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邦英 郭文霞 劉巧云 王維玲 譚月霞
【摘 要】目的:分析護理干預在降低胸外科術后疼痛中的價值。方法: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胸部手術治療的120例患者,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及術后不同階段疼痛評分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8.3%,明顯高于對照組81.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同時間段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胸外科術后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不僅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而且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胸外科;護理干預;疼痛評估;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心胸外科患者臨床多給予手術治療,手術創傷大,術后患者需面臨不同程度的疼痛威脅。疼痛不僅會增加患者痛苦,嚴重的還會導致痰液潴留,誘發肺不張、免疫系統紊亂等并發癥,對其康復造成嚴重影響。目前,術后疼痛已成為手術患者最擔心且臨床護士最關心的一大問題。相關報道顯示,術后給予患者科學、細致的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對降低術后并發癥具有積極意義。為進一步明確護理干預在降低胸外科術后疼痛中的價值,特選取120例胸外科手術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納入的120例研究對象均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胸部手術治療的患者,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介于28~60歲之間,平均(40.12±2.28)歲;對照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齡介于27~61歲之間,平均(40.24±2.31)歲。此次研究均獲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 ,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胸外科手術患者實施常規術后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⑴加強護理培訓。護士長定期組織科室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疼痛護理專題學習,進一步強化“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圍繞手術患者心理特征、胸外科主要手術類型、術后疼痛相關因素、減輕疼痛的方法等,開展針對性地疼痛護理培訓,規范護理流程,強化護士應便能力,盡可能減輕患者疼痛。⑵疼痛評估。主動耐心與患者有效溝通,觀察患者的情緒表現,結合病歷資料了解患者的原發病情況、手術情況及病史等,綜合各方面因素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制訂針對性止痛護理方案。⑶心理護理。手術的創傷再加上術后疼痛的折磨易使患者產生焦慮、煩燥等不良情緒,降低其與醫務人員的配合度。因此,術后護理人員要中強巡視,主動詢問患者主觀感受、耐心傾聽患者主訴,若發現患者表現不耐煩或不良情緒嚴重時,要對患者表示理解,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焦慮,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深呼吸練習、看電視、與他人談心等方式放松身心,以減輕疼痛。⑷體位及管道護理。術后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以半坐臥位最佳,此體位受重力的影響,可減輕腹內臟器對心肺的壓迫及胸部切口張力,從而將傷口疼痛減輕;定期檢查胸腔式引流管是否固定穩妥、管道是否通暢,以免滑脫、堵塞或不必要的牽拉而引起傷口疼痛。⑸預防感染護理。胸部手術創傷大、疼痛劇烈,部分患者因為怕疼往往拒絕翻身,也不敢用力咳嗽,故易誘發肺部感染加重疼痛。所以護理人員要將正確的翻身、咳嗽、咳痰技巧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對于咳嗽厲害的患者可采用胸帶固定,咳嗽或深呼吸時可適當按壓切口,疼痛厲害的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
1.3 觀察指標 采用Prince-Henry評估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并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進行組間比較。疼痛評估0~4分,分數越低代表疼痛強度越小。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24.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 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8.3%,明顯高于對照組81.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疼痛評分比較 對照組術后24小時、48小時、72小時及7天的疼痛評分分別為(3.87±0.78)、(3.55±0.68)、(2.98±0.56)、(1.87±0.43);觀察組術后24小時、48小時、72小時及7天的疼痛評分分別為(2.47±0.62)、(2.39±0.58)、(2.11±0.46)、(1.03±0.41)。經分析,觀察組不同時間段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胸外科手術類型復雜、創傷大,術后患者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因懼怕疼痛而不敢進行有效咳嗽、翻身和深呼吸,導致術后出現壓瘡、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對其康復帶來嚴重影響。所以,對于外科手術患者而言,術后除了密切監護病情、科學用藥之外,給予及時、有效的疼痛護理同樣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對觀察組60例胸外科手術患者實施了針對性的術后疼痛護理,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24小時、48小時、72小時、7天的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術后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疼痛護理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另外,通過給予患者針對性的心理、體位、導管及預防感染等護理,有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8.3%,明顯高于對照組81.7%,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外科術后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疼痛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楊淑玲,梁國華,郭倩.胸外科患者術后行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
張巖.胸外科患者術后行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