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銘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科室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山西 大同 037006)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慢性氣道變態反應性疾病,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空氣質量惡化,支氣管哮喘發病率逐年升高,發病急,病情易反復,常見癥狀為長期咳嗽、咳痰,喘息、胸悶,活動后呼吸困難,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1]。本研究通過收集醫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來研究對比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現總結如下。
收集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其中男性67人,女性35人,年齡在23~67歲之間,平均年齡(37.25±3.16)歲,病程6個月~35年,入院時均伴有氣急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經臨床診斷均符合有關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標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多索茶堿治療組和氨茶堿治療組兩組,每組各51例,分別給予多索茶堿和氨茶堿治療,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患者在入組后均給予吸氧、排痰、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和呼吸系統抗感染以及相應的激素藥物治療。在此基礎上氨茶堿治療組,給予0.25g氨茶堿靜脈滴注,2次/d;多索茶堿治療組,給予0.3g多索茶堿注,1次/d。兩組患者均在治療 1 周后,對其病情進行評估。
在進行1周的治療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以患者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消失,且支氣管哮喘病情得到臨床控制為效果顯著;以患者咳嗽、胸悶氣喘等癥狀有明顯好轉,且支氣管哮喘病情基本得到臨床控制為有效果;以患者癥狀和病情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為治療沒有效果。治療的總有效率的計算方法為。
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的方式進行表示,進行t檢驗;統計數據使用百分率進行表示,進行χ2檢驗。統計結果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多索茶堿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8%高于氨茶堿治療組的70.5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支氣管哮喘是臨床中常見的氣道炎癥性疾病,中國患者約占世界患病人口的十分之一,我國已經成為高發地區[2]。目前,臨床中尚沒有可以根治的治療方法,臨常規的治療手段為在控制炎癥誘發因子的基礎上,給予抗炎治療和對癥針對性治療[3]。臨床早期使用的氨茶堿具有有效、價格較低等優點,但是起效較慢,治療的窗口較窄,且副反應明顯等缺點;多索茶堿作為一種新型的甲基黃嘌呤類平喘藥物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時間長、安全性高等優點,在臨床中廣受認可[4]。本研究通過收集醫院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10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來研究對比多索茶堿與氨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的療效,結果顯示多索茶堿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氨茶堿治療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索茶堿治療支氣管哮喘具有更為良好的效果,值得臨床中推廣應用。