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華 鄧朝萍 余文潔
【摘 要】目的:對早期高血壓開展生活方式干預的效果評價。方法:選擇我科2018.8-2019.6早期高血壓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重點監督執行禁煙、禁酒、禁熬夜,比較兩組血壓變化。結果:觀察組血壓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早期高血壓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壓。
【關鍵詞】早期高血壓;不良生活方式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高血壓是常見于中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長期的高血壓對身體的各個靶器官造成功能受損,潛移默化的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時研究表明,在生活水平提升,生活壓力加大的同時,高血壓的患病人數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1]。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及人們飲食、睡眠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具有年輕化趨勢[2]。本研究觀察早期高血壓是否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血壓的變化,以預防和推遲服藥的時間。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擇2018.8-2019.6早期高血壓患者50例,納入標準:年齡40-60歲,血壓140-150/90-100mmhg。排除標準:存在基礎疾病,繼發高血壓等。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對照組女8例,男17例,觀察組女9例,男16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健康教育,比如保持情緒穩定、低鹽飲食、適當運動、控制體重、生活規律、禁煙限酒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重點監督執行禁煙、禁酒、禁熬夜,家屬監督打卡。兩組每天同一時間監測血壓,兩周后觀察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血壓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χ2檢驗,結果P<0.05表示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血壓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可控因素,也有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有:年齡、遺傳。可控制因素有:高鹽飲食、飲酒、超重或者肥胖、吸煙、運動少、精神緊張、焦慮、失眠、負面情緒等等。當患者第一次測的血壓偏高時,很多患者表現出驚訝的表情:“我怎么會血壓偏高呢?我沒有什么不舒服呀,麻煩再給我測一下吧。”面對患者,我們告訴他們不要緊張,我們會天天監測,如果以后每次都高于正常10mmhg左右,而患者又不愿意服降壓藥的話,看有沒有可以控制的因素,如果有就可以嘗試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堅持一段時間,看血壓是否有下降,如果下降,則長期保持良好習慣,如果沒有,則天天監測,同時咨詢醫生是否用藥。因為有很多患者以為血壓藥一吃就停不下來了,同時也擔心藥物的負作用。本次研究的吸煙、飲酒、熬夜三個危險因素,對血壓的作用很大。煙中尼古丁損害血管內皮,加重血管硬化,血管張力增加,升高血壓,煙可以使血管痙攣,也升高血壓,煙刺激機體釋放一些神經遞質,如多巴胺,會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肌耗氧,引起血壓升高。長期大量飲酒也會使血壓升高。長期反復熬夜,大腦興奮抑制平衡機制失調,交感神經活動增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很多患者對煙酒有一定依賴性,比如有個患者就說:“我就只有這么一點愛好,不容易啊。”為了健康,家屬多給予鼓勵與支持,從開始的督促與提醒,到轉化為自身的自律行為。現在“健康中國行動”提倡的三健三減,三健是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三減:減鹽、減油、減糖。我們每個人都要有維護自身健康的意識和行為,自有身體健康了,與國與家與自己都是幸福的。
總上所述,早期的高血壓有很多是可以通過改變自身不良習慣控制的,既改變了不良習慣,又促進了健康,值得大家堅持與推廣。
參考文獻
候小玲.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9:1745-1746.)
王慧.關于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研究〔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8):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