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文章針對《人物運動規律》課程進行開發該課程的系列動畫微課,并進行教學環節的特色化設計。同時,嘗試將該系列微課引入實際授課中,并導入混合式學習的理念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將《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置于翻轉課堂形式之中,最終總結出該系列微課在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為日后《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在實踐教學應用的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人物運動規律;微課;教學方法;應用
中國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6-0030-02
文章嘗試探討《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的教學設計與應用,以期打破傳統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局限,嘗試解鎖多渠道、多媒介的教學新方法。
1《A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的教學設計
1.1《人物運動規律>課程教學大綱的設計與制定 《人物運動規律》課程是高校面向動畫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旨在通過這門課程使學生了解動畫角色運動的原理,這門課程包含部分繪制技法的講授,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將動畫角色合理運動起來的能力。
要想制作出合格的《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需要設計與制定一套適合該門課程的教學大綱。具體如下:
第一,將《人物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內容劃分為五個章節的知識點,包括:第一章、人物的走步運動規律;第二章、人物的跑步運動規律;第三章、人物的跳躍運動規律;第四章、人物的原地循環走與原地循環跑;第五章、人物的透視走與透視跑。
第二,明確理論教學的重點,包括人物的走步、跑步與跳躍的基本運動規律。教學難點為每章節中人物運動時的動態結構變化。
第三,設計課內實踐內容,包括:內容一、人的走路原動畫繪制;內容二、人的跑步原動畫繪制;內容三、人的立定跳躍原動畫繪制;內容四、人的原地循環走、跑原動畫繪制;內容五、人的透視走、跑原動畫繪制。
第四,確立教學目的,要求在使學生了解人的走、跑、跳動作運動的共性規律基礎上,掌握人物基本運動規律的繪制方法。
第五,對該門課程總學時分配表進行合理規劃,內容如下(參見表1):
1.2《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教學環節的設計
依據《人物運動規律》課程教學大綱中的內容,結合線上教學靈活便捷的優勢,設計出符合該門課程獨有的微課視頻教學環節的框架體系。《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大致可分為總——分——總的課程構成,其所呈現形式為“引入問題”——“解析繪制步驟”——“實例列舉”——“課程總結”四個模塊來對該系列微課的知識點進行講解。
下面以《人物運動規律》課程中的第一章節《人的走步運動規律》為例進行舉例說明:
第一模塊:引入問題
1)歸納出本節微課視頻的教學目標。包括:
知識目標:熟練掌握人物運動的基本規律。
能力目標:使得學生學會人物運動基本規律的繪制方法。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動畫創作的樂趣,并且學會舉一反三創造出更多的個性化動作。
2)進行課程導入。提出思考問題,如“動畫角色怎樣運動,同時需要怎樣協調身體、手部、雙腳?”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再引入本節課的內容。
同時加入動畫助理的互動(卡通角色),增添微課的趣味性。
第二模塊:解析繪制步驟
1)人物運動規律關鍵幀的講解。教師將通過視頻演示的手法,將角色在運動時每張形態的特點一一展示并講解給學生。此時微課視頻中會出現相關問題的引導符號,使學習內容具體化、明確化。例如,對動畫中A2的講解:“前腳踏平,前腿膝部彎曲緩沖,支撐身體全部重量,后腳向前提起,此處腳跟處于整套動作最高位置且動態自然下垂,雙臂注意回收。”
2)適當添加動畫助理的提問,在增加微課趣味性的同時,也可以引出教師接下來需要講解的知識點,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3)教師將解答動畫助理提出的問題,并逐張解析動作繪制的基本步驟。例如:實踐繪制步驟二中講解的內容為“A①與A⑤中割位置為A3。確定頭部位置,先取人物頭部的高低位置,繪制運動軌跡線,A①與A⑤頭部位置最低,A3頭部位置最高,頭部高低,幅度差值不要超過四分之一頭高的距離”。此時加入動態視頻講解,使教學知識點更加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4)加入教師提出問題環節,如:繪制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問題,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并引發學生自主地思考。
5)繼續使用動作助理提問教師解答的方法,或由教師提問然后講解的互動形式,直至將微課教學內容闡釋完整透徹。在微課視頻講解過程中,適時加入動畫化的元素,提升學生觀看微課時的學習興趣。
第三模塊:實例列舉
1)由動畫助理提出關于人物運動規律在實例應用上的疑問。
2)由教師解答疑問,并對該疑問進行實例節選講解。此時需要與動畫視頻實例配合,完成該教學內容。
第四模塊:課程總結
1)將該微課視頻講解的知識點做系統的歸納與總結。
2)增加一個作業安排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后有意地去復習該知識點的學習內容,起到鞏固學習的作用。
2《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的應用方式
2.1 導學應用
微課形式的應用較為廣泛,比較常用的一種應用方式為導學。在《人物運動規律》課程的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應為三個階段,即為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下復習。在這種模式下,教學效果最顯著的階段是課中學習階段,而“課前”與“課后”階段的實際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將《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教學被引入到傳統課堂當中時,則大大提高了學生在“課前”與“課下”的學習效率。
結合微課導學示意圖(圖1)可以清楚直觀地看到,在《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教學的過程中,微課形式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圖1所示,在課前預習階段,由教師布置課前預習內容,學生可自由選擇觀看微課的時間,并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了解知識點并提出問題。接著在課中學習階段,學生將預習時遇到的問題拿到課堂中與同學們探討,并分享認識。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可與教師交流,教師對問題進行解答,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二步——透徹學習并解決問題。最后在課后復習階段,微課帶來的便利就更加顯著,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所留課后作業反復觀看微課視頻,使知識點的印象更為深刻,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三步——反復鞏固學習。
2.2 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結合應用
在近些年來,隨著微課逐漸地興起,也帶動了其他新興教學形式的發展,比如慕課、翻轉課堂等。這些新型的教學形式經過實踐與新的組合方式,產生了一種以學生為主導的新型學習模式——混合式學習。
由信息化教育專家倪彤教授所著的《微課/慕課設計、制作與應用》一書中提到“狹義的混合式學習是指在線學習與面授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具體又可劃分為以面授為主、在線學習為輔模式以及在線學習為主、面授為輔模式。廣義的混合式學習是指圍繞學習目標,通過不同學習策略、方式與技術的綜合運用來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并達成最終的學習目標”I1]。
在高速信息化網絡時代的背景下,想要利用網絡信息平臺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就需要以混合式學習形式作為應用方法,在《人物運動規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新教學手段的具體內容及其應用的作用,即為:采用混合式學習為主要指導思想;翻轉課堂為基礎教學形式;相關課程的系列微課為輔助課上教學的網絡課程。微課的研發與應用可以大大拓寬教學的深度范圍,補充傳統課堂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度,提升學生對學習過程的興趣。
3 總結
文章針對《人物運動規律》課程進行開發該課程的系列動畫微課,并進行教學環節的特色化設計。同時,嘗試將該系列微課引入實際授課中,并引入混合式學習的理念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將《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置于翻轉課堂形式之中,最終總結出該系列微課在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為日后《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在實踐教學應用的推廣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倪彤.微課/慕課設計、制作與應用[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5.
[2]呂森林.在線教育微課修煉之道[M].北京:北京郵電出版社,2015,9.
[3]魏威.《人物運動規律》系列動畫微課的開發與制作研究[J].廣東致富時代出版傳播有限公司,2019,6.
[4]倪形.論微課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5.
[5]徐海賢.學科式系列微課的開發與應用——以高中三維動畫系列微課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