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山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階段的技術課程屬于通識教育范疇,是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為主旨的教育”,并要求“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技術修養”。通用技術作為高中教育階段特別注重實踐與體驗的一門必修課程,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融入,其宗旨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思考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最終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
何為技術素養?技術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不僅包括完整的技術知識結構,熟練的技巧技能,還包含強烈的探究精神,豐富的想象力,獨到的創造力。技術素養的核心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根據學情分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樂學才能善學。因此我設計教學,既考慮教學目標,也關注學生的生活經歷、興趣愛好。例如,講電子控制,我從學生日常生活所接觸的物品出發——“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觀察過門鎖嗎?你認為未來的鎖會怎樣發展?”拋出這個問題,就是讓學生天馬行空地想象出各種各樣的鎖的控制方式。有的學生提出可用指紋、人臉、眼球、聲音等方式進行控制,有的學生還想到了在鎖上裝個“狗鼻子”。學生豐富的想象讓我驚嘆。我告訴他們其實他們想的這些看似“異想天開”的方式,早已運用到高科技領域。鎖在電子流程圖中充當的是控制目標的角色,要實現這個控制目標,方式有很多種,要根據所處的控制環境從多種控制方式中挑選出一個最符合現實、最易實現的方案。接下來我就讓學生開始討論各種方案的優劣性。學生在討論中積極開動腦筋,提出獨特、新奇的見解,打消了對電子控制、對抽象概念的茫然感,加深了理解,激發了他們想要進一步探究電子控制這個高深學科奧秘的興趣。
二、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通用技術就是要培養高中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一門課程。如果在上課時只是一味地講解理論,夸夸其談,就會流于紙上談兵、空洞無物。況且,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在家長的全方位呵護下,不會做家務,動手能力差。因此,我在操作實踐的環節,選用了“制作三位數字密碼鎖”。有了之前的引導,學生對親手制作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樣以實際的技術活動工具為載體,避免了空洞的理論講解。技術課程不需要對某一專業知識進行大篇幅、面面俱到的陳述。要避免教學過于專業化,要“做中學,學中做”,讓學生參與技術活動全過程的實踐,促使學生動手操作和動腦設計相結合,在實際體驗和探究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技術能力、技術思維方式和意識,并在這個基礎上最終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
三、整合多門學科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設計活動項目的時候,整合多門學科知識,以促進學生的認知水平更上一層樓。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力求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多角度綜合起來,學會從系統的角度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例如制作三位數字密碼鎖,學生對照電路圖順利安裝,但在調試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故障。這時我引導他們從電路原理、元件安裝、調試方法等方面來分析:哪些原因會產生這種現象的故障,又有哪些原因會造成故障。而在這些原因中有可能是電器類故障,也有可能是機械類故障,有些故障甚至可以用數學、物理的知識來分析。注意篩選,最終找到問題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多學科知識得到了貫穿,學生體會到,過去孤立單一的學科知識原來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整體認知世界,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現在通用技術課堂的教學模式大多是:全班學生集中在一個制作室里,完成一個同樣的制作,例如設計一盞臺燈、做一條板凳、設計一套校服等。一節課的時間,學生能做什么,特別是學生能有什么創意設計呢,無非就是模仿一下,有時因時間不夠,甚至連模仿性的動手操作都完成不了。為改變這種現狀,我在教學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不脫離教學宗旨下,利用信息技術課作平臺,結合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生物等學科,要求學生自選題材,每個學期完成一個有創意的研究課題,表現形式不限,可以是發明創造,可以是研究報告或調查報告,也可以拍DV或攝影,還可以是個人網站、平面設計、動漫等。
從高中生成長發展的需要來看,技術與設計、實踐操作方面要接受啟蒙教育,同時還要完成初步操作訓練,發展創造性思維。這是他們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高中生正處于創造力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候,他們的想象能力、邏輯能力、思維能力和批判精神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想象、善探索,營造出民主、活躍、熱烈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建構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
五、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針對高中生自我意識太強、不善于溝通交流這個特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采用了分組形式。在活動中學生通過討論、分工、研究等形式加強組員之間彼此的溝通、交流、合作。活動結束,各組進行項目作品介紹、心得體會交流、自我評價、相互評估,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養成樂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團隊意識。
“科學技術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資源,是引領未來的主導力量,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現代社會不僅需要大量的“金領”“白領”,還需要數以萬計的高素質“藍領”。而這些人才的培育,高中階段是關鍵。因此,加強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是歷史賦予通用技術教師的神圣使命。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