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霞
在中職教育課程改革中,頂崗實習是一項重要的內容。中職院校安排該校學生到相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感受企業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職業的綜合能力,換言而之,頂崗實習是一項重要且有實踐性的教學環節。但頂崗實習主要在校外進行,受企業、學校、教師、學生本身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果頂崗實習只是一種形式,疏于管理,會直接影響實習效果,實習的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因此,中職學校對頂崗實習內容進行規劃時,也應考慮如何加強對頂崗實習工作的管理,確保并提高頂崗實習的質量。本文也主要從校外實訓為試點,有針對性地研究和探索如何有效地加強頂崗實習的管理。
1.1 企業因素
首先,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中,學生的崗位較為單一。眾所周知,頂崗實習在教學中是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活動,本應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所將要從事的工作崗位來適當地分配不同的崗位職責,讓學生可以輪流擔任相關的工作崗位,從而獲得更多的工作經驗。但由于用工的需求,學生常被固定在同一個崗位,用體力勞作來代替實習,單一的工作崗位和內容、缺乏高技術含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較難。此外,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率并不高。當學生被安排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時,企業常把學生安排在幾乎沒有技術含量可言的流水線上,每天機械性地重復簡單的工作;也幾乎沒有給學生投入大量的培訓機會,或者分配技術精湛的師傅對學生進行深入的個人指導等等,由此可見,學生綜合地運用專業知識和解決專業技術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實習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除此之外,缺乏對學生正當權益的保障。從企業的角度看,企業常把經濟效益作為長遠發展的主要目標,而作為頂崗實習的學生等同于給企業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如過長的工作時間、強度較大的勞動工作、缺乏安全防護和醫療措施的保障等等,這都體現了頂崗實習的學生缺乏保障。
1.2 學校因素
首先,學校對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的管理不到位。大部分學生都是進行校外的頂崗實習,工作的地點、形式或內容都大不相同,因為有部分學生是服從院校的統一安排,有部分學生則是靠自己尋找的校外頂崗實習。校外實習的人數較多,院校也無法派遣教師一對一隨時跟進學生的實際情況,只能依靠院校與學生所在的企業進行適時的了解、溝通和協調作為對學生的管理。此外,院校也缺乏系統的管理模式。頂崗實習可以說是已經實行很久的教學活動,但中職院校似乎還沒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因此頂崗實習的管理依然存在漏洞。例如,學生在參加校外的頂崗實習時,院校的課堂教學便無法進行,導致校外的頂崗實習的實踐活動與校內的常規教學產生沖突;或者實行校外頂崗實習的時間不一樣,加大了組織剩余學生進行學習的難度。
1.3 學生因素
首先,學生有可能私下更換實習企業,學校難以及時跟蹤管理。學生受自身的興趣、個人定位、身體狀況、工作環境等影響,跳槽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管理校外頂崗實習的學生的難度。其次,學生的自律性不高,紀律意識淡薄,違紀的情況增多,增加了處理的次數。相比起校園,企業的規章制度會相對更嚴格,剛踏入社會的學生對企業的章程、規則適應較慢,工作中也未能嚴格遵守企業的紀律,擅離職守、隨意請假、離職的現象也常有發生,對于這些責任心不強、紀律意識不高的學生,學校和企業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處理。
2.1 建立制度
健全的制度有助于加強對頂崗實習的管理。例如,學院設立專門的部門和調配人員去負責管理和監督頂崗實習這一實踐活動的運行,同時建立相關的制度,通過對校外頂崗實習的實踐活動的考察,不斷地完善相關的制度和政策。由于頂崗實習大多數是在校外進行,相對應的主體較多且關系復雜,這需要院校統籌管理、統一規劃。例如,如何與企業進行洽談,然后確定學生們的實習崗位,盡快落實學生們的實習協議等,都需要院校有專門的部門來完成這些工作。
2.2 落實管理
把頂崗實習的管理落到實處,才能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頂崗實習的教學效果。例如,把頂崗實習當作是進行職業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如日常學校上課一樣,常規管理。當學生需要外出實習時,學校應跟蹤、落實到每一位學生和相應的崗位。當學生處于校外的頂崗實習期時,院校應該定期跟蹤學生的實習情況、思想動態,或者學生是否在期間遇到難處需要幫助等等,這時,學校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由相對應的指導老師或班級的輔導員,去實時跟蹤、了解掌握各自分配的學生的實習的具體情況。除此以外,若在校外進行集中的頂崗實習時,如果人數超過25人,建議校方指派指導老師帶隊,并與學生一起常駐實習單位;若是比較分散的校外頂崗實習,校方也可要求相應的指導教師定期到學生的實習企業中進行考察和掌握學生的實習情況。因此,校方可以建立考核的激勵機制,給予經費支持,鼓勵教師定期到校外的實習企業考察,指導學生的實習,把校外的頂崗實習看作是常規的教學任務。
2.3 選擇崗位
院校若要讓學生參與校外的頂崗實習,應對企業和崗位進行篩選。例如,盡可能地選擇經營規范、知名度和信譽度較高、社會責任感強等的企業,如國企、上市公司等等,如此一來,不但有助于提高學生實習的權益保障,還能方便校方與企業進行溝通并對學生進行實時的監管。相反,不建議院校通過中介的渠道為學生推薦實習, 因為大部分中介會收取中介費用,也不一定靠譜,容易引起學生反感,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抵觸心理。除此以外,學生進行校外頂崗實習的崗位最好是專業對口,至少是專業相關。眾所周知,頂崗實習絕大部分都是單一、重復較多的勞動,隨著實習時間的遞增,如果專業不對口,學生會感到自己的實習工作與專業不大相關,便會覺得一無所獲,產生排斥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管理的難度。
2.4 培養素養
院校若想降低對校外頂崗實習的管理難度,還可以從學生入手,加強對學生行為規范的管理,積極培養學生的道德、職業素養。正因為在社會中的企業的管理制度與學校內的管理制度幾乎不一樣,有些甚至要求更為嚴格,長期生活在校內的學生難以適應。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遵章守法等等的職業素養,加強培育學生的言行舉止等基本的道德素養,學生通過自我的提升,有助于更好更快地適應頂崗實習的實踐活動,為未來的發展作鋪墊。
2.5 關注特殊群體
當學校進行集中的校外頂崗實習的教學實踐活動時,無法避免會出現有因身體不適或其他原因而無法參與實習活動、或需要中途退出等等的現象,院校應及時給予關懷。其次,也應建立相關的制度要求,例如,學校應明確列出實習的學分應通過怎樣的途徑獲得,學生如果不參加校外頂崗實習該怎樣處理,是更換實習的企業還是留在校內完成相應的實習任務,同時,也應明確指出這類學生該怎樣管理,因為這類少數的特殊群體是相對比較難管理,容易出各種問題,所以院校需要更多關注這類特殊群體的學生,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管理的負擔。
綜上所述,頂崗實習是一項需要長期探索和實踐的課程,中職院校應積極推進頂崗實習的教學實踐活動,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作為依據并不斷地完善,把頂崗實習的管理工作落到實處,讓學生能夠參與真正意義上的頂崗實習,增強學生的專業綜合技能,為未來的職業道路作良好的鋪墊。
(作者單位:臨沂電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