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紅
【摘 要】目的:總結低體重早產兒的護理措施。方法:回顧性分析29例低體重早產兒的臨床資料。結果:本組低體重早產兒住院天數最少11d,平均天數26d;治愈出院27例,家長放棄治療1例。結論:加強體重早產兒的護理有利于預后。
【關鍵詞】早產兒;低體重;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早產兒是指胎齡不滿37周,體重<2500g,身長<45cm的活產嬰兒。由于早產兒全身各系統功能發育尚不成熟,對子宮外環境的適應能力和調節能力均較差,因此,病死率較高。我院是一家綜合醫院,為了避免早產兒夭折,我科從保暖、維持有效呼吸、合理喂養、預防感染、特別是親情護理等幾方面做好護理工作,取得滿意效果。從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29例低體重早產兒,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低體重早產兒29例,男16例,女13例;胎齡28周~30周;體重<2000g,最低體重1460g;雙胎1例。
1.2 臨床主要表現 體溫低于35℃者15例,35℃~36℃者14例;伴硬腫23例;呼吸功能障礙22例,主要以呼吸不規則、呼吸急促伴呼吸暫停;黃疸11例,合并感染25例,主要有肺炎、皮膚感染、臍炎等;合并顱內出血6例;吸吮能力低下26例;消化功能紊亂19例。
1.2 結果 本組低體重早產兒住院天數最少11d,平均天數26d;治愈出院27例,家長放棄治療1例,死亡1例。
2 護理
2.1 保暖護理 維持體溫的恒定是護理低體重早產兒的重要護理措施之一。①外環境:病室保持在27℃~28℃,濕度保持在55%~65%。②保暖箱:根據患兒的體重,胎齡和成熟度,體溫及病情給予不同的暖箱溫度。并及時調整暖箱的溫度。③1h~2h測體溫1次,必要時30min測體溫1次,詳細記錄體溫和暖箱的溫度。
2.2 維持有效呼吸 ①嚴密觀察呼吸頻率、深度,注意有無呼吸暫停,一旦發生呼吸暫停,立即給予適當刺激恢復正常呼吸,如彈足底、叩背呼吸等。無效時則用復蘇囊面罩加壓給氧,常很快好轉,也可用納絡酮靜脈注射,興奮呼吸中樞。可反復使用。②給予低流量、間斷吸氧。根據缺氧和呼吸困難程度選擇不同的給氧方式,如鼻導管吸氧、面罩吸氧或呼吸機治療等。檢測氧濃度每日1次或2次。嚴密觀察缺氧癥狀改善狀況。③給予血氧飽合度和血氣分析監測,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左右,一旦癥狀改善立即停用,以防發生氧療并發癥。④ 體位給仰臥頭側位,肩下墊一軟枕,保持頸部伸直,維持氣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發生。
2.3 合理喂養 ①經口喂養是最好的喂養方式,主張早期微量喂養,用滴管滴喂。最好喂母乳。②無吸允能力的患兒給鼻飼,胃管由口腔插入,以母乳或早產兒配方奶為宜。做好胃管的護理。③配合全靜脈或部分靜脈高營養液,以維持體內熱能、新陳代謝及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而改善和促進疾病的恢復。④在喂養的過程中,動作小心輕柔。每日稱體重1次,觀察大便及腹脹情況,并準確記錄。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⑤病情許可,喂奶后給予患兒叩背,以排出胃內空氣,同時采取頭高腳低位,抬高床頭30°,右側臥位,有利于胃內奶汁的排空。喂奶后注意觀察面色有無青紫、溢奶及嘔吐等,防止發生窒息。
2.4 預防感染 ①病室內保持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換氣,病室每天消毒,每月空氣培養,指標均達標。②接觸患兒的所有用物都要高壓滅菌或煮沸消毒。③ 醫護人員接觸患兒戴口罩,帽子,清潔消毒雙手。④做好晨、晚間護理,包括皮膚、口、眼、臍、臀護理,防止繼發感染。⑤保持靜脈通道順暢,遵醫囑準確,及時用藥。⑥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病情變化,如面色及全身晦暗、體溫不正常、吃奶不好等表現,可能有感染癥狀,立即報告醫生。
2.5 親情護理 ①為促進暖箱內早產兒的生長發育,滿足其心理需求,維持體溫的穩定,使用毛巾或床單卷圍成的“鳥巢”護理方法,使其手 腳觸到邊際,能有一種安全感。②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采用“撫觸”式親情護理,護理前后要有安撫動作,促進恢復生理平穩期,并可減少能量的消耗。③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過程中,應做到說話輕、開關門輕、走路輕、操作輕。盡量的降低噪聲,減少噪聲給患兒的不良影響,如遮蓋暖箱、輕開暖箱,勿將監護儀放暖箱上。④柔和的燈光可促進患兒睡眠,減少肢體活動,促進喂食,增加體重,并減少視網膜病變。⑤促進早產兒適應的護理。實施護理措施時,避免過度刺激;無突然的驚醒患兒,在治療前輕柔的喚醒或觸摸患兒使其有所準備。在治療護理后停留在患兒身旁觀察患兒的表現,以了解是否出現異常行為。⑥在其病室外、床旁都有明顯的“輕”和“靜”標志,避免打擾,以給患兒提供一段完整的休息時間。⑦使用安撫性奶嘴給予非營養性吸允,能減少哭泣,增加氧飽和度,促進進食及消化而增加體重,促進口腔滿足感。
3 體會
低體重早產兒的護理,護士應有耐心、細心和高度的責任心和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術;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低體重早產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因此,護理過程抓住體溫關、呼吸關、喂養關、感染關等重要環節,加之親情關懷和其他各個方面的精心護理,是提高低體重早產兒的存活率,降低其病死率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