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鳳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人們研究和認識較多的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則關注不夠,認識不足。大量事實表明,小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諸多問題,并時時影響著小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許多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都是潛在的,往往容易忽視,如果教師、家長和小學生沒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和積極的態度,往往就使得問題堆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輕問題變成重問題,甚至出現不良事件。在現代社會,身與心健康的人才能稱之為一個健康的人,所以,小學教育必須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記憶和注意力方面。小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是一個緩慢發展的過程,從最初籠統的感知事物的整體到可以感知事物的每個部分,他們的記憶力最初是無意識的,以機械記憶為主,注意力方面還不能很好實現自我控制,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而且是和自己的興趣相關的。小學生的記憶最初仍以無意識記、具體形象識記和機械識記為主。
想象、思維的特點。小學生的想象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實的方向發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象具有模仿、簡單再現和直觀、具體的特點,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造想象開始發展起來。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
情感的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感情特征變得更加穩定和豐富,低年級學生經常出現感情不穩定現象,如哭鬧等,但是到了高年級,這種現象就有所改善,感情更加穩定,自尊心更加強烈,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道德感情也逐步確立。
意志的特點。小學生的身體各器官、系統都生長發育得很快,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但同時因為他們的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沖動,意志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在完成某一任務時,常是靠外部的壓力,而不是靠自覺的行動。
性格的特點。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在不斷增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已經可以不再完全依靠教師的評價來判斷自己,而是可以把自己的行為和別人進行對照,做出獨立的評價。所以,讓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使他們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非常重要。
小學生心理問題是小學生在身心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心理沖突、困惑、挫折、煩惱等心理失衡、失調和失誤等心理狀態不良、不適應學習、生活和社會的現象,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是發展性心理問題,通常是在人格完善和心理成熟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心理問題具有暫時性、不確定性和普遍性,學生可以憑著自己的知識經驗和主觀能動性,進行自我調節,實現心理調適,因此,一般性心理問題的產生與解決是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動力和前提。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導致的許多心理問題,憑個體主觀能動作用難以或不能自我調節,又不能及時得到他人的幫助、引導和教育,就會呈現出持續性的不良心理癥狀,產生心理偏差、情感偏差、人格偏差和行為偏差,影響正常的心理活動,妨礙小學生健康的發展。
小學生心里缺陷的主要表現。孤獨,個別學生格性孤僻,不愿意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納自己。失落與嫉妒,小學生抱有許多的幻想,希望將其變為現實,如得不到滿足,就給小學生帶來緊張、恐懼、憂郁和失望。當別人比自己強,就表現出不悅、自殘、怨恨、憤怒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負面感情。叛逆,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
組織機構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要保證心理教育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首先校長要高度重視親自抓,要形成以校長、分管處室、教研組、班主任為縱向的心理教育體系,認真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心理教育工作規劃、計劃,以及相應的各種規章制度,對每個方面、每個層面的心理教育工作提出具體的要求和監控標準,確保心理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序開展;形成以學校、社會、家庭為橫向的心理教育網絡,全員參與,全面育人,使心理教育落到了實處。
教師專業培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鍛造一支心態良好、熟悉心理專業知識、樂意從事心理教育的教師隊伍是搞好心理教育的關鍵。因此,學校要配備、培訓專職、兼職心理教師,通過專家講座、體驗式培訓、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論文評比、優質課評選等多種方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從多渠道、多方面攝取心理教育方面的營養,掌握心理學知識。不但有利于教師正確認識自己,調控自身情緒,積極對待工作,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掌握學生心理發展規律,運用適于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的潛能。讓每一位教師掌握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做到心理教育與德育工作、班級管理工作、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為全面實施心理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只注意行為的后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于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采擇能力的發展,兒童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關系到國家未來發展的建設性問題,所以,要正確對待這一現狀,針對其中出現的困難,找到積極應對的措施,確保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小學教育的順利。
(作者單位:蓋州市東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