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海
【中圖分類號】R54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來自四川的張先生反映,一星期前,母親突發單側肢體癱瘓、無法正常言語,緊急送到醫院后,醫生建議進行頭顱CT檢查,結果顯示為腦梗塞,此時醫生建議再進行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張先生不解,頭顱CT檢查與MRI檢查究竟有什么不同。CT檢查是利用X線進行檢查,輻射比較強,檢查時間短,易于快速診治。通常情況下,中風患者就醫推薦進行頭顱CT檢查。MRI圖像清晰度高于頭顱CT,檢查過程無輻射,對人體無危害,臨床檢查各類腦血管疾病主要采用CT和MRI檢查。
一、什么是頭顱CT
頭顱CT是利用CT進行顱腦內部檢查的方法,臨床應用廣泛。如患者存在頭部外傷,利用頭顱CT檢查效果較好[1]。頭顱CT可準確顯示出顱內腫瘤的大小、數目、部位、鈣化程度、擴散程度、密度、輪廓等。頭顱CT可用于多種疾病的臨床診斷,主要包括腦梗塞、腦出血、蛛網模下腔出血、腦靜脈閉塞、血管畸形、顱內血腫、顱骨骨折、顱內腫瘤、腦膜炎、腦炎、腦膿腫、腦退行性病變,也可用于術后或放射治療后的檢查。頭顱CT檢查用時短,能夠準確顯示出患者顱內壓升高、水腫等病變情況,對新鮮血液具有極強的敏感性,通過對腦血管疾病的準確診斷可為后續治療提供支持。另外,頭顱CT可分辨血腫的范圍、大小、形態、腦組織壓迫等情況,便于醫護人員觀察顱內血腫、顱腦損傷的縮小及吸收,確定患者是否存在腦穿通畸形、腦積水、腦軟化、腦萎縮等后遺癥。
二、什么是MRI
MRI是磁共振成像的英文簡稱,通過磁共振成像,從被檢查人體中獲取電磁信號,進而實現對各類疾病的有效診斷。MRI的軟組織對比分辨力高,可呈現出冠狀面、橫斷面、矢狀面、斜面等體層的準確圖像,無骨偽影干擾,檢測過程中不會產生電離輻射,也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不良影響。臨床常見疾病,如顱內動脈瘤、腦腫瘤、腦外血腫、腦內血腫、動脈血管畸形、腦缺血、脊髓空洞等應用MRI檢測效果顯著[2]。
MRI檢查需在核磁共振室內或核磁控制機上完成,環境中磁場較強,血管手術后體內存在金屬夾、安裝心臟起搏器、冠狀動脈金屬支架等患者不得進行MRI檢查,否則會有生命危險,通常在醫院核磁共振室大門上會將禁止檢查的標準醒目張貼。如被檢查者身體上存在無法移動的金屬物體,需采取措施避免金屬物體移動影響血管。進入核磁室檢查前,需要去除手機、金屬皮帶、打火機、金屬項鏈、金屬耳環等物品,確保檢查安全,避免磁敏感影響檢查結果。
三、MRI檢查的優缺點有什么
MRI檢查具有安全、準確的特點,檢查過程中完全無電離輻射損傷,不同的檢查參數均能夠成像,產生的診斷信息豐富完整,便于對人體代謝功能的研究和疾病的診斷。MRI檢查可對剖面自主選擇和調節,能夠獲取其他技術無法達到人體部位的圖像,比如通過冠狀面、橫斷面的檢測可準確呈現出患者神經節、脊髓、神經根等位置的立體化圖像,避免誤診和漏診的發生。MRI檢查對心臟疾病的診斷效果顯著,對陰道、直腸、子宮、骨、關節、肌肉、軟組織的分辨率較高。
MRI檢查過程中不會對患者產生嚴重損傷,但部分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感,作為臨床常用的解剖性影像學檢查,單純依靠MRI檢查無法實現疾病的確診,MRI成像速度慢,對鈣化灶和骨皮質不夠敏感,禁忌癥相對較多,圖像易受多種偽影干擾,部分疾病,如肺部、胃腸道等含有氣體臟器的病變以及心臟冠狀動脈成像,CT依然是首選。MRI檢查掃描時間過長,檢查費用昂貴,部分患者無法應用。另外,MRI檢查會導致部分患者神經興奮,極易引發心臟類疾病,檢查過程中產生的噪音也會對患者聽力造成不利影響。
四、頭顱CT和MRI有什么不同
患者到醫院就診后,如果醫生考慮到可能存在腦部疾病,很多醫生會建議患者做頭顱CT,主要原因是頭顱CT用時比較短,患者不需要排隊預約,一些常見疾病利用CT便可以達到檢測的效果,比如腦出血等,利用頭顱CT便能夠確診,但如果需要對腦出血的具體原因進行確診,如腦瘤、動脈硬化、血管畸形等,則需要進行進一步增強掃描檢查[3]。同時存在部分腦部疾病患者到醫院就診后醫生直接安排進行MRI檢查,主要原因是利用MRI多參數、多方位成像,能夠對病灶準確定位、定性。腦梗塞等疾病的患者在發病初期肢體無法正常活動,單純進行頭顱CT檢查可能表現為陰性,主要是因為病灶在發病初期無法在頭顱CT上顯示影像,因此需要利用MRI的高強度磁場進行準確的檢驗,確定病灶的位置,便于后續治療。
頭顱CT檢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X線在人體內不同的衰減系數獲取醫學影像,如果人體頭顱病變部位與腦實質部位衰減度相比略高,表現為高密度增白陰影,比如出血病灶、鈣化灶,如腦實質部位X線衰減高于頭顱病變部位,則呈現為黑色低密度陰影,比如膿腫、水腫、壞死等,與MRI檢查相比,頭顱CT檢查時間短,便于醫生對病情及時處理,適合應用于急診。MRI主要是利用人體內部質子信號經過計算機軟件處理后生成的圖像,MRI檢查圖像清晰度高于頭顱CT,檢查過程無輻射,在腦血管類疾病的診斷中效果顯著,通常在患者單側肢體癱瘓、無法正常言語的情況下,此時可進行MRI檢查,以便于對病灶范圍準確定位,在患者病情及經濟條件均允許的情況下,建議同時進行兩項檢查。
頭顱CT與MRI各具優勢,臨床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選取科學的檢測方法,確保治療方案的準確合理,降低漏診、誤診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葉海濤.64排螺旋CT頭顱CTA檢查對腦動脈瘤合并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1):39-41.
郭虎,余婕,丁樂等.15例兒童病毒性腦炎伴胼胝體壓部孤立性病變的臨床及影像學隨訪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8(02):260-262.
張建昭,陳倩,鄭萍等.伴或不伴頭顱磁共振異常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腦炎患兒的對比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8,20(0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