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衛良 曾文靜 石堅如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藥學部 廣東 廣州 510000)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在符合GMP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操作環境下,由受過培訓的藥學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包括全靜脈營養液、細胞毒藥物和抗生素等靜脈用藥的調配,為臨床治療與合理用藥提供服務的場所[1]。其中審方的具體操作程序是:病區把用藥醫囑通過網絡傳輸到靜配中心審方室,由臨床藥師接收并進行適宜性處方審核,通過審核的醫囑才能進入下一步的調配流程。藥師審核過程中把疑問醫囑選出并進行干預和反饋。
選用2017年7月-2018年6月記錄的病區疑問醫囑216份,經反饋給病區醫生修正醫囑211份,占疑問醫囑97.68%;其余5份醫生根據實際病情需要堅持原用藥方案。
根據藥品說明書、《新編藥物學》(第17版)、《6759對藥物配伍速查與釋疑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與文獻資料查證,對疑問醫囑進行統計、整理與分析。
2017年7 月-2018年6月記錄的病區疑問醫囑216份,經反饋給病區醫生修正醫囑211份,占疑問醫囑97.68%。疑問醫囑存在的疑問類型見表。

表 靜配中心不合理疑問醫囑分類構成比
臨床常用的溶媒一般有0.9%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每種溶媒的性質在Ph值,電解質以及跟藥物相溶性的性質上有區別,藥物選擇溶媒也往往跟這些性質有密切關系。溶媒選擇不當容易導致藥物溶解性質不穩定或溶解不充分,嚴重者可使藥物失效或變性,甚至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或副作用[2]。
5-FU 3.5g+0.9%NS 100ml ivdriP Qd
藥物經過不同的給藥途徑可能會產生不同的藥效,有些藥物還具備特定的給藥途徑。因此,臨床的用藥途徑應該根據藥物的藥動學特點,結合臨床用藥需求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不適宜的給藥途徑會影響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降低療效甚至產生不良反應。醫囑中的氟尿嘧啶注射液經反饋后醫生改為靜脈泵入。
臨床用藥的時間與藥物的作用密切相關,很多藥物的藥效跟機體的病理生理波動有關。選擇合適的用藥時間,不僅有助于藥物療效的發揮,同時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不良反應。比如糖皮質激素在每天上午是分泌高峰期,八點左右血液中的糖皮質激素達到峰值,中午開始下降,午夜血液中濃度降到最低。臨床研究表明,早上八點一次性給藥可顯著提高療效,減少不良反應[3]。
0.9 %NS500ml+依托泊苷注射液0.5g ivdriPQd
藥物給藥劑量的過大或過小,以及溶媒容量的選擇都會造成輸液濃度不適宜。輸液的主藥濃度不合理,容易導致輸液不穩定影響藥效,甚至引起藥物對血管壁的刺激風險[4]。
依托泊苷作用點是拓撲異構酶,并且作用于細胞周期的S期和G2期,輸注的濃度不大于0.25mg/ml,靜脈滴注時間不少于30min。
5-FU 4g+0.9%NS 100ml 靜脈入泵治療,持續120h
靜脈用藥對滴注時間的要求尤為嚴格。滴注時間過短,滴速過快,容易造成血管不適;滴注時間過慢,則輸液的質量和藥效受到影響,甚至造成醫療事故。因此,適當的滴注時間,能更好地發揮藥效,并可能避免輸注過程引發不必要的藥物不良反應。
5%GNS500ml+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465mg Qd
輸液存在配伍禁忌容易導致輸液發生渾濁、沉淀或藥物藥效改變。多種文獻報道[5]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不能用0.9%NS注射液做溶媒,說明書也明確嚴禁用電解質溶液(0.9%NS、0.5%GNS、格林液等)稀釋,只能用不含電解質的注射液(5%GS、10%GS等)[6]。
疑問醫囑的出現可能是醫生開醫囑的疏忽或錯漏,靜配中心藥師審方要嚴格審核,嚴謹對待,規范疑問醫囑,及時糾正醫囑存在問題,提高用藥的安全性和避免用藥差錯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