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琳
(上海市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實驗診斷科 上海 200438)
即時檢驗(PoCT)血糖儀有著使用簡便、獲取結果快和操作要求低等優點,已受到臨床的廣泛應用。使用PoCT血糖儀時,多數科室對血標本采集較隨意,起初設計血糖儀時,對標本的要求是選擇指尖毛細血管內血液,若采取其他血液標本進行測定可能獲取錯誤結果[1]。血糖儀檢測的標本是末梢全血,若選擇血漿或者血清會使檢測結果出現偏高現象。本文探討我院在指尖血和靜脈全血血糖檢測中應用PoCT血糖儀,并與生化儀檢測的血漿葡萄糖結果進行對比,現陳述如下。
抽取2018年1-12月我院接收的糖尿病患者共49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與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相符,且均無貧血史、尿酸增高和酮癥酸中毒,近期未應用過VitC藥物。其中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齡范圍在36~64歲,平均是(50.25±6.38)歲。病程在0.2~15年,平均是(8.26±2.71)年。
1.2.1 儀器
選擇羅氏血糖儀,嚴格依據說明書上內容執行操作,對標本進行檢測前應檢查血糖儀,確定其工作正常才能開始檢測。選擇全自動生化儀和葡萄糖氧化酶方法對血漿葡萄糖進行測定。
1.2.2 檢測方法
采取患者適量指尖血,后用血糖儀進行檢測。然后采取肘靜脈血液3ml,分別放置在1.5ml的EDTA~K2抗凝管與1.5ml的血清分離管中,充分混勻EDTA~K2抗凝管,后選擇PoCT血糖儀對靜脈全血血糖進行測定,并于生化分析儀上對紅細胞比容進行測定,若測定值不在30~55%內,可將標本棄去。對于血清分離管內標本應采取3000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10min,充分吸取血清并在生化儀上對血漿葡萄糖的濃度進行測定。注意控制指尖血采取至血漿葡萄糖檢測這一過程時間在30min以內。
觀察指尖血、靜脈全血與生化分析儀血糖檢測結果,以生化分析儀檢測結果為標準開展偏倚程度比對。計算偏倚程度的方法是PoCT血糖儀與生化分析儀的檢測差值/生化分析儀的檢測值×100%,兩者偏倚程度在20以下時,提示血糖儀檢測值是合格的[2]。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指尖血、靜脈全血標本和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值兩兩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對比指尖血、靜脈全血標本和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值(±s)

表1 對比指尖血、靜脈全血標本和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值(±s)
注:②②與①比較P<0.05②與③比較P<0.05
項目血糖值(mmol/L)①指尖血標本9.98±5.20②靜脈血標本9.39±4.69③生化分析儀9.05±4.02
指尖血及靜脈血標本檢測結果均合格,但指尖血標本偏倚程度較靜脈血更小,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指尖血和靜脈血標本的偏倚程度(n=49)
PoCT血糖儀具有快速便捷等特點,能給醫師進行臨床診斷提供出重要參考依據,但使用過程中仍存在較多問題,尤其是標本的選取這一方面[3]。
本文結果表明,指尖血、靜脈全血標本和生化分析儀檢測血糖值兩兩對比有顯著差異,分析原因可能是PoCT血糖儀電流和血葡萄糖含量之間有著密切關系,儀器電流強度越高,血液樣本血糖濃度就越高,眾多對葡萄糖氧化酶產生干擾的因素會直接導致檢測值出現偏差,PoCT血糖儀雖有一定優點,但檢測時易受溫度、濕度、取血方法和儀器性能等因素影響,因此,檢測標本時需嚴格按照有關規程執行操作。同時采血部位、方法、量和擠壓程度也會對血液中血糖造成直接影響[4]。表2.結果顯示,對指尖血和靜脈血標本進行PoCT血糖儀檢測時,二者偏倚程度均在合格范圍內,且指尖血標本偏倚程度明顯較靜脈血標本小,分析原因可能是指尖血屬于毛細血管血,紅細胞比容較靜脈全血少,且指尖血含氧量較靜脈全血多,進而導致二者偏倚程度有一定差異,因此,臨床應用PoCT血糖儀時應將毛細管血作為采血標本,能為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有效依據。檢測過程中應由操作熟練的人員執行操作,以免人為因素影響檢測結果。
綜上所述,在進行PoCT血糖儀檢測時指尖血和靜脈全血檢測結果均合格,且指尖血檢測結果更相符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