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琳 劉祝波
【摘 要】目的:分析EDTA抗凝法檢測同假性血小板減少癥診斷之間的關聯性。方法:以36例(2018年4月~9月)血常規檢查者為例,分別收集枸緣酸鈉抗凝血、EDTA抗凝血,分析血小板計數,并制作血涂片,進行鏡檢,以手工方式檢測血小板計數情況,進行對照分析。結果:與手工法、枸緣酸鈉抗凝相比,EDTA抗凝法獲得的血小板計數明顯更少,而白細胞計數更多(P<0.05)。結論:EDTA抗凝檢測法可能引起受檢者假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發生,在此基礎上,會導致誤診、漏診等情況發生。
【關鍵詞】EDTA抗凝法;假性血小板減少癥;檢驗診斷
【中圖分類號】R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以EDTA作為抗凝劑實施全血細胞檢驗,一定程度上會誘發假性血小板計數減少情況,可能會使臨床檢查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從而降低整體診斷結果的準確率,為了避免、減少這種影響,在行DETA抗凝檢測時,應對相關輔助檢查措施積極使用,使結果診斷準確性得以保證[1]。本文選取了我院接收的血常規檢查者,實施EDTA 抗凝法、手工法、枸緣酸鈉法對血小板計數、白細胞計數進行檢測,探究對臨床診斷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研究時間:2018年4月~9月,所選對象:進行血常規檢查者,共36例,男女比例19:17,年齡18~75(平均46.58±9.56)歲。本次研究,是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方開始實施,且將患有嚴重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無法臨床檢查診斷配合者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檢驗儀器及相應試劑
檢測儀器:貝克曼DxH800血細胞分析儀(貝克曼庫爾特公司)。其他物品:溶血劑、瑞氏染液、全自動顯微鏡、1%濃度草酸銨稀釋液、蒸餾水、EDTA-K2抗凝管、血細胞計數板、緣酸鈉真空抗凝管、白細胞稀釋液等。
1.2.2 檢查方法
手工檢驗法:以《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范》為標準實施檢查操作,首先,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手指末梢血采集(20μl),當做血液標本,然后融入草酸銨血小板(體積為0.38ml)中稀釋、搖勻,當完成徹底溶血過程后,充分震蕩,滴加血小板懸液(1滴),室溫放置15min,后用顯微鏡對其中的血小板計數進行檢測。白細胞計數測量方法與上述同。
儀器檢驗法:應用全血模式,EDTA-K2真空抗凝管、枸緣酸鈉真空抗凝管分別收集研究對象靜脈血,將其混勻,對其中的白細胞、血小板進行全自動細胞分析儀檢測,所有操作流程均嚴格按照操作規范實施;稀釋血液模式設置,對患者手指末梢血進行10ml采集,于標準量稀釋液中融入并混勻,室溫放置15min,統計白細胞、血小板計數。
血涂片染色:枸緣酸鈉抗凝血、EDTA-K2抗凝血各取1滴,制作血涂片,予以瑞氏染色,實施鏡檢,應用顯微鏡觀察,分析血小板形態,統計數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檢查患者的假性血小板減少癥發生、不同檢驗方法致血小板減少情況,收集所有數據并整理,完成后詳細臨床記錄。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4.0軟件統計、整理數據,()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當P<0.05時,數據間對比有差異性。
結果
2.1 假性血小板減少癥發生情況
7例因EDTA抗凝法引起假性血小板減少癥,發生率19.44%。
2.2 三種檢測法的檢測結果比較
與其他兩種方法比,EDTA抗凝法差異顯著(P<0.05),血小板計數更少、白細胞計數更多
討論
通常情況下,EDTA并不會影響人體血液中血小板形態、血小板分布,會在血細胞數量檢驗中被廣泛應用。本研究結果顯示,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受檢者占總受檢者的19.44%,說明部分受檢者體內的血小板分布情況,會受到EDTA一定影響,致血小板數量減少情況發生。臨床上對該情況的發生要相當重視,及時使用其他方法檢測血小板,使漏診、誤診率降低,檢查診斷準確性提高。臨床進行血細胞分析時,EDTA作為一種抗凝劑具有較多的使用優勢,但同時也會使血小板凝聚作用被削弱,減少血小板計數[2]。較之枸緣酸鈉抗凝法、手工檢測法,EDTA 抗凝法檢測結果存在顯著差異,白細胞計數多達(25.23±10.19)×109/L,而血小板計數低至(44.31±21.01)×109/L。此種現象發生原因諸多:其一,與EDTA-K2可作用于血液引發免疫介導、形成血小板抗體有關,可引發凝集;其二,EDTA-K2可作用于血小板,并發揮活化作用,改變血小板膜層表面抗原結構,血小板、血漿抗體結合,在多種作用下激活血小板纖維蛋白受體,引發血小板衛星現象。所以測量出的血小板計數便出現了偏低現象。若血小板體積增大,已逐漸同白細胞相近,檢測時便有可能被誤認成白細胞,進而產生血小板假性減少、白細胞假性增多現象。目前臨床上將手工計數法作為檢驗準確性評價金標準,主要應用于血小板計數異常的復檢工作中,但是存在著精密度差、準確性低的劣勢。為保證血小板檢驗準確性,對于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可疑的血液標本,染色涂片處理便顯得尤為關鍵,完成后再觀察其血小板分布情況,一旦有血小板大量聚集情況產生,要實施復檢處理。若用枸緣酸鈉抗凝劑對血小板計數復查,應在得出復查結果后,同手工檢測結果相比較,若差異性較大,還應深入臨床檢測。
綜上所述,EDTA 抗凝法、假性血小板減少癥關系密切,應用EDTA抗凝法行血常規檢測,具有一定的假性血小板減少發生幾率,檢測結果受其影響,進而提升誤診或漏診率,可同時給予相關輔助檢測法。
參考文獻:
李建.EDTA抗凝法檢驗診斷與假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的診斷[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6):59-60.
查有艷.EDTA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及檢測方法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