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榮
【中圖分類號】R2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中醫食療在我國有著漫長而悠久的歷史,最早關于食療的記載可追溯至《周禮》。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條件的飛速發展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更加青睞于天然藥物以及自然療法,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食療也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親睞。而冠心病是心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常見的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等等,而上述致病因素均與患者日常飲食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考慮到這一點,對冠心病患者實施中醫食療保健,也就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不僅能夠幫助患者預防該病,延緩疾病進程,同時也能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那么,很多感興趣的朋友可能就會問,中醫食療保健的原則是什么,具體方法又有那些呢?在此,本文一一為您詳述。
1 中醫食療保健的基本原則
(1)評估患者體質,辨證施食。中醫食療最為基本的原則即是重視患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所有的食療措施均需建立在患者的年齡、體質以及性別等要素之上。個體之間的體質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同時病情也有著寒、熱、虛、實之分,所以,對于患者的食療需要遵循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的基本原則。舉例而言,對于虛寒患者,日常飲食就應該選擇溫補且較為容易消化的食物,包括紅棗、桂圓、山藥、羊肉等等;而對于陰虛體弱的患者來說,則應以清補為主,鼓勵患者多食用魚類、蜂蜜、芝麻、藕等食物。此外,氣虛患者需要補氣,血虛患者需要補血,均屬辨證施食的基本原則。
(2)判斷食物性味,具體分析。中醫將中藥分為溫、熱、寒、涼四性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四性五味”。大多數中醫食療學家均認為食物也具備四性五味的性質,這就要求我們對食物的性味進行判斷,同時在結合患者實際狀況的基礎之上選擇適宜的飲食方案。總得來說,寒證、陽虛患者食用溫熱食物;熱證、陰虛患者食用寒涼食物是基本原則。至于五味對于人體作用的差異較大,更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做到合理利用,科學膳食。
(3)結合季節地域特性,規劃飲食。中醫更加偏向于整體性,強調“天人合一”,自然界有四時氣節,食物也有不同的性味,這就要求人們食療保健要與季節氣候保持協調,才能實現調養疾病,強身健體的功效。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以及生活習慣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素問》有言:“西北之氣,敬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這句話是指西北地區的氣候寒冷、干燥,同時飲食也偏向牛肉、羊肉等溫熱食物,西北地區的病癥多半有著外寒內熱的基本特征,因此對于此類患者的食療就應該秉承清外寒而祛內熱的基本原則;而在東南地區,由于地勢平坦,氣候溫熱,雨水充沛,其疾病多以濕熱之邪為主,對此類患者的食療就需從清熱滲濕入手,諸如山藥、冬瓜等均為不錯的選擇。
2 冠心病患者食療保健方法
那么,在理清了中醫食療保健的基本原則之后,我們再審視冠心病患者的食療保健方法。究竟冠心病患者適用怎樣的食療保健方法呢?
(1)茶類
生脈散茶:人參3g、麥冬4g、五味子2g,沸水沖泡,飲服。生脈散茶具有生津益氣,補氣養心的功效。主要適用于氣陰兩虛、胸悶氣短以及口干乏力的冠心病患者。
三七參茶:三七3g、人參2g、搗碎,沸水沖泡,飲服。三七參茶具有養心活血,通絡益氣的效果。主要適用于氣塞血瘀,胸腹疼痛,氣促乏力的冠心病患者。
紅花檀香茶:紅花4g、檀香4g、綠茶2g,沸水沖泡,飲服。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紅花能活血祛瘀,檀香具有理氣止痛的效果,均有益于患者病情,輔以綠茶,有促進消化,稀釋痰液之用,部分患者可配以紅糖,進一步提高其活血之效。此外,紅花檀香茶性味偏于甘溫,在活血化瘀方面具有奇效,可有效緩冠心病患者胸悶心痛的癥狀。
(2)粥類
玉米粥:玉米40-80g,粳米120g,將粳米洗凈,煮至九分熟,調入玉米,繼而以文火煮至粥稠。該粥具有健脾益胃,清肝寧心的效用,絕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均可使用。
仙人粥:何首烏30g,粳米120g,紅棗數枚。將何首烏、粳米、紅棗夾住砂鍋之中,添水熬粥。仙人粥具有滋補肝腎、強健脾胃的效用,由于大多數冠心病患者須發早白,而何首烏則具有烏須發的效用,十分適合冠心病患者食用。
(3)日常飲食
最后是在日常飲食方面,由于適用于冠心病患者的日常飲食相對較多,在此也不一一贅述,只稍舉幾例:
芹菜炒瘦肉:芹菜120g、瘦肉40g,調味料視患者口味而定,總體上以清淡為宜。大量藥理證明,芹菜在降低血壓、血脂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效果,同時能夠清熱祛濕、通便潤腸,在改善冠心病患者胸悶氣短,頭暈目眩以及便秘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冬筍爆雞片:冬筍20g、雞脯肉40g、黃瓜20g、蛋清一個,調味料視患者口味而定,總體上以清淡為宜。冬筍爆雞片具有滋補腎臟,降壓控脂的效果,主要適用于胸痛氣促,腰膝酸軟的冠心病患者。
綜上所述,中醫食療對冠心病患者來講是最方便,最易接受的療法,希望患者通過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飲食,到達治療疾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