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豪
【摘 要】目的:探討Miles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臨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選取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低位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20例,給予常規化療治療)與實驗組(20例,給予Miles手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近期療效及生活質量。結果:實驗組患者6個月內的生存率、復發率及轉移率、生活質量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Miles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有著較好近期療效,且可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Miles手;低位直腸癌;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5.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直腸癌(Carcinoma of the Rectum)是消化道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直腸癌位置較低,低位直腸癌發病率較高。由于其位置深入盆腔,加上解剖關系較復雜,手術治療不徹底,術后有著較高復發率[1]。因此,研究有效的治療方法尤為重要。本文為了分析Miles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臨床效果,特選取我院收治的40例低位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選40例低位直腸癌患者來源于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手術病理確診為低位直腸癌;可耐受麻醉及手術風險;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手術內容,并愿意配合治療,獲得醫學倫理會同意。
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性疾病;手術禁忌癥;凝血障礙者;麻醉藥物禁忌癥;精神病者。
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對照組: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齡(34-68)歲,平均年齡(57.42±1.45)歲。
實驗組:20例,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齡(31-67)歲,平均年齡(56.34±1.1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化療治療,靜脈滴注200mg四氫葉酸鈣+350mg/m2氟尿嘧啶,連續化療5日。
實驗組:給予開腹Miles手術治療。術前常規消毒鋪巾及備皮,行全身麻醉,取頭高足低膀胱截石位。取腹部正中行10cm切口,自恥骨聯合向上并繞臍。逐層切開腹壁,于透光照射下切開腹膜前脂肪及腹膜,向下推開膀胱。開腹后查看腹腔、盆腔、有無腹水、腫瘤轉移程度、淋巴結腫大情況等,確定病灶位置,并根據周圍組織侵犯情況判斷手術切除范圍。切除范圍包括乙狀結腸遠端、系膜下動脈與區域淋巴、肛管、肛門周圍5cm。行根治手術后,在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狀結腸單腔造口,常規止血及沖洗引流,逐層關閉腹腔。
1.3 觀察指標
觀察及比較對照組與實驗組的6個月內的生存率、復發率及轉移率。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采用腫瘤患者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價,滿分60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調查所有臨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表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χ2)檢驗。進行數據之間的兩兩比較。以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6個月內的生存率、復發率及轉移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6個月內的生存率、復發率及轉移率與對照組相比,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6個月,實驗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有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低位直腸癌多是由于慢性炎癥、不良飲食習慣及致癌物質過量等因素導致,臨床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大便帶血、便前及便后腹部隱痛、消瘦及尿痛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及身體健康[2]。長期以來,單純的化療可降低直腸癌的復發率,但遠期療效較差,不利預后。而Miles術已成為治療低位直腸癌患者的金標準,可最大限度降低癌細胞轉移及癌癥復發風險,提高生存質量[3]。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近期療效及生活質量均高于對照組。但Miles手術處于發展階段,有著較廣的手術切除范圍,對周圍臟器有著較大損害性,因此,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這就要求實施Miles術前應客觀評估病變范圍及手術切除范圍,做好圍術期處理,最大限度降低手術對患者正常功能的影響,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趙素花.保肛手術與傳統Miles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效果比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5,2(1):86-87.
石廣東.Miles手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1):105-106.
王濤.保肛手術與行Miles術治療低位直腸癌臨床效果對比研究[J].系統醫學,2018,39(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