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
【摘 要】目的:探討分析心身同護在乳腺癌護理中的臨床應用與效果。方法:選擇2018年2月-2019年1月治療的乳腺癌患者72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36)和觀察組(n=36)。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心身同護的護理干預,護理后對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護理前后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護理后SDS、SAS、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心身同護的護理模式用于乳腺癌護理中,護理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情緒焦慮、抑郁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心身同護;乳腺癌護理;SDS、SAS、生活質量評分
【中圖分類號】R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乳腺癌是女性乳腺外科常見惡性腫瘤疾病之一[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治療后由于手術的創傷,容易引起患者上肢淋巴以及血液循環的異常,導致上肢出現關節僵硬,水腫等,影響上肢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由于術后乳房的缺失以及長時間的化療,會使得大部分患者心理出現較嚴重的消極,抑郁,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對患者和家屬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嚴重影響患者預后[2]。由此可見,術后加入心理和身體的護理干預,對提高患者自信心,上肢功能的恢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以病例隨機對照展開,探討分析心身同護在乳腺癌護理中的臨床應用與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2月-2019年1月治療的乳腺癌患者72例作為對象,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年齡(31-66)歲,平均(48.55±8.53)歲;病程(1-6)年,平均(3.51±1.52)年。觀察組36例,年齡(32-61)歲,平均(46.54±6.31)歲;病程(1-8)年,平均(3.63±1.51)年。兩組臨床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用藥和生活護理指導。
觀察組:給予心身同護護理干預。(1)心理方面:對患者和家屬做好本疾病的健康宣導,增加患者和家屬的治療自信心;術后多同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指導患者進行恰當的宣泄,調整心態,指導家屬要理解患者,從親情方面給予溫暖和開導,增加其生活的積極性;通過音樂療法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的舒適心情;(2)身體方面:根據患者術后上肢功能情況,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術后1天,指導患者進行握拳,伸指,活動手腕的動作;術后2-3天,進行肘部,腕部的伸屈練習;4-6天進行抬臂練習,適當的鼓勵患者自己梳頭發;7-9天后患側手臂在健康手臂的輔助下完成上舉動作。每天3次,每次活動10下。護理后對患者護理效果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SDS評分,S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治療前、治療后SDS評分,SAS評分進行評估。SDS評分:<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3分以上為重度抑郁。SAS評分:<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使用生活質量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比較,評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兩組SDS評分,SAS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DS、SAS、生活質量評分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SDS、SAS、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乳腺癌是惡性腫瘤中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多發于中年女性,其致死率較高,嚴重威脅女性朋友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同志事業家庭兼顧的雙重壓力,使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加,且越來越年輕化[3]。乳腺癌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通過手術結合放療,化療進行治療,大部分年輕的女性患者在手術后因為形體的改變和持續的化療,造成心理上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出現,同時由于手術的創傷會破壞局部血液循環,造成水腫和手臂各關節的僵硬,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容易引起疾病的復發,因此在術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身同護對患者康復以及避免以后疾病的復發非常關鍵。心身同護即為在對患者進行日常護理,身體肢體功能指導鍛煉的同時對患者心理進行有效的疏導,消除患者的抑郁,焦慮,消極的負面情緒,增加其對治療和生活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4]。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SDS、SAS、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于對照組(P<0.05),說明,通過乳腺癌患者進行心身同護的護理方法,不僅通過有效的鍛煉,促進了患者的上肢功能的恢復,而且通過對患者心理的疏導,降低了其抑郁,焦慮等消極的負面情緒,促進了患者的對生活和治療的積極性,促進了術后的康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將心身同護的護理模式用于乳腺癌護理中,護理效果顯著,有效降低患者的情緒焦慮、抑郁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崔穎濤,楊海英,李陽陽.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196-197.
陳志紅,雷俊,顏萍平,等.正念減壓療法在乳腺癌患者護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10):1331-1335.
焦永倩,張曉燕,司俊芳,等.不同階段護理管理在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中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藥,2017,39(4):618-621.
張新春,王義海,葛玉紅,等.多學科合作延續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2):1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