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勇
【摘 要】本文就腰背肌鍛煉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癥作用的研究進展論題,分別從不同的層面論述了腰背肌鍛煉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作用;提倡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重視腰背肌鍛煉的重要性;對今后的研究方向的展望。
【關鍵詞】腰背肌;鍛煉;防治腰椎間盤突;進展
【中圖分類號】R533.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1 引言
腰椎間盤突出癥最根本的原因是腰椎間纖維環退變,或者是由于受到外傷而產生一定的裂隙,在長久的外力和壓力的影響下,椎間盤組織不斷向后突出,突入椎管,對神經造成了壓迫,更造成神經炎癥和傳導性損害,以至于使人感到腰部嚴重不適,甚至出現功能障礙。在臨床上具體表現為腰部疼痛,主要位于腰椎下段,延患者大腿后側向下放射至小腿外側包括足部。如若突出體積較大或是壓迫位置接近中央時,則表現為下肢雙側疼痛,否則均為單側疼痛,在發生咳嗽等用力的行為時,這些癥狀均會加重,彎腰等牽拉性行為也會加劇患者的不適和疼痛感。研究表明,將近八成的人曾有程度不同的腰痛狀況,其中大部分都是腰椎間盤問題。
2 重視腰背肌鍛煉,保護腰椎的穩定
腰背肌是維持腰椎穩定性的重要結構之一,加強項腰背部肌肉的鍛煉,有助于維持及增強腰椎的穩定性,從而延緩腰椎勞損退變的進程,可以有效地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痛的發生。這對于曾經有過急慢性腰肌損傷、腰肌筋膜炎、腰肌勞損或者腰椎間盤突出癥,而目前處于緩解期的病人,防止病情的復發尤其重要。
腰椎的穩定性一般是依靠脊柱本體與之想關聯的肌肉系統來維持,腰椎周圍的肌肉在維持的外源性穩定起關鍵性作用。而腰椎間盤突出干擾了腰椎的內在穩定性因素,腰疼運動受到影響及佩戴腰圍等可使腰部肌肉萎縮乏力,因此,會降低腰椎的外在穩定因素。據悉,突出腰間盤的機械壓迫神經的力量會產生實質性的變故,帶來癥狀的變化。通過腰背肌的鍛煉,可以增強脊椎的穩定性。有關專家認為:通過功能鍛煉,再配合拉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認為拉壓治療與糾正腰椎內源性穩定后逐漸加強腰背肌的功能訓練,可以恢復肌肉組織的可逆性改變,增強肌肉力量,調整肌肉內功能和調整脊椎功能單位的力線分布,促進脊柱內外力學平衡的恢復和代償,保持脊椎的穩定。通過長期適當的腰要腹肌肌力鍛煉,可進一步改善腰椎功能,有效預防復發。實踐表明,腰腹肌群鍛煉對降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復發率是有顯著效果的。腰腹的肌肉群對保持脊柱的外平衡作用有重要的意義。由于腰腿痛而臥床休息或者佩帶腰圍治療的人,腰部不活動,不受力,長此以往可以引起腰肌的廢用性萎縮和無力,因此,應當更加加強腰背肌的鍛煉。腰背肌鍛煉的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每天都可自我完成。基本沒有其它各種治療方法的不良反應。
3 矯正腰椎畸形,降低病癥復發率
腰椎間盤突出人員一般形成代償性腰椎側彎,腰椎生理曲度變淺,形成后弓畸形,限制了腰椎的運動功能。腰背肌鍛煉可增強腰背肌力,糾正不良姿勢,改善腰背柔韌性和調整局部肌肉的肌張力,加強了脊柱關節的穩定性,特別是對脊柱內外平衡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有助于恢復脊柱的生理曲度。有關專家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背肌的繼發性功能失調絕大多數是可逆的,通過正確的功能鍛煉,可以使肌肉功能協調得當,有利于糾正腰椎的結構性變化及不穩,而且能夠保持其穩固性。
4 防范肌肉痙攣,減輕腰椎疼痛
肌肉的緊張痙攣可由兩方面引起,一方面由于內在穩定因素的損傷引起外在穩定因素腰背肌的功能代償性增強;另一方面由于腰痛引起自我疼痛保護性肌緊張痙攣。合理的肌肉放松鍛煉,能夠緩解肌肉緊張痙攣,減輕疼痛,降低腰椎負荷。彎腰雙手探地功能鍛煉,松解粘連,緩沖張力,可以解除腰椎肌肉的痙攣和疼痛;臥位和爬行時鍛煉腰背伸肌,椎間盤壓力較立位時低,倒退式行走或爬行等,可加強軀干背伸肌肌力,防止腰椎伸展肌群攣縮和維持椎間關節的活動度,同時腹背肌得到鍛煉,促使主動肌與拈抗肌肌力平衡,加強軀干肌群的協調性,通過這種改良姿位及改良式腰背伸肌鍛煉,可防止腰痛及腰椎間盤突出,使殘留下腰痛者明顯減少。主動運動能松解粘連和攣縮的組織,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使緊張攣縮的肌肉迅速得到放松。
5 注重回納髓核,緩沖神經根壓迫
腰椎間盤突出所產生的腰痛及放射痛是由于髓核等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的,在腰牽椎間隙增寬的基礎下,通過腰段的脊柱伸展運動,使椎間盤壓力減低,髓核向前滑動,纖維環后部放松,前部拉緊,調整患病脊柱及所屬結構,減輕神經根壓迫,從而產生治療效應。彎腰雙手探地動作鍛煉腰背肌,不僅使腰椎后間隙增寬,椎間盤壓力減小,后縱韌帶張力增高,有利于突出部的變位,使神經根松解粘連,緩沖張力,而且有利于上下關節突恢復正常的結構。而主、被動運動訓練可通過脊柱后伸肌群的收縮使纖維環或后縱韌帶緊張,有利于突出椎間盤組織的還納,達到糾正脊柱內源性穩定失調的作用。
6 結語
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手段中,使用最多的是牽引治療,這種治療方法也難以達到理想的療效。再是針灸療法,主要在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提高代謝效率、消除炎癥和水腫、改善免疫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但還是不能治本,難免有一定的缺陷。實施腰背肌鍛煉,可以加強腰背肌力量,增強腰椎關節的穩定性,有助于腰椎疾病的恢復。腰背肌鍛煉方法很多,諸如病人取坐位,雙膝關節伸直,雙手抱頭,做前屈的動作。病人可做小燕飛的鍛煉,取仰臥位,用雙肘關節、頭部、雙足跟部為支撐點,向上挺肚子,使腰椎形成拱形,鍛煉腰背肌肉的力量。所有的腰背肌鍛煉要聽從醫生的指導,動作要緩慢,用力不能過猛,以免腰背肌損傷。總之,通過臨床實踐,腰背肌的鍛煉,不僅能緩解患者的痛苦,還能對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姜宏,施杞,椎間盤突出后的自然吸收及其臨床意義[J]。中華骨科雜志,199-18(12):755-756.
李新忠,邵長年,楊雪,等,腰椎間盤突出癥拉壓治療后功能鍛煉的價值[J],中國康復,199-12(1):27-28.
葛寧,丁飛,推拿按摩、功能鍛煉對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癥復發的效果[J].現代康復2001.(7):82.
胡景陽,翁潤民,王芝英.腰背肌功能鍛煉對腰椎術后功能恢復的影響[J].頸腰痛雜志,2001.22(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