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靜
摘 要: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中學生社團蓬勃發展,然而教育者在觀察研究中發現中學生社團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研究通過觀察和調查研究法,了解當前廣州市中學生社團發展水平的現狀。
關鍵詞:中學生社團;發展;研究
一、選題背景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素質教育的教育背景下,許多富有個性的,“新潮流行”的學生社團開始蓬勃發展,引起學者的廣泛關注,探求學生社團的教育功能和發展方向。
二、關于中學生社團發展水平的國內外研究
1.中學生社團的概念
1999年版《辭海》對“學生社團”的解釋為:中國高等和中等學校的學生自愿組成的群眾組織。中學生社團活動是由學生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結合學習、生活的實際,自愿選擇的對象性活動,是學生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實踐活動。
2.關于中學生社團發展水平的國內外研究
1916年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的發表幫助教育者逐漸認同“實用的社會經驗”的重要性。1937年美國《學生人事宣言》指出教育的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美國學者Mckown認為,學生社團活動,“第一在于促進和加強同學間的社會交往。第二是拓展學生興趣。第三,豐富校園文化。第四在于培養學生為社會為他人服務的犧牲精神。第五,加強師生交流。”
我國學生社團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的學生社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為當時革命時代孕育了不少優秀的革命人才,到了21世紀,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許多富有個性的,“新潮流行”的學生社團開始蓬勃發展,學生社團的發展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對學生社團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細致。
秦英(2006)在研究中把學生社團分為三類進行研究,學者趙瑞情(2008)對學生社團的概念、內涵和功能進行了詳細的表述,他認為學生社團的三重功能可分為:育人功能、優化功能(即優化校園環境,活躍校園文化)和服務功能(即服務社會)。
三、廣州市中學生社團發展與學習投入現狀調查
本研究改編自趙瑞情對學生社團發展的量表,經檢驗改編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如表1所示:
本研究把中學生社團發展水平分成社團管理、社團自主發展水平和成員滿意度三個維度,并對373個有效樣本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廣州市當前中學生社團發展整體水平及其各維度的得分都屬中上,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本次研究把性別、社團參與目的、社團干部任職和社團類別作為背景變量,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Anova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通過觀察和調查統計發現:(1)女生對社團發展水平評分較高于男生;(2)社團參與目的為結交朋友,和朋友共同發展興趣的學生對社團評分較高于為娛樂放松和獲得實踐機會的學生;(3)社團干部對社團發展水平評分較低于普通社團成員;(4)社團分類為學科拓展類社團發展水平評分較低于其他社團。
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新課標大形勢下,對中學生社團研究已成為近年來教育者持續研究,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的課題。在后續的研究中,若能把樣本量增大,把調查對象學校的類型、班級的類型再進行深入的研究,一定能獲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趙瑞情.中學生社團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2]王會軍.當前中學生社團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科教視野,2007(36).
[3]潘敬芳.對中學社團發展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1(11).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