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菊琴
【摘 要】目的:評估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隨機抽取本院2018.02到2019.06時段內收治的肺炎患兒86例為研究對象,以1:1比例將患兒納入甲組(n=43)、乙組(n=43)。即甲組患兒使用常規護理,乙組患兒使用針對性護理,比較患兒總有效率、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結果:甲組總有效率為81.40%,乙組為95.35%,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乙組住院時間為(2.08±0.48)d,體溫恢復時間為(5.18±2.18)d,甲組為(3.82±0.67)d和(7.92±2.52)d。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結論:于小兒肺炎護理期間,針對性護理模式的使用,不僅可增強患兒總有效率,還可縮短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應引起重視。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小兒肺炎;總有效率;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
【中圖分類號】R289.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伴隨社會環境的驟變,居民軀體抵抗力也隨之下降,因呼吸道感染導致的病癥屢見不鮮,且在諸多誘因干擾下,呈現進展快、病情危重的特點。例如小兒肺炎,作為呼吸道感染常見病癥,因患兒機體功能特殊性,不僅會增加治療難度,還會為自身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鑒于此,隨機抽取本院2018.02到2019.06時段內收治的肺炎患兒86例為研究對象,評估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隨機抽取本院2018.02到2019.06時段內收治的肺炎患兒86例為研究對象,以1:1比例將患兒納入甲組(n=43)、乙組(n=43)。即甲組患兒中,男女比為22:21;最小年齡為1歲,最大年齡為12歲,平均數為(5.52±3.22)歲;最短病程為2d,最長病程為12d,平均數為(7.07±3.52)d。乙組患兒中,男女比為20:23;最小年齡為1歲,最大年齡為11歲,平均數為(5.22±3.62)歲;最短病程為2d,最長病程為10d,平均數為(7.22±3.12)d。數據間比較無意義(P>0.05)。
1.2 方法 甲組患兒使用常規護理,乙組患兒使用針對性護理,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環境護理。打造安靜整潔、溫濕度適中的住院環境,如病房溫度約為20℃,濕度約為55-65%,加快痰液排出;定期做好病房通風換氣,科學控制探視時間和次數,預防交叉感染。②呼吸道護理。及時做好患兒呼吸道分泌物、鼻腔分泌物清理,促進通氣功能正常,提高肺泡通氣量,預防缺氧;若痰液較多,可定期調整患兒體位;若痰液相對黏稠,可施行霧化吸入、祛痰劑輔助治療,在有效稀釋痰液的前提下,促進排痰。但在霧化吸入期間,應時刻鑒別患兒是否存在呼吸困難、堵痰等狀況,一旦出現此現象應立即終止霧化吸入,常規霧化時間可控制在20min,指導患兒咳嗽[2]。③發熱護理。若患兒表現為高熱,則應施行降溫操作,例如褪下多余衣物、掀開蓋被,必要時可通過冰袋冷敷、酒精擦拭和溫水浴等方式,起到降溫效果;若患兒體溫在38.5℃以上,應立即執行藥物降溫,常見安乃近、泰諾林和臣功再欣,間隔給藥時間在4h以上;由于體溫增高會面臨出汗,應及時更換浸濕的衣物、被褥;若患兒存在口腔潰瘍和食欲減退等狀況,可在口腔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處予以上藥[3]。④飲食護理。因患兒食欲減退,則可在飲食中倡導易消化、高營養類原則,少食多餐,禁食生冷、刺激性食物;若患兒出現咳嗽,應暫停喂輔食、喂食等部位,預防嗆咳至氣管內;指導患兒多飲水,若表現為病情危重的患兒,則可借助靜脈輸液的方式,合理補充水分、熱量[4]。⑤出院指導。時刻保證居住區域舒適安靜;依據天氣變化做好衣物增減,增強戶外運動,以體育鍛煉的方式,增強機體抵抗力,未愈前禁止出入公共場所,預防再次感染;指導家長做好患兒神志變化、呼吸頻率的記錄,一旦表現為異常,應立即就醫;按時預防接種。
1.3 觀察指標 比較患兒總有效率、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即總有效率包括痊愈,胸片陰影檢查徹底消失,且恢復正常;有效,胸片陰影檢查明顯改善,但尚未恢復正常;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為痊愈率和有效率之和[5]。
1.4 統計學處理 取統計軟件SPSS20.0,對本文數據加以匯總處理。計數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組間數據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數據用卡方(χ2)檢驗。P<0.05時表明數據比較有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患兒總有效率
甲組總有效率為81.40%,乙組為95.35%,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
2.2 比較患兒住院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
乙組住院時間為(2.08±0.48)d,體溫恢復時間為(5.18±2.18)d;甲組住院時間為(3.82±0.67)d,體溫恢復時間為(7.92±2.52)d。數據間比較有意義(t=13.8437/5.3922,P<0.05)。
3 討論
小兒肺炎(infantile pneumonia)作為小兒常見性、多發性病癥,是由細菌真菌、病毒和支原體等感染導致,而嬰兒多由胎糞和吸入羊水等現象引起,個別情況下小兒還表現為動植物油過敏,繼而滋生肺部炎癥反應。一旦患病,患兒表現為食欲減退、煩躁、發熱咳嗽、腹瀉等狀況,較為嚴重時則會進展為肝臟肥大、氣促和面色蒼白等狀況,對患兒身心健康、生命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目前,小兒肺炎救治是以病原體的不同,施以針對性治療,以細菌性肺炎為例,是以抗生素治療為主,但在病毒性感染肺炎中,尚未存在特效藥。即針對該部分患兒,可在常規對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干預模式,于環境、呼癥狀表現和飲食、出院指導等層面,增強患兒治療效果[6]。本次調查可知,甲組總有效率為81.40%,乙組為95.35%,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乙組住院時間為(2.08±0.48)d,體溫恢復時間為(5.18±2.18)d,甲組為(3.82±0.67)d和(7.92±2.52)d。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
綜上,于小兒肺炎護理期間,針對性護理模式的使用,不僅可增強患兒總有效率,還可縮短住院時間、體溫恢復時間,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賈丹丹.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17):148-150.
楊肖麗.觀察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8):317-318.
李靜.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評價[J].心理月刊,2019,14(10):94-94.
王亞靜.觀察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2):294+298.
寇曉榮.針對性護理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05):827-829.
周傳芳.針對性護理在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護理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16(07):9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