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思祺
【摘 要】目的:探討信息化管理應用于手術室標本管理的意義及價值。方法:以本院手術室自2016年采取信息化管理的6900份送檢的病理標本為觀察組,2015年采取常規管理的5300份送檢的病理標本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并統計兩組送檢標本的送檢所需時間、送檢差錯概率、醫護人員對標本管理流程的滿意率。結果:觀察組病理標本送檢時間為(30.63±5.5),較對照組病理標本送檢時間(98.71±6.4)有明顯縮短。結論:將信息化管理應用于手術室標本管理的意義在于,提高了病理標本管理質量及安全管理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手術室;信息化管理;病理標本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手術室病理標本取樣量大,且由于手術取材的特殊性及唯一性的特點,妥善地分裝保存及不出差錯地將標本送檢,直至醫師通過無誤病理檢測結果對患者進行診斷,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不容出現任何差錯,否則,造成診斷錯誤,嚴重者甚至導致患者治療延誤,從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地進行手術室病理標本的管理,避免標本差錯率,提高標本管理效率,是手術室護理管理的一項工作重點。本院自2016年開始采取標本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對病理標本的信息化管理,從標本分裝、展示、固定、申請、收集、標記、核對、送檢直至接收病理報告的全程動態追蹤及管理,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為醫療、教、研于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共有手術室14間,年手術接待量約在10000臺左右,病理標本送檢量約在6000分左右。本次研究以本院手術室自2016年整年采取信息化管理的6900份送檢的病理標本為觀察組,2015年整年未采取信息化管理,全通過手工操作、核對的5300份送檢的病理標本為對照組,兩組標本來源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傳統管理模式,全程手工操作,包括手工登記申請、收集、標記、核對等,由專人負責標本固定或保存、送檢。
1.2.2 觀察組 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即利用病理標本管理系統,從申請、收集、標記、核對、送檢直至接收病理報告的全程動態追蹤及管理,具體措施如下:(1)術前由手術醫生進行病理檢查電子申請,填寫患者住院號,由系統自動匹配患者基本信息,確保信息無誤后,繼續填寫病理標本的類型、數量、保存條件、送檢要求等信息,確認無誤后,填寫申請人姓名,保存并提交。如術中發現患者病情復雜,需要增加新的標本時,手術醫生應及時進入系統更改信息,確保錄入信息與實際情況相符。(2)手術切取病理標本后,由巡回護士進行分裝,如需固定或速凍的,則需由專人進行處理。并根據患者的信息進行自動生成一式兩份的病理標識,標識上方為條形碼,下方為患者的基本信息,每標本的病理申請單及標本袋上各貼一張信息一致的標識,掃碼即可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3)由巡回護士粘貼好病理標識后,按流程存放至保存柜中,簽名并填寫柜號及保存時間,由送檢員第一時間核對信息后送至病理科,病理科工作人員通過條形掃描,信息核對無誤后簽字并填寫接收時間。(4)病理診斷結果出來以后,由病理科工作人員將病理結果上傳至系統。
1.2.3 評價 統計兩組送檢標本的送檢所需時間、送檢差錯概率、醫護人員對標本管理流程的滿意率。
1.2.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種管理方式下兩組病理標本管理效果比較
3 討論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手術治療成為多種疾病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而手術量的增加,意味著病理標本量也相對增加[4]。如果僅靠傳統的病理標本管理方法,全程由人工處理病理標本,各個環節需要重重核對,不僅繁瑣費時[2],影響工作效率,還極易出現差錯,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病情診斷而造成醫療事故的發生[3]。為優化手術室病理標本的管理,降低病理標本差錯概率,提高標本送檢的工作效率,本院采用了信息化標本管理系統,實現了手術室病理標本流程的合理簡化,體現了信息化表示的高效及高精準性[4]。
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即利用病理標本管理系統,從申請、收集、標記、核對、送檢直至接收病理報告的全程動態追蹤及管理,通過電子申請單,生成條形碼病理單標識,通過掃碼即對患者的信息一目了然,不僅節省了時間,降低了此部分工作的繁瑣程度,還避免手工登記諸如字跡潦草、信息遺漏等原因導致出現的差錯[5]。自使用信息化管理后,觀察組病理標本送檢時間為(30.63±5.5),較對照組病理標本送檢時間(98.71±6.4)有明顯縮短;在觀察組標本量增大的情況下,標本送檢差錯率卻依舊低于對照組;且醫護人員對標本管理流程的滿意度而言,均認為采取信息化管理標本,使工作更便捷并且提高工作效率,還減少了標本出現差錯的概率。
4 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化管理應用于手術室標本管理能提高標本送檢的工作效率,降低標本差錯概率與醫療糾紛發生的概率,提高了病理標本管理質量及安全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李曉凌.手術室病理標本的安全管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6,23(3) :159-160.
叢超,黃維健.手術病理標本的信息化流程管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10):38-40.
孫靜,秦德華.手術室病理標本管理流程再造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4,9(6):263-264.
易紅,唐翠明,練敏.手術標本管理流程再造在手術室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9):101-102.
郝梅,王彩云,王韜.手術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9,9(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