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玉
【摘 要】目的:探討VTE評估及防治量表在骨科創傷患者中的應用。方法:應用Caprini量表對98例骨創傷患者采用進行VTE風險評估,結果:98例患者在住院期間未發生DVT。結論:VTE風險評估及預防措施可有效預防骨外傷DVT的發生。
【關鍵詞】VTE評估及防治量表;護理干預;下肢深靜脈血栓;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R19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靜脈血栓栓塞(VTE)是指靜脈內血液的異常凝結 ,導致靜脈狹窄,血液回流障礙。而常見于長期臥床患者及骨外傷手術患者,其栓子多來自下肢深靜脈,尤其是腘靜脈和髂靜脈血栓形成較為常見。我科通過VTE評估及防治量表,根據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的防范了VTE的發生。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科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骨外傷患者98例作為研究,女患者26例,男患者72例,年齡15~85歲。其中頸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骨盆骨折患者15例,股骨粗隆間、股骨干骨折患者30例,脛腓骨骨折患者29例。
1.2 評估方法
采用 VTE評估及防治量表從年齡,手術類型,體重指數,肺功能、創傷風險,活動能力,凝血功能,服用激素類型藥物和合并疾病等方面進行風險評估。量表得分≥9分為極高危,5~8分為高危,2~4分為中危,≤1分為低危。
1.3 首次評估結果 極高危20例 ,高危56例,中危22例, 隨時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動態調整。
1.4 護理
1.4.1 飲食指導 戒煙、戒酒,避免尼古丁、酒精刺激血管;[1]多飲水多食用富纖維的蔬菜、水果,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同時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2]
1.4.2 病情觀察 觀察下肢靜脈回流情況:肢體的腫脹程度、皮溫、色澤、感覺等,若肢體遠端出現凹陷性水腫,皮膚緊繃,患肢疼痛加劇,常提示VTE ,應及時行影像學檢查。
1.4.3 體位護理 常規雙下肢抬高20-30度,促進靜脈回流。天冷注意加強肢體的保暖,避免血管受涼痙攣,血流緩慢,形成血栓。
1.4.4 預防護理 若患者評分后為低危,則以物理預防為主,督促患者術后早期活動、踝泵運動、宣教; 若患者評分后為中危且出血風險低, 則增加間歇充氣加壓泵治療;若患者評分后為高危以上且出血風險低,則增加皮下注射達肝素鈉或口服利伐沙班;若患者評分后為中危以上且出血風險高,則以物理預防為主。使用藥物治療時,常規監測凝血功能,觀察患者皮膚黏膜有無出血傾向。而對于患有肺水腫 、肺栓塞 、充血性心衰、下肢血管動脈硬化及皮炎 、下肢嚴重水腫 、 等疾病的患者 ,物理預防措施絕對禁用。[3]
1.5 觀察指標 患者在骨牽引治療前、手術前后、出院前行雙下肢靜脈超聲檢查,術前術后行 D-二聚體檢查,以 D-二聚體檢查結果、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股靜脈血流峰速等進行仔細觀察。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x ± s)表示,采用 t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98例患者經護理干預后,均未發生下肢靜脈血栓。
D-二聚體數值、血流動力學指標和股靜脈血流峰速在干預前后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血液高凝狀態、血管壁損傷和血流速度慢是導致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而骨創傷患者由于創傷、肢體制動、手術則更易發生DVT.在臨床上對骨創傷的患者采取Caprini量表進行深靜脈血栓的風險評分,早期發現DVT的危險因素,根據研究結果和比分,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提高患者及家屬對深靜脈血栓疾病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使其能正確進行肢體功能鍛煉,可有效提高下肢靜脈血液回流,降低D-二聚體水平,從而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參考文獻:
龔玲麗,護理干預應用于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臨床效果.實用臨床醫學,2012,13(12):114-115
魯玉麗.護理干預預防下肢骨折術后并發深靜脈血栓的效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8)260-261
王純玲,血栓風險評估與處置表在骨科預防靜脈血栓中的應用.河北醫藥,2016,38(12):1894-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