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李婷
【摘 要】目的:探究同伴教育在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在本市2個距離較近且消費水平相當的社區中,采用電腦盲選方式選取38例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分為A社區和B社區。對A社區老年患者采用醫務人員家庭訪問、提出指導意見等傳統方式干預治療,B社區老年患者則采取同伴教育方式進行干預治療。采用問卷調查方式評價兩個社區老年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結果:進行干預治療后,A社區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調查不及格率(68.42%)明顯高于B社區老年患者(10.53%),而B社區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調查良好率(57.89%)及優秀率(31.58%)均優于A社區老年患者(26.32%,5.26%),兩者間差異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同伴教育在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顯著,優于傳統干預治療方法。
【關鍵詞】同伴教育;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前言
腹膜透析是針對腎損傷、腎衰竭的治療方法,該方法利用人體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過儀器將透析液定時、規律地灌入患者腹腔內,排除廢液,使機體電解質和酸堿度維持正常水平[1]。目前大部分患者可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于家中進行持續非臨床腹膜透析(CAPD)[2]。老年患者對自身身體健康情況認知差,對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分析、預測、預防能力不強,導致腹膜透析治療效果不佳。本文就同伴教育在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進行了探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市2個距離較近且消費水平相當的社區中,采用電腦盲選方式選取38例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A社區有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齡為65~76歲,平均年齡為(70.02±1.38)歲;腎移植2例,轉血透17例。B社區有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齡為66~75歲,平均年齡為(70.04±1.41)歲;腎移植1例,轉血透18例。兩個社區的患者均進行持續非臨床腹膜透析。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定期派遣志愿者及醫務人員對A社區老年患者進行家庭訪問,教授其與疾病相關的自我管理方法,加深其對要藥物知識的認知,強調服藥的劑量、儀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項。醫務人員需為患者進行血壓、血糖檢測,并作出下一階段治療的指導意見。
在醫院為B社區患者設立一個同伴教育活動室,并在患者中選出一位組長。志愿者協助組長收集社區內老年患者的相關信息資料,將患者及其家屬的聯系方式打印成紙質表格,發給每一位組員。建立一個微信群,組長負責在群內通知組員到活動室進行活動,由醫務人員就腹膜透析的基本知識及規范操作等對患者展開培訓,并進行心理疏導。活動室內有1名腎病科醫生及1名腹膜透析專科護士,對培訓進行監督,為患者解答問題。每次培訓持續20min左右。培訓組織人員鼓勵患者講述透析過程中的困難及從中得到的感悟,給予積極發言的組員小禮物獎勵,贊揚積極有益的經驗,指正不當的觀念及方法。活動定于星期3(三)下午,每隔2周進行1次。組長不定期在群內發送健康飲食、運動方式等與疾病有關的小文章,活躍群內氣氛,增強組員間的交流,同時群內有專業人員能隨時解答組員提出的問題。兩個社區患者皆進行3個月干預治療。
1.3 評價標準 志愿者指導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共50道題,內容包含飲食健康、治療操作方式、治療注意事項及腎病相關知識四個方面。每道題2分,滿分為100分。得分低于60分為不及格,高于90分為優秀,得分為60~90分之間為良好。通過問卷調查結果評價兩個社區老年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用()表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使用 檢驗計數資料,若P<0.05,可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如表1所示,A社區老年患者接受常規干預治療后,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調查不及格率(68.42%)明顯高于B社區患者(10.53%)。B社區老年患者通過同伴教育模式干預治療,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調查得分良好率(57.89%)及優秀率(31.58%)均優于A社區老年患者(26.32%,5.26%),兩個社區問卷結果差異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同伴教育起源于西方國家,通常指有共同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相當、年齡相仿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給予知識、情感支持。近年來,同伴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展領域廣泛采用的一種培訓方法[3]。自我健康管理是指對自身的健康情況及威脅健康因素進行分析、預測和預防的過程[4]。患者具備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可對疾病治療的效果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提升患者治療積極性。
通過同伴教育方式進行干預治療的效果得到了大多數醫療工作者認可。有研究指出,患者在接受同伴教育干預過程中,能夠與病友分享、交流疾病相關知識,心理壓力得到釋放,癥狀改善明顯[5]。腹膜透析是一種特殊的治療方式,會讓患者的生活方式發生改變,尤其對自我管理能力相對偏低的老年人來說影響更大。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因長時間進行腹膜透析,經常需忍受治療帶來背部疼痛、腹部脹痛等不良反應,而且老年人社交方式較為單一、活動范圍較小,導致疾病認知匱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低,易造成心情抑郁、消極治療。本研究中,A社區老年患者接受傳統的培訓干預治療后,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沒有得到提升,而B社區老年患者通過同伴教育模式干預治療,加深了疾病知識的認知感,對影響自身健康情況及健康因素的分析、預測、預防能力增強,自我健康管理水平調查得分良好率(57.89%)及優秀率(31.58%)均優于A社區老年患者(26.32%,5.26%),兩者間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同伴教育在維持性腹膜透析老年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中的效果顯著,優于傳統干預治療方法,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楊瓊.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腎衰竭行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營養狀況、生活質量及腎功能的影響[J].名醫,2019(06):188.
孟丹,許義,王菲.不同年齡維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質量及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18):171-173.
陳海燕,李萍.同伴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病人自我效能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20):2436-2438.
張薇薇,陳飛舟,鄭燕.同伴教育對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8,34(05):653-655+666.
郭軍輝,趙英,聶志強,韓海津.同伴教育利于老年全膝關節置換患者術后早期疼痛控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9,17(01):16-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