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一年畢業季,“用什么標準選擇工作、怎么規劃人生,我好像都不太清楚”,這些問題困擾著不少高校畢業生。雖然就業指導中心早已成為高校“標配”,不少學校還專門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到人生抉擇的關鍵時刻,有的畢業生即便手握多個offer,依舊一頭霧水不知如何選擇。
就業指導課程應貫穿整個大學生涯。就業指導不能“只刮一陣風”,在畢業時搞一些“臨門一腳”的技巧培訓,而要做好整體設計,針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開展不同形式的就業指導工作。比如,對低年級學生主要開展職業規劃教育,使他們通過課程教育、實踐教學不斷認識自己,儲備相關知識技能、了解職場環境;對高年級學生則重點加強簡歷技能培訓、面試指導等,確保職業規劃教育不斷線。其次,良好的就業指導離不開專業化教學隊伍。打造專業化師資隊伍,既要加強對就業指導人員的專業認同,培養更多非兼職的就業指導人員,還要專門設置一條面向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的職業晉升路徑,以穩定師資隊伍。
生活中,不少人對小程序都不陌生。在小程序里玩一玩游戲,或在小程序上購物消費,或是通過小程序掃碼騎行,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小程序市場實現了繁榮生長。但最近有媒體曝光,有的小程序成為虛假宣傳的“重災區”、售假高仿的“新天地”,有的小程序扮演著套路貸等違規APP“中轉站”的角色,甚至出現了賭博、色情類的小程序。
相較于APP高昂的開發費用,一款小程序最低只需幾百元就可以上線,這樣低廉的成本讓商業小程序門檻極低,即便因違規被封禁,付出的代價也很小;另一方面,平臺方的監管機制還不健全,而封禁處罰對于企業來說力度不夠,“換個馬甲”就能重新上線。凡此種種,都亟待用治理的陽光驅散小程序發展中的霧霾。針對一些小程序給用戶造成的侵害,有關部門應暢通消費者投訴渠道,建立更為便捷高效的反饋機制。只有落實好“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的法則,為小程序劃定健康發展的軌道,才能護航這一產品創新走得更遠。“技術審慎”,是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世界必不可少的原則。這意味著,銳意創新同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做好產品的同時考慮到可能的風險,賺取利益的同時也承擔社會責任,提供服務的同時避免傲慢和自大、保持敬畏與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