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
【摘 要】目的:探討高危新生兒低血糖的臨床表現和護理對策。方法:選擇我院婦產科分娩的100例高危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合并有低血糖的15例高危新生兒作為護理對象,其出生后血糖低于2.6mmol/L,對此15名新生兒進行護理干預。結果:其中10例患兒無明顯臨床表現和特征,5例患兒的低血糖持續時間低于24h,15例患兒經集束化護理干預后均痊愈出院。結論:母親患糖尿病是新生兒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之一,低血糖會加重高危新生兒的病情兇險程度,血糖持續處于低水平會給新生兒帶來不可逆中樞神經損傷,集束化護理干預能有效逆轉低血糖造成的損傷。
【關鍵詞】新生兒;低血糖;臨床表現;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本文選擇來我院分娩的269例高危新生兒中15例作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了高危新生兒合并低血糖的血糖水平和臨床表現,并觀察了集束化護理干預實施后,高危新生兒低血糖患兒的預后情況,具體研究結果如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來我院婦產科分娩的100例高危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新生兒分娩后72h內不間斷監測血糖水平,其中合并有低血糖的15例高危新生兒為干預觀察對象,其中男嬰9例,女嬰6例,平均孕周(38.7±0.5)周,其中早產兒3例,低體重6例,巨大兒1例,病理性黃疸3例,吸入性肺炎2例,平均體重(2629.5±117.1)g,其中母親血糖高者9例。
1.2 護理方法
1.2.1 嬰兒娩出回病房后即監測血糖值,≤2.6mmol/L,急請兒科醫生會診,≥2.8mmol/L的患兒關注喂養情況,每4小時測血糖一次,監測2次若血糖均正常則停測血糖;≤2.8mmol/L的,尊醫囑治療,1小時候復測血糖若血糖正常改為兩小時測一次連測兩次,正常后改4小時后測血糖,然后關注喂養后患兒情況;若一小時后仍低于2.8mmol/L,尊醫囑繼續治療,一小時后復測,若正常后兩小時測一次。連測兩次,正常后4小時測一次,而后關注喂養狀況。
1.2.2 監測血糖的同時進行病情觀察,低血糖新生兒沒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癥狀,少部分患兒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應遲鈍及抽搐等癥狀,臨床護理人員要加強新生兒巡視和血糖水平監測,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可為搶救患兒贏得寶貴時間[1]。預防感染,血糖水平過低新生兒極易引發感染,低血糖新生兒一旦發生感染,會加重病情和增加治療難度,為此要做好新生兒病房消毒管理和監測,患兒家屬的手部、衣患兒物及奶瓶等要做好消毒處理,指導患兒家屬預防干預的方法。做好新生兒保暖,新生兒體溫控制中樞發育不成熟,體溫過低會加速新生兒體內糖分消耗,為此要做好新生兒保暖,產后新生兒要與母親貼膚接觸,根據新生兒體溫變化調節室溫。營養支持,新生兒要盡量給予母乳喂養,要求產婦進行早吸吮和早接觸,適當縮短母乳喂養間隔時間,當母乳喂養量不足時,可適當喂養葡萄糖溶液,確保新生兒攝入足夠量的糖分,從而減少低血糖發生率[2]。
1.2.3 觀察指標
高危新生兒的臨床表現,高危新生兒低血糖通常無明顯臨床特 征或表現,少部分低血糖新生兒表現為肌張力低、尖叫、反應遲鈍、抽搐或吮吸能力差等,總結分析低血糖新生兒臨床特征表現,可為臨床診斷新生兒低血糖提供依據 。低血糖狀態持續時間越短對新生兒造成的損害越輕微。
2 結果:
15例高危新生兒無中樞神經損傷,經護理干預治療后順利出院,出院兩周后隨訪,患兒吃奶,精神狀態均良好,生長發育正常。
3 討論
高危新生兒是指早產、低體重、病理性黃疸、圍生期窒息等危重癥,一旦并發低血糖會給高危新生兒帶來嚴重的損傷,低血糖會給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損傷,早發現和干預是減輕低血糖損傷的最有效方法,此類新生兒護理中要掌握幾個基本原則,一是要及早評估和鑒別,二是密切觀察血糖水平和臨床表現,一旦發現高危新生兒合并低血糖要立即介入護理干預措施。本文將集束化護理干預應用于高危新生兒低血糖的護理中,實驗結果顯示,觀察組出生后各時間段血糖水平都更低,觀察組中大部分患兒無明顯臨床特征或表現,大部分患兒低血糖持續時間低于24h,且患兒經護理干預后血糖水平快速恢復正常。綜上所述,集束化護理能快速改善患兒的血糖水平,及早發現和補充糖分,患兒大多預后良好。
參考文獻:
林春燕.新生兒低血糖監測結果及早期護理干預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4):108-109.
廖青慧.新生兒低血糖觀察與早期護理干預方式探討[J].上海醫藥,2017,38(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