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峰縣民宗局
趙鵬,1983年出生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漁洋關鎮火田坑村。2005年,大學畢業后,趙鵬也像眾多年輕人一樣在大城市闖蕩、打拼。2015年底,趙鵬響應五峰縣委、縣政府號召回鄉創業,注冊成立了五峰印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借助農村電子商務示范創建春風,一手打造“五峰藍”電商平臺,立志讓最原生態的土特產品、最富特色的民俗工藝、最為秀美的旅游產品走出大山。
截至2018年6月底,“五峰藍”電商平臺已有60多家商家入駐,經營各類產品400多種,年銷售額1000多萬,讓五峰曾經“藏在深山無人識”的土特產,坐上“電商快車”走向五湖四海,帶動1500余名貧困戶增收脫貧。
五峰地處鄂西南,是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縣,山大人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81%,列湖北省縣域之首,是全省著名的天然氧吧、天然藥谷及武陵山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縣域茶旅資源豐富,又被評為“中國名茶之鄉”。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五峰琳瑯滿目的優質農產品,2016年五峰被國家農業部評為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然而,除了享譽全國的優質茶葉,五峰眾多農特產品面臨“藏在深山人未識、受困交通運不出”的尷尬困境。趙鵬和“五峰藍”的到來,為只顧埋頭勞作的鄉親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廣闊市場的大門。
創業之初,五峰電商發展還是傳統的點對點銷售,產品附加值低。在趙鵬的帶領下,組建專業團隊合力攻關,全力塑造網貨品牌,先后完成“五峰印象”“五峰藍”“土家娃谷糖”“土家天麻雞”“支客師”等40個品牌的設計和注冊。借助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的金字招牌,五峰標識越來越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為了使五峰的產品真正走出深山,趙鵬先后牽線阿里巴巴、京東、郎樂等平臺先行先試五峰小土豆線上銷售,超預期銷售200萬斤,爆發出的能量讓平臺看到了潛力、貧困戶嘗到了甜頭。2018年上半年,趙鵬成功與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武商量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馬爾科土豆訂單種植面積達100畝,注冊的“五峰慢土豆”品牌,成為一張特色名片。
與此同時,趙鵬瞄準網絡直播這一熱點,把制作精良的“五峰印象”竹藝品搬上網絡紅人的直播間,使“五峰印象”成為私人訂制的品牌典范,“電商+民間藝人”模式發展壯大,上半年銷售竹編工藝品1.5萬件,銷售額突破180萬元,人均增收3萬元。
2018年8月9日,五峰西部地區遭受特大暴雨,大風7至9級,其中,傅家堰鄉還遭遇冰雹襲擊。
傅家堰鄉火山村、馬蹄井村、大龍坪村、田家山村等多個村莊大面積受災,數千畝即將采收的玉米完全折斷,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進行處理,馬上就會壞掉,受災村民將血本無歸。不少村民都愁壞了,一時間,各村小組的微信群、村民的微信朋友圈都被受災圖片刷了屏。
趙鵬留意到這些消息,他想,玉米雖然未完全熟透,不能晾干儲存,可是已完全出漿,可以作為鮮玉米出售。
于是,趙鵬第一時間和受災的幾個村取得聯系,大致統計出受災面積和玉米數量,同時迅速安排人手在“五峰藍”平臺和公眾號上發表《天災無情,人間有愛,“五峰藍”義賣受災玉米》的消息,將傅家堰鄉玉米受災情況進行公布,聯合合作社發起義賣活動,并呼吁有銷售渠道的客商前來收購或提供銷售線索,想方設法為農民挽回損失。從趙鵬得知消息到產品上線,不到兩小時。
隨后的兩天里,趙鵬帶領團隊全員上陣,幫助農民采摘、打包、運輸至電商平臺,隨后又連夜挑選、分裝、打單、發貨。
短短一周時間,通過趙鵬的平臺、渠道和朋友的零利潤分銷、轉發、義賣等,趙鵬的公眾號文章瀏覽量達到近10萬次,售出玉米5.2萬斤,成功為受災農民挽回損失5萬多元。
這樣雪中送炭式的義賣,趙鵬已經帶領團隊進行了好幾次,先后為仁和坪鎮、漁洋關鎮義賣滯銷生姜2萬余斤,為留守兒童開展義賣板栗薯、為殘疾人開展義賣手工藝品等活動,通過電商平臺,關注特殊群體,服務全縣各地農民。
當下,扶貧攻堅如火如荼,在五峰縣九大產業扶貧政策的激勵下,“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勢頭良好,但與電商產業特色化、專業化、優質化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趙鵬通過主動與縣內“風調雨順”“景龍食用菌”兩大合作社對接,建立探索“電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試點,成功帶動900戶貧困戶脫貧。通過示范帶動,目前已形成漁洋關臘肉、灣潭土豆、仁和坪食用菌、牛莊天麻等“一鄉一品”格局,貧困戶發展產業逐漸向主導產業聚集。
面對部分貧困戶的觀望猶豫心態,趙鵬先行示范,在平臺旗下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200畝,規范化種植蔬菜、水果,引領更多老百姓加入農特產品電商產業大軍。
為增強群眾發展信心,電商平臺與農戶簽訂包銷協議,發展訂單農業,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購包裝。2017年,通過電商扶貧進村活動,五峰趕街和萬綠電商現場同小鳳池村電商服務站簽訂了價值100萬元的農產品包銷協議;同年11月,“五峰藍”電商平臺和傅家堰鄉政府簽署100萬元柑桔銷售協議,重點銷售貧困戶柑桔,讓老百姓無后顧之憂。
面對人才隊伍短板,在縣電商辦、人社部門支持下,平臺在貧困村設立帶薪實訓崗位40個,各村推薦農戶到民貿電商園實訓2個月再上崗。茶園村貧困戶張勝兵,2015年因血管閉塞性脈管炎而喪失勞動能力,經過培訓開店后,他通過銷售當地特產陽荷和粽葉,年收入1萬多元。
如今,40個崗位就像40顆釘子,牢牢地釘住了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心,成為大力發展電商的星星之火。
同時,趙鵬將電子商務鄉村講堂送到村民家門口。2018年上半年,已完成8個行政村的進村培訓工作,累計參訓近2000人次,其中貧困戶325人次。
通過電商平臺一系列營銷活動,各地合作社找到銷路、貧困戶找到發展信心,2018年已舉辦了1次電商年貨節、3次電商促銷活動,前后與20家專業合作社簽訂購銷幫扶協議,帶動1500戶貧困戶增收。
趙鵬說:“五峰是典型的山區貧困縣,我又是土生土長的五峰人,能將鄉親們的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售出去,就是最接地氣的助農增收。”
2017年,趙鵬先后被評為宜昌市“青年電商帶頭人”“青年電商扶貧帶頭人”等榮譽稱號。2018年5月,他帶著“我的五峰藍,我的電商夢”項目參加“創青春”湖北省創新創業大賽農村電子商務組比賽,勇摘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