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麗
根據《東營職業學院畢業生培養質量總結報告(2016)》顯示,本校2012屆至2015屆就業率分別為94.5%、93.5%、92.4%、91.5%,畢業生就業率逐年下降,并稍低于全國骨干校畢業生就業率平均水平(93.2%)。其主要原因是市場化就業現狀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目前我校畢業生職業能力不能滿足企業、社會的要求。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與企業崗位職業能力匹配度低、社會認同度低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瓶頸,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與新形勢下行業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有著較大的差距,這與高職院校的就業創業教育“不落地”、課程結構不合理有重大關系。
1.1 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統一
就業創業教育本質上就是職業素質教育,屬于基礎教育,而不是培訓班,更不是企業家、成功者的速成班,現階段我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還不夠清晰,這種模糊的定位會造成就業創業教育延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灌輸,使就業創業教育走向誤區。
1.2 就業創業課程和專業課程的融合
現階段,我校就業創業課程以公共基礎課和公共選修課形式存在,缺乏專業的針對性,如果專業教育脫離了基礎教育,脫離了專業教育,就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不能真正服務于學生就業,也就無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1.3 就業創業需求與專業培養的結合
現階段我校各專業的課程結構相對比較完善,教學內容豐富,組織合理,但教學方式仍以傳授講授為主,課時長,專業強,無法滿足學生創新創業的知識需求,真正服務于學生就業創業。而且,就業創業課程多開設在第一學期或最后一學期,過于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業創業發展。
2.1 整合現有就業創業課程, 系統規劃職業素養系列課程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應堅持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出發點,基于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整合現有素質類課程,結合專業教學內容,構建適應學生就業、創業需求的、具有專業特色的,能夠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
2.2 依托學生社團,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現代企業和社會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職業道德教育,如團結協作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職業責任感、職業興趣,幫助學生準確構建職業目標,結合學時學分等限制條件,可依托學生社團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于各項學生活動中,如班會、專題討論會等等,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為將來的就業創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3 加強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構建校企合作雙主體育人模式
深化產教融合,繼續與富海集團等企業進行現代學徒制試點,開展“雙主體”協同育人。高校可以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和專業發展的需要,用合作企業的設備和環境,給學生創造真實生產的實踐條件,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同時,通過與企業深度合作,了解行業人才的需求情況,確定崗位能力需求,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課程結構。
2.4 優化教學師資隊伍結構
聘請具有先進工作經驗的企業員工作為專兼職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將企業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引進課堂,按照行業企業標準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同時,定期組織校內教師進行企業頂崗鍛煉,及時了解專業領域發展狀況,掌握最前沿科學技術,將生產中的真實案例引入課堂,增進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的了解,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
結束語:在全國高校創業教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將就業創業課程融入專業課程體系,將畢業生就業創業需求同專業培養結合在一起,構建適應學生就業、創業需求的、具有專業特色的,能夠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職業素養課程體系,實現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的統一成為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作者單位:東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