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人才作為創新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學校作為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國家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體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因此,加強高校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研究,不斷提高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質量,顯得尤為必要。
1.1 科技創新人才的定義
從字面上分析,科技創新人才是科學技術和創新人才同時具備的復合型人才,科技創新人才應該同時包含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術兩方面的條件。
1.2 科技創新人才的特征
科技創新人才的特征里,智力因素起到了夯實基礎的作用。科技創新人才是知識型人才,寬厚的知識基礎加上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現代科技活動的重要保障。科技創新人才具有相應的特長和較高的個人素質,有深厚而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穩定的研究方向。
現代科技創新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2.1 世界范圍內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現狀
隨著國家之間競爭的日趨激烈,對人才尤其是科技創新人才的需求顯得格外突出,科技創新人才的競爭代表著未來國家實力的競爭。科技創新人才需要培養,并且需要一個長時間的復雜過程。
美國之所以能長期保持全世界范圍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領域的霸主地位,人才特別是科技創新型人才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是保持美國長期繁榮的重要因素。美國的科技創新人才舉措包括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兩個方面。美國每年吸收國外高端人才達數十萬之多,H-1B 簽證計劃這種長期執行有效并且靈活的移民政策從數量上和質量上為美國科技創新人才的引進上了雙保險。與人才引進工作相比,美國在本土科技人才培養成效方面相對遜色。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發布《應對美國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系統緊急需求的國家行動計劃》,指出美國現行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發展有過分依賴于外來科技人才引進的趨勢,缺少本國自身培養的科技創新人才。針對這一現象,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經過調查、分析和研究,在 2010 年發布《培養下一代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杰出創新人才 選拔和培養美國人力資本》報告,報告提出了提供卓越的機會、廣泛撒網、營造生態化支持系統等三項建議,希望通過建議促進美國科技創新人才的選拔和培養。
2.2 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現狀
高校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高校內部有著濃厚的學術氛圍、寬松的文化氣氛;擁有相對穩定的高水平科技創新隊伍,人才輩出,可以通過不斷地讓年輕的學生加入到科技創新活動中,注入新鮮血液,激發創新思想;學科門類齊全,容易相互交叉滲透,從而產生新的知識點和創新成果;最重要的就是高校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緊密結合,符合我國當下對人才的特定需求,在開展科技創新的同時為社會提供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3.1 人才培養模式單一
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實行高度集權的辦學體制,高校自身辦學自主權有限,在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方面受到諸多制約因素的影響,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臨較大阻力;另一方面,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講究整齊劃一,學校辦學模式、人才培養類型、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趨同化現象嚴重。
3.2 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
當前高校課程體系中必修課程比例普遍過高,選修課程比例相對較低且可供選擇的課程數量不夠,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過小,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在內的課程體系和內容都過于強調學科的邏輯性,學科壁壘仍然嚴重,以實際問題為中心 的跨學科課程、綜合類課程相對過少,新生研討課程、專業研討課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雙語或全英課程、學科導論課程等新型課程所占比例較低,課程教學在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
3.3 實踐環節培養不夠
實踐環節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實踐能力培養是提高科技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內容。長期以來,正是由于對科技人才培養實踐教學環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投入,高等學校普遍存在實踐教學體系缺乏整體優化、工程訓練強度不夠、實踐內容陳舊等問題,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應有的工程素質和工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低下,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工程科學技術人才的需求。
4.1 培養創新人才理念
高校要牢固樹立培養創新人才的辦學理念,將創新作為高校辦學的核心價值追求。創新人才培養既要堅持課堂教學的主戰場,又要充分發揮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學科專業競賽、校園文化活動等的育人功能;面對現代經濟社會對創新人才的復合要求,既要讓學生接受優質的專業教育,又要重視通識教育的開展,促進學生了解人類最基本的知識領域和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批判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完備的理性、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感。
4.2 積極營造創新氛圍
首先,要大力營造鼓勵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以凝練和推廣大學精神、大學口號為契機,將追求創新、鼓勵創新上升為學校行為和意志,培養廣大師生敢為人先、勇于突破、勇于創新的精神和意識。通過網絡、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多種媒體方式,加強創新活動典型案例宣傳,營造積極向上、共同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讓創新文化成為促進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驅動力。
其次,要著力營造寬松自由的濃厚學術氛圍。學術自由對于創新人才培養有著重要意義,我國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源認為 學術自由問題,是個很重要的問題。沒有學術自由,只能培養庸才,培養不了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才。在創新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本著真理至上、寬容對待的態度,鼓勵學生就關心的問題提出質疑,提出批判意見,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批判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勇氣。
4.3 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充分體現創新人才培養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特征。要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進一步細分人才培養模式,尊重學術型研究人才、工程型研究人才、應用型人才等不同類型人才的成長規律,為不同類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成才途徑和發展空間;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基礎等自身特點因材施教,施行個性化教育,加強人才培養工作的針對性,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欲望和創新潛質。
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緊跟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新人才培養新途徑。產學研合作教育、國際化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等人才培養新思路和新策略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應得到充分反映,同時積極配合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等國家層面專項改革工作的推進實施,保證人才培養模式的科學性、適應性和先進性。
4.4 打造創新實踐平臺
強化創新實踐能力是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首先,應加強包括工程訓練、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在內的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改革,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構建實踐教學新模式。在此基礎之上,積極打造產學研結合創新實踐平臺。一方面,依托校內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等學科、科研平臺資源,建設學生創新實踐基地,科研資源直接面向本科生開放。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以聯合共建學生實習基地和實驗室、企業參與課程設置、企業專家參與授課、學生參與企業科研項目等多種形式開展產學研合作,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和運用知識、創造知識能力的培養。
同時,打造學生科研訓練平臺,以科研訓練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以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和省級創新實驗項目實施為契機,大力推廣校級學生科研訓練計劃,構建和完善本科生科研訓練體系,讓學生通過接受科研項目初步訓練達到提高創新實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的目的;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競賽和科技創新活動,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興趣,有效帶動和促進科技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作者單位: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