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豐
【摘 要】目的:研究探討對膽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進行治療的效果分析。方法:將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接診的90例膽結石患者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與膽道鏡的聯合治療,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膽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治療,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膽結石;腹腔鏡;膽道鏡
【中圖分類號】R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膽結石是肝膽外科的常見病,治療膽結石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手術治療。傳統開腹手術存在創傷面積較大、容易發生感染、術后恢復時間漫長等諸多問題,近些年,隨著我國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采用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結石患者的治療方式,由于創傷小、恢復時間短等優點,得到了臨床醫學的大力應用。本文將對膽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治療的效果做進一步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接診的90例膽結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齡范圍在28~75歲。采取隨機分配的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46.72±5.43)歲;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年齡(44.85±6.12)歲,P>0.05,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與膽道鏡的聯合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讓患者保持平臥位,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手術;(2)采用四孔法幫助患者建立人工氣腹,并保持12~14mmHg的腹壓;(3)將腹腔鏡與膽道鏡分別依次置入患者體內,并嚴格按照先易后難、顯小厚大、先軟后硬、先進后遠的手術治療原則進行取物。針對較大且明顯的結石,使用取石鉗從穿刺孔進行取石;針對特別細小或泥沙狀的結石,可以采用沖洗泵等進行反復沖洗;之后仍然無法有效取出的結石,可以采用取石網籃進行。(4)取石結束后,為確保結石取凈,患者膽道的暢通,宜對患者的膽道再次實施沖洗;(5)仔細檢查是否存有結石殘留,另外通過膽道鏡觀察,幫助患者查看其膽管是否存在炎癥、畸形、狹窄等情況,并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放置T型管。四周后,經影像學驗證無誤后,即可將T型管清除。
1.3 觀察指標(1)將兩組患者的出血量、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進行比較;(2)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
治療效果評分標準 效果顯著:并未發現膽結石影像,臨床表現癥狀完全消失;效果良好:膽結石影像基本消失,臨床表現癥狀有所好轉;無效:膽結石影像并未消失,臨床表現癥狀無任何好轉。總有效率=(效果顯著+效果良好)/總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統計均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計算數據采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t值進行檢驗,數據對比采用χ2進行檢驗,計算后若P<0.05,則本次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是形成膽結石的重要原因之一。傳統的開腹手術由于創傷較大、容易感染且術后恢復時間漫長,已無法滿足人們的治療要求。而先進的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不僅創傷小、感染幾率小且恢復速度較快,患者的接受程度及滿意度更高。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其手術時的出血量、排氣及排便時間、住院時間等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數據結果充分顯示出,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開腹手術,但目前由于技術等原因,尚無法完全替代傳統開腹手術??偠灾?,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患者,治療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大力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孫貴蘭.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的臨床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02:6-7+16.
楊彥,林師佈,韓霖,黃小龍,涂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總管探查一期縫合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3403:526-530.
李博飛,胡志強,陳斌.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結石的療效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38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