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端
摘 要:以中等水平的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學生在生物一輪復習中的問題,針對性地運用《考后自我診斷表》進行教學實踐,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突破個人瓶頸。
關鍵詞:自我診斷;高三;一輪復習
一、問題的提出
大多數中等學習水平的學生到了高三一輪復習中段就開始感到焦慮。焦慮的主要原因是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成績卻不見提升。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的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效果呢?
二、問題分析
努力沒有得到效果,很可能是因為力用錯了地方。
分析近年的高考理綜生物試題,填空題部分對學生能力考查力度在不斷加強,有效地拉開了學生之間的成績。
1.“知識庫”空倉率較高?!爸R庫”指的是高考考試范圍內的知識。這類型的學生在普通班較多,主要原因是高一、高二時基礎沒打好,到了高三感覺很多東西都很陌生,想從頭開始可又缺乏毅力。同時,他們頭腦中的知識是零散、混亂的。
2.“知識庫”有一定的“存貨”,但是不善于將類似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因此在考試時經常張冠李戴,或者是漏答關鍵信息,表面上是粗心大意,實質是概念混淆。一般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有這類型問題。
3.“知識庫”比較充實,可是每到做填空題時,總對著那道長長的答題線發呆,不知道該回答什么。一旦知道答案之后,又是恍然大悟的樣子,感覺自己是掌握那個知識的,就是想不出來;抑或是已經知道要回答這個知識點,但表達起來抓不住重點,甚至答多錯多。這種情況,主要是學生不善于理解、分析題目,同時在語言表達上也欠缺訓練。這類型的學生多為優秀學生。
上面提到的三個學生群體,第一類學生,應該重新看書、查漏補缺;如果是第二類學生,應該多針對自己的知識誤區做知識歸納、對比;而第三類學生,他們最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的答題技巧、答題思路。
既然不同的學生存在不同的問題,那么就應該向不同方向努力。然而,很多同學只知道不斷地去找各種參考書,盲目地進行題海戰術。但沒有對癥又怎能下對藥呢?“藥”吃了,病不見好,便造成了焦慮、壓力。
三、問題的解決思路
要找準自己的問題,最佳的方式就是每一次考后進行反思,總結考試中所暴露的問題。但學生普遍對反思這類的活動感到抽象而無從入手,而通過設計并使用《考后自我診斷表》(見下圖)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學年度高三理綜生物考后分析表
四、《考后自我診斷表》的使用
一輪復習期間,每個月都會進行月考,每次月考后通過《自我診斷表》完成反思,數次考試后便成為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了。在教學實踐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采用不同的填寫要求,以實現三個不同層次的目的:
1.讓學生明確自己所屬類型
即使是懶于反思總結的后進生,至少要求他們填好“失分類型”一欄。這就要求他們反思某個錯誤到底是“知識庫”不足,還是粗心大意,又或是其他(如答題技巧等)。在填寫過程中,學生不清楚這個問題是屬于哪個方面,就會向教師請教,這樣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后,經過分析填寫,學生就可以自行在表格中統計不同類型問題的失分情況。例如,某學生通過統計之后發現,“大意”類的失分較多,就會很直觀地提醒他要重視這個問題。如果學生發現自己的錯題多數是屬于答題方法、技巧的,而不是知識性的,那他就不會盲目地背參考書上的內容了。在表格下方“自我分析”一欄,要求學生填寫“本次考試,____________類型的失分較多”來強化學生的分析結論。
2.明確知識點或方法的缺陷
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要求他們認真填寫“錯誤原因簡要分析”一欄。如果某個知識點或答題方法有缺陷,那類似的錯誤就會出現在不同的題目中。例如,某次考試中,第1題和第26題都考的是“有氧呼吸”的相關內容,如果學生沒掌握好該過程,應該會在這兩道題里失分。通過填寫分析,學生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這個方法同樣適用于分析答題方法和答題技巧。另外,教師還需要提醒學生注意一種現象,就是盡管答對了,但其實只是碰對而已,不能因此而放過知識漏洞,要把這種情況寫到“錯誤原因簡要分析”中。
3.引導思考對策
《考后自我診斷表》在最后還設有“自我分析”一欄,旨在引導學生在完成以上分析后歸納出自己的具體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這個“自我分析”的填寫要求比較高,很多同學剛開始時都是寫些很空洞的東西,如“不夠努力”“不夠認真”等,這些所謂的反思根本就無法提出具體的改善措施,對提升成績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所以,教師可采用同伴示范的方式幫助不會寫的學生,如找出寫得比較好的同學的反思張貼在班內展示,同時也多在課后給予有關學生指導。
參考文獻:
王耀平.初探學生考后自我診斷與跟進[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1(Z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