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霄燕
如今,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的核心觀念。美術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藝術品位的重要途徑。所以,近年來,高中美術教學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文章從興趣教學的角度,就如何增強高中美術教學的趣味性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建議,希望能對高中美術教學有所幫助。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新課改明確提出,各學科在教學中要發揮學科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在新課改推動下,許多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法都被用到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來,興趣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借助興趣教學法讓美術課堂妙趣橫生呢?筆者認為,重點要做好以下幾點:
傳統的高中美術教學以教材和教室為主,教學模式枯燥,教學內容單一,美術教學在趣味性和實用性都存在不足。美術是一門與生活關聯密切的學科,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服飾、廣告還是家裝,都與美術有著密切關聯。實施生活化教學,可以解決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內容狹窄、模式單一等問題,還可以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見識到美術的作用,使學生愛上美術學習。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將美術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運用生活中的美術素材或者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來開展美術教學,以拓寬美術教學空間,增加美術課堂的活力。如在湘版高中美術《攝影攝像·留住身邊的精彩瞬間》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用QQ空間相冊、微信相冊等學生熟悉的話題導入教學,引出“新媒體藝術”這個話題。然后,在講述攝影構圖的特征和方法時,教師可以學校攝影比賽中的學生作品為例,講述照相機的基本功能和攝影構圖技巧,告訴學生在攝影師該如何選材,如何拍好題材,讓學生領悟到生活中處處都充滿美,而美術學習可以讓我們體會到美,發現美,捕捉美。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和意義,還能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美術課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過去在高中課程體系中,美術教學并不受重視,學生也沒有美術實踐的機會,他們的美術功底和欣賞水平都有待提高?,F代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可以點燃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身心特點,發掘教學內容中的興趣點,科學、合理地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如在湘版高中美術鑒賞課《各異的風土人情—中國民間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組介紹中國民間美術的影像資料,借助多媒體展示傳統美術工藝品,讓學生了解與中國傳統民間美術密切相關的藝術形式,如針織、織染、雕刻、泥人、面人、剪紙、風箏等。然后,再講述風土人情的概念、民間美術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等等。在相關知識講解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留出自由創作的時間,讓學生結合地方民俗傳統,開展帶有民間特色的美術創作活動,如讓學生畫一幅年畫,剪一張剪紙,用橡皮泥制作陶器等等。這樣利用多媒體和自主創作活動營造一個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真實感受民間美術的魅力,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手法改革,是美術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過去,在高中美術教學中,許多教師都只關注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法的掌握,美術教學方式以教師灌輸、學生臨摹訓練為主,美術教學手法過于機械化。而單一的教學手法,不僅會打擊學生的創作熱情,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改提倡運用多元教學手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法,進行教學手法創新,爭取以多元教學手法發掘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講述完與素描有關的基礎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分別給同桌當素描模特,分別給對方畫一幅素描。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傳閱、欣賞他們的繪畫作品,共同探討素描繪畫技法,這樣可以將所有學生都動員起來,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又如,在學習《繪畫的情緒語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貼出幾幅名家作品,讓學生結合點線面、光影和色彩等繪畫元素來分析作品主題、畫家情感,這樣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發掘學生的興趣是教學的關鍵,也是教師要關注的一個方面。所以在美術課堂上,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重要目標,采用多元教學法來教學,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對美術課堂、美術學習產生較大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和藝術品位。
(作者單位:內蒙古集寧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