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霞
(東營市河口區新戶中心衛生院全科門診 山東 東營 652021)
目前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主要發病機制是冠狀動脈硬化造成患者心肌功能發生障礙,主要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高,原因是機體免疫力或抵抗力下降造成生理機能減退,心絞痛是該疾病常見類型,臨床表現出胸骨中上段疼痛等癥狀,早期若不采取對癥治療措施,極易導致患者細胞外機制受到破壞,血小板聚集則極易造成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直接威脅患者生命健康。臨床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以藥物為主,提高臨床療效,對改善其預后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1]。為分析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對社區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報道如下:
擇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社區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360例,研究組(n=180):男94例,女86例,年齡60~85歲,平均年齡(53.91±6.52)歲;病程1~8年,平均(4.35±1.05)年;對照組(n=180):男96例,女84例,年齡61~88歲,平均年齡(53.98±6.43)歲;病程1~10年,平均(4.52±1.17)年。兩組一般資料差異(P>0.05),可比。
納入標準:經確診,均符合《內科學》中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2];患者或家屬對《知情同意書》簽字;年齡在60歲以上;血脂異常;胸口壓迫并具有強烈的疼痛感;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要求。
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疾病;研究藥物過敏;溝通障礙;臨床資料不全。
兩組均采用生活作息改變與飲食結構調整等常規措施,給予患者降血脂或降血壓等常規治療支持。對照組單純采用阿司匹林(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78,生產企業: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治療,初始計量是每日300mg,每日口服1次即可,后期根據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合理調整藥物劑量。
研究組阿司匹林用量與方法與對照組保持一致,同時聯合氯吡格雷(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115生產企業: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治療,每日口服1次,每次服用劑量是75mg,后期根據患者病情調整藥物劑量[3]。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心功能指標:測定兩組左室射血分數、心輸出量、每搏量與左室舒張末內徑,各指標改善程度與治療效果。
臨床療效:顯效:癥狀基本消失,心絞痛發生頻率減少,心功能恢復正常;好轉:癥狀改善明顯,心絞痛發生頻率下降,心功能基本恢復;無效:各項指標無改觀且心電圖無改善。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左室射血分數、心輸出量與每搏量指標較對照組均高,左室舒張末內徑較對照組均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s)
組別n左室射血分數心輸出量每搏量左室舒張末內徑研究組18070.46±0.725.36±0.7281.69±7.3246.13±5.12對照組18065.28±7.434.51±0.6871.82±7.1456.39±6.28 t 9.309911.515012.949916.9885 P 0.00000.00000.00000.0000
研究組臨床療效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冠狀動脈痙攣造成動脈狹窄或堵塞,對心肌供血量產生直接影響,酸性代謝產物出現形成血栓,對心肌內的痛覺神經末梢產生刺激,最終導致患者發生心絞痛,主要在老年群體中發病率高,若不能采取對癥的治療措施,極易影響其生活質量。
有研究報道,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能提高臨床療效,前者屬于抗血小板藥物,其具有降低環氧合酶活性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且對血管收縮產生抑制,避免機體形成血栓,但單純用藥極易損傷胃黏膜,使得最終的臨床療效欠佳;后者屬于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其具有較高的選擇性,與血小板受體充分結合,充分發揮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減少血漿充分發揮抗炎效果,因此聯合用藥能對機體炎癥反應產生抑制,提高治療效果,從而改善預后。
田昀,王京楊等研究中指出[5],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能改善心功能,臨床療效顯著,且安全可靠。
本次研究組左室射血分數、心輸出量與每搏量指標均較對照組高,左室舒張末內徑較對照組低,研究組有效率(98.33%)高于對照組(94.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治療能促進心功能早期恢復,改善栓塞情況,將動脈粥樣硬化控制在合理范圍,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