現顯著相關
將上述六種剽竊來源類型分別賦值,用SPSS軟件將剽竊來源類型與論文復制比作ANOVA單因素方差分析,顯著性值為0.803(見表6),說明剽竊來源類型與論文復制比呈現高度相關。為了進一步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表7呈現了各類剽竊來源論文的復制比均值,從中可以看出,剽竊類型為“學位論文為主,期刊、網絡文章為輔”的論文復制比均值最高,達到32.53%;其次是剽竊類型為“學位論文及期刊約各占一半”的論文,其復制比均值是29.08%。從復制比超過50%的文章也是復制比最高的4篇文章來看,其中復制比為58.5%、83.9%論文的剽竊來源是“學位論文為主,期刊、網絡文章為輔”,復制比為51%、69%論文的剽竊來源是“學位論文為主,期刊為輔”。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論文復制比不僅與剽竊來源緊密相關,并且呈現剽竊學位論文越多,論文復制比越高的趨勢。
二、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
(一)導師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在研究生培養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導師不僅僅是研究生專業領域的領路人,更對學生的學術道德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師對待學術一絲不茍、嚴謹敬畏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管控中,不論從專業創新角度還是學術道德角度,導師都是第一道也是最為重要的把關者。從反面看,層出不窮的導師學術不端行為,有的導師甚至被指出剽竊自己學生的學術成果等現象,都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在本次檢測超標的論文中,所指導超標論文篇數≥2的導師數量占全部超標論文的指導教師數量的20%,有的導師同一時間段指導的學位論文都存在學術不端行為,有的導師指導的論文存在抄襲自己之前指導的學位論文或者大量抄襲本校同專業往年學位論文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導師對學生的指導不夠重視,對學生的學術道德教育不夠關注。
(二)學術環境
從“孟母三遷”故事中可見環境對教育的作用,同理,高校的學術環境也對學生學術道德的培育起到了間接的影響,學術環境通過什么機制來影響在此不做詳細闡述。簡單地說,良好學術環境的塑造離不開相關制度規范的制定和實施,特別是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其中,懲處力度以及擴散范圍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不是目的,而是將其作為反面教材讓廣大研究生引以為戒。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如何使這些外在的學術規范制度內化為學生的學術誠信自覺,如何使優良的學術環境內化為學生的學術道德自覺,這些問題還需更為深入的探討。
(三)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
無論是哪種學位類別和學位等級研究生的培養,從理論上來說都是按照培養方案實施的。從實際上看,因為專業型學位著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故而在觀念以及實際中放松了對專業型學位研究生的培養要求,這當中也包含了對學位論文的要求,這一點在專碩的培養中尤為明顯。由于很多報考專碩的研究生屬于在職人員,學校對其的管理較為松散,沒有構建有效的溝通機制對其進行督促,長期的放任自流使得他們用于學習和學位論文的時間較少,不少人抱著僥幸的心態拼湊論文,更有甚者試圖通過買論文的方式蒙混過關,這樣的學位論文難免出現學術不端問題。
三、對策建議
(一)加強對研究生導師的監管,強化責任意識
研究生導師的治學態度以及指導學生的責任意識直接影響著研究生對待學術的態度,影響著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影響著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高校各級管理部門要加強對研究生導師的監管。一是加強導師學術道德監管,樹立良好治學榜樣。高校管理部門要加強導師的學術監管,強化導師的學術道德意識,杜絕導師出現學術不端行為;要充分利用導師學術榜樣作用,運用多種宣傳手段,使研究生在潛移默化中自覺向導師嚴肅認真的學術態度和行為規范靠攏。二是強化導師責任意識,著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教育部在近日部署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工作中強調,要嚴格責任落實,指導教師是查處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第一責任人;要加強教育宣傳,指導教師要教育和引領學生恪守學術誠信,遵守學術準則等[2]。高校管理部門要切實根據國家規章制度制定相關措施明確導師是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除其本人外的第一責任人,把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和學術不端行為與導師考核及招生人數等方面相關聯,采取各種措施督促導師強化責任意識。
(二)凈化學術環境,營造良好學術文化氛圍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優化學術誠信環境、營造濃厚學術氛圍”的任務要求,突出強調“不準以任何形式抄襲盜用他人的論文等科研成果,不準為追求論文發表數量和引用量粗制濫造、投機取巧,不準利用中介機構或其他第三方代寫或變相代寫論文或通過金錢交易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強調要“堅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規范并舉,建設集教育、防范、監督、懲治于一體的學術誠信體系;完善科研機構學術道德和學風監督機制,實行嚴格的科研信用制度,建立學術誠信檔案,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查處力度,將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向社會公布,并在項目申報、職位晉升、獎勵評定等方面采取限制措施;廣泛開展學術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工作,引導科技工作者嚴謹治學、誠實做人,秉持奉獻、創新、求實、協作的科學精神,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社會良好風尚中率先垂范”。各高校可根據《指導意見》中要求,結合本校實際,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學術道德教育實踐活動和宣傳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對科研學術常懷敬畏之心,以學術不端為恥,嚴守學術道德底線;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對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人員嚴肅懲處并通報處理結果,警示所有師生特別是在讀研究生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的嚴重后果,不斷凈化學術環境;建立學術不端行為舉報機制,鼓勵廣大師生相互監督,樹立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
(三)重視對各類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
研究生的培養應嚴格按照培養方案施行,不要因為學位類別、學位等級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態度和做法,特別是專碩,不應區別對待。研究生培養各環節緊密相扣,杜絕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要從研究生的日常培養和管理抓起。在研究生的日常培養中,應采取多種形式融入學術道德教育的內容,注重研究生學術道德和學術規范養成教育,從源頭上降低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加強各學科研究方法指導和學位論文寫作方法培訓,提高研究生科研素養,夯實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基礎。在研究生的管理工作中,要重視對學位論文選題、開題、中期檢查等各環節的監控,重點關注在職攻讀學位和與導師溝通較少的研究生,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及時了解他們在論文撰寫中亟待解決的困難問題,盡最大可能減少學術不端行為發生的概率,提高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水平和培養質量。
四、結語
近年來,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不斷被曝光,研究生在社會浮躁心態的影響下,學術不端行為呈現越來越嚴重的態勢。本文以某校2014-2018年的1738篇工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為例,以復制比為切入點,分析出在學位論文中學術不端行為的6個特征,并從導師、學術環境、研究生的培養和管理三個方面分析產生學術不端行為的影響因素及提出對策建議,為后續的相關研究奠定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高校查處學術不端行為有章可依——《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頒布實施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607/t20160719_272241.html.
[2] 教育部.教育部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 [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807/t20180718_343393.html.
[3] 張軍,趙清華.學位論文復制比檢測:問題、對策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11):38-41.
[4] 方潤生,方冬姝,郭鵬飛.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的特征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5):18-22.
[5] 熊壯,方潤生,楊華.碩士生學位論文復制比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40-45.
[6] 盧黎歌.試論從源頭杜絕研究生中的學術不端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8):25-28.
[7] 周益蘭.TMLC在研究生學位論文檢測中的應用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71-74.
[8] 馬玲.醫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分析研究——基于復制比的角度[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3(6):129-131.
[9] 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學術環境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1/13/content_10591.htm.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